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穿越小说 > 九元及第,女帝竟然是我前妻? > 第6章  风暴之后是深水
李洵玉站在原地没动。
他能感觉到,今天这堂朝,是真的把一群老油子给震住了。
从姬姒意拍板那一刻起,他就知道,这事算成了一半。
但也只是“一半”。
接下来才是真正的硬仗。
政绩司是个新机构,谁来管、谁来核、谁来评,这里面的猫腻的一筐一筐捞。
而且,这法一下去,起码有七八成的老官都得被清一轮。
不闹才怪。
姬姒意站了起来,抬手一挥,简单一句。
“退朝。”
百官还愣着,有点没反应过来。
没人敢多言。
大殿上静的离谱,像是死水扔了块石头,没人知道接下来哪边会先起波澜。
李洵玉拱了拱手,转身跟着退出大殿。
身后那些原本高高在上的大员,今儿全安静了。
有人避着他走。
有人走到他前头也不说话。
他心里有数。
这不叫风评变了,这叫——他把朝堂的节奏,拽到自己手里了。
可这才刚开始。
——
回到状元府,前脚刚踏进门,系统又冒出来了。
【叮!前妻好感度提升至-890】
【恭喜宿主达成“立威于朝”成就,奖励政务手册一本,开启新支线:百官洗牌】
【任务说明:请在三月内确立政绩司初任主官,确保绩效体系正常运行。】
李洵玉坐在案前,手指轻轻敲着桌面。
政绩司这个活儿,得选个不怕死的,最起码不能跟那些权贵官绅搅在一块。
这会儿还没喘口气,门外便有人来报。
“李大人,外头来了一位户部的郎中,说是想当面请罪。”
李洵玉一听,顿时来了兴趣。
“请罪?”
“他叫啥?”
“回大人,姓杜,叫杜世清。”
李洵玉想了想,这名字不熟。
应该是之前钱之恒那条线里边不怎么出头的角色。
“叫他进来吧。”
没多会儿,一个中年人走了进来,低着头,一身青布常服,看着不像是那种油滑之人。
杜世清站定了,说话干脆。
“李大人,属下知罪。”
“早年跟着钱大人那一系,吃过两回回扣。”
“可也止步于此,从未侵民田、未吞过赈银。”
“若政绩司真要立起来,杜某愿效力,查账归银,定不藏私。”
李洵玉眯了眯眼。
这人来的蹊跷,但话倒是挺实在。
他不喜欢扭捏的。
“你当真肯干这个?”
“你要知道,动的是一堆人吃饭的碗。”
“这碗要是砸了,你后头可没人保你。”
杜世清点头。
“那碗再金贵,若底下装的是脏水,砸了也罢。”
李洵玉忽然就笑了。
“好。”
“我就喜欢你这种不要命的。”
“你先干着,政绩司还没定正式官署,你就去内阁后堂,先草拟一份初步政绩评核制度。”
“记住,条文简单、逻辑清楚,最好让文盲都能看懂。”
杜世清应声退下。
李洵玉端起茶盏,喝了一口冷茶,心里已经有底了。
接下来,要有人当靶子了。
钱之恒的事,三日之期快到。
到时候,不管那边查的出查不出,他都得先出个样。
最好是抓个半截老虎,一刀斩下来。
官场上嘛,杀一儆百,就是这么来的。
他现在不只是追妻的狗。
他得当那个把这条烂河搅开的鲶鱼。
只有水彻底浑了,姬姒意才会真正需要他。
也只有在她真需要他的时候,他才有资格说——
你是我前妻,不是我上司。
你欠我的,不止今生。
三日之期转瞬即到。
这一日,朝堂还没开,整个金殿外头就炸开了锅。
消息从御史台传出来——
户部右侍郎钱之恒,坐实贪墨两百四十三万两!
证据实打实,账本是他亲弟弟藏在后院地窖里,银票从箱底翻出来的,署名全是他私章。
抄家那夜,整整三十八口人,全都收押。
钱家后宅堆的绫罗绸缎,能绕内城一圈。
光玉器珍玩,都堆出个假山来。
当晚,大理寺的人连夜上了折子,写了四大页密密麻麻。
次日朝堂,一开局就炸。
姬姒意直接没给众臣喘气时间,手一拍龙案,话丢出来:
“钱之恒,一应家产入库,贪污证据确凿,抄家问斩,午后示众。”
一锤定音,压的所有人不敢喘气。
有老臣想劝两句,话还没张嘴,姬姒意就盯着他说:
“你是要为他说情?”
那人嗓子一哽,连忙跪下磕头:
“臣不敢!臣知罪!”
这一瞬间,全场寒气直冒。
之前那些叫嚣着“李洵玉妄议屠官”的人,一个个噤若寒蝉。
没人再敢反对政绩司的事了。
——
午后未时,午门外。
人山人海。
百姓挤在一块,全等着看这个答案。
“听说了没,钱侍郎家,光金锭子就拉了六车!”
“别说金锭子了,他府里院子埋的银票都翻花了!”
“你说他这人图啥啊,当了侍郎还要贪?”
“贪心呗。可现在好了吧,脑袋保不住了。”
人群正热闹着,刑场上号角一响,士卒押着人上来。
钱之恒穿着囚服,脸色惨白,嘴里还在喊冤。
可没人理他。
台下的百姓反倒越骂越响:
“抄的好!”
“就是要杀这种人,祸害百姓!”
“李大人真是个好官啊,杀了个大老虎,我们这心里才服气!”
刑场左侧,一排长桌上立了木牌。
上头写着五个字——“自赎令备案”。
这就是李洵玉出的第二道杀招。
看完今天这场示众处斩,谁不害怕?
该交钱的,不的不交。
不想掉脑袋的,不的不低头。
这一天晚上,政绩司门口就堵了人。
一车车银子被送来,一车车卷宗被塞进政绩档案库。
内阁后堂,杜世清通宵没睡,把那些自首登记册一本本录入系统。
李洵玉坐在一边,看着那厚厚的账本,轻轻敲了敲桌子。
“好戏开场了。”
——
与此同时,皇宫内。
姬姒意正坐在偏殿,看着手里那张“政绩制度草案”。
她看的很认真,手边的香炉都熄了一炷。
宫人不敢打扰。
半晌,姬姒意把草案放下,沉默了片刻。
然后,她看向身旁。
“把李洵玉召来。”
“今晚,不在金殿。”
“去昭阳殿。”
那是她从不让外臣踏入的寝宫。
可她今天,亲自开了门。
——
同一时间,户部、礼部、兵部、刑部,还有大理寺、御史台、监察司,所有人都在琢磨一个问题:
——李洵玉,到底还要动谁?
没人知道他下一步要查谁,也没人敢再试探。
可也有不甘心的。
尤其是宰相孔卿白那一派,已经有人在私底下开始联络。
“此子不可留。”
“女帝信了他,他就敢骑到咱们头上。”
“该让他摔一跤了。”
风暴表面平息,实则底下波涛汹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