第29章
笔记上,清清楚楚地画着一个与眼前这张X光片上,几乎一模一样的病例图谱。那扭曲、缠绕、发黑的肠道,那种触目惊心的绝望,宋玉恩一辈子都忘不了。
看。老师当时指着那个图谱,用他那蹩脚的、带着浓重口音的中文,神情严肃地告诉她,记住这个。这是一种极为凶险的急腹症,在外科领域,是死亡率最高的几种疾病之一。常规的复位手法,就像去解一个已经拉死的、湿透了的绳结,几乎不可能成功。而且,非常容易在操作中,对已经非常脆弱的肠壁,造成二次损伤,导致肠穿孔,那病人就彻底没救了。
她当时还很年轻,充满了课本里学来的理想主义,天真地问:那怎么办老师,难道就只能看着病人死去吗
安德烈老师看着她,蓝色的眼睛里带着一丝笑意。他摇了摇头,然后翻到了笔记的下一页。
那一页上,是他亲手绘制的一幅解剖图。精细得如同艺术品,每一根血管,每一层筋膜,都标注得清清楚楚。
不,他说,玉恩,你要记住,任何难题,都一定有解法,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那把正确的钥匙。你看这里......
他用那支红色的钢笔,指着图上的一处,那是肠系膜的根部,是供应整个肠道血液的、最主要的血管丛——肠系膜上动脉和静脉。
传统的思路,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看到肠子拧住了,就一门心思去解那个‘结’。但我的思路是,跳出问题本身,从它的根源去着手。
他的声音里带着一种独特的、让人信服的魅力。
我们可以先不急于去解开那个已经拧死的‘结’,而是先从这里,找到并暂时阻断供应这段扭转肠段的主要动脉血管。
什么阻断血管当时年轻的她,和在场的其他同学一样,听到这个理论,惊得目瞪口呆,以为自己听错了。老师,那......那肠子不是会因为彻底没血,而死得更快吗这......这不符合我们学的原则啊!
不。老师的眼睛里,闪烁着智慧的光芒,那是一种洞悉了事物本质的自信。短暂的、可控的动脉血流阻断,会让这段因为静脉回流受阻而极度充血、水肿、张力极高的组织,进入一种‘休眠’状态。里面的压力会迅速降低,它会变得更‘柔软’,更‘顺从’。
这个时候,他顿了顿,拿起一支铅笔,在图谱上演示着,我们再用一种特殊的手法,顺着肠道的生理结构和系膜的走向,像给一个淘气的婴儿穿一件复杂的衣服一样,轻柔地、一层层地,将扭转的肠段解开。一旦复位成功,我们再立刻放开血管,恢复供血。这样,就能在最大程度上,避免暴力复位带来的损伤,给濒死的肠管一个重新活过来的机会。
这个理论,在当时听起来,简直就是天方夜谭,是彻头彻尾的歪理邪说,完全颠覆了她从苏联教科书上学到的所有传统外科理念。
可此刻,在这生死攸关的关头,老师当年说过的每一句话,笔记上的每一个细节,甚至他当时说话的语气和眼神,都像一道穿透迷雾的万丈光芒,瞬间照亮了她混沌的思绪,劈开了眼前的困局!
钥匙!
这就是那把,能解开这个死结的钥匙!
主任!
宋玉恩猛地抬起头,她的声音,在死寂的走廊里,显得格外清晰和响亮。
所有人的目光,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声音吸引,瞬间都聚焦在了她的身上。
只见她的眼睛里,一扫刚才的凝重和沉思,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明亮而坚定的光芒。那光芒,锐利得像一把出鞘的利剑,充满了自信和力量。
或许,我有一个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