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三年的时间足以让一颗种子长成大树。
洛星禾站在研究室的窗前,望着窗外郁郁葱葱的药圃,阳光透过玻璃在她手中的期刊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短短三年过去,她以不可思议的速度成长着,期间更是在不同期刊上发表了数篇有建设性的论文。
看这个。陈渊珩推门而入,将一份文件放在她面前,眉眼里都透着愉悦,临床批文下来了,我们的应急制剂可以进入最后试验阶段了。
她翻开文件,指尖轻轻抚过那个鲜红的印章,三年前那个在实验室里手足无措的自己,如今竟真的将母亲残缺的药方变成了能造福更多人的制剂。
师兄,谢谢你。她抬头,对上陈渊珩温和的目光。
这三年来,从药材鉴别到论文撰写,从实验设计到临床申请,他始终站在她身边,坚定不移地陪伴着她。
陈渊珩轻轻摇头:是你自己的努力。
他顿了顿,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个保温盒,先吃饭,下午还要去药厂。
保温盒里是她喜欢的清炒时蔬和山药排骨汤,至于那些可能会让她过敏的东西从不会出现在她的眼前,因为三年前聚餐时她随口提过一句对羊肉过敏,陈渊珩就再没让她在饭桌上见到过这类食物。
从进修班毕业后,她加入了陈教授的研究所,每天的工作忙碌而充实。
这天傍晚,洛星禾正在整理临床数据,手机突然震动起来。
星禾!电话那头传来陈教授爽朗的笑声,猜猜是谁推荐你去国际中医药论坛做主题演讲
她握着手机的手指微微发紧。
三年前,她连在小组讨论中发言都会紧张;而现在,居然要站在国际论坛的讲台上。
别担心。陈渊珩不知何时站在了她身后,安抚性地拍了拍她的后背,数据我都复核过了,很扎实。
她回头看他,发现他手里拿着她之前准备的演讲提纲,上面密密麻麻都是批注。
师兄连这个都准备好了
陈渊珩轻咳一声,耳尖微红:顺手而已。
比赛前夕,洛星禾去到了埋葬母亲的墓园。
她将一束白菊放在母亲的墓碑前,轻轻擦拭着上面的灰尘。
妈,我做到了。她压低声音,强忍哽咽,您留下的方子,现在真的能帮到很多人了。
微风拂过,带来远处药圃的清香。
她想起小时候,爷爷总是一边捣药一边教她认药材,母亲则在一旁温柔地看着。
那时母亲和她说:星禾,医者仁心,药不分贵贱,能治病的就是好药。
身后传来轻微的脚步声。
陈渊珩站在三步之外,手里捧着另一束白菊,安静地等她说完话。
这三年来,每次她来看母亲,他都会这样保持距离地守着,既给她独处的空间,又不会让她独自面对悲伤。
师兄。她起身接过花束,直直看向他,突然问道,你为什么一直陪我来
陈渊珩的目光落在墓碑上:我祖父说过,能记住逝者的人,才懂得珍惜生者。
洛星禾心头一暖,有些羞赧地移开视线。
回程的路上,夕阳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
洛星禾忽然发现,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她已习惯身边有这样一个身影。
会在她熬夜时默默递上一杯参茶,会在她演讲前检查所有资料,会在清明时节准备一束恰到好处的白菊。
下周的主题演讲……她微微靠近陈渊珩,师兄陪我一起去吧。
陈渊珩脚步微顿,眼底闪过一丝亮光:好。
简单的应答,却让洛星禾心头涌起一股暖流。
三年前那个满身伤痕的自己,如今终于在这份安静而坚定的陪伴中,找到了继续前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