骊山陵修建完成以后,刑徒大营一直没有撤销,成为了秦朝的一个重刑犯牢狱。
修建阿房宫、遍布三十六郡的直道、还有各种大工程都需要骊山的刑徒。
刑徒大营的门口,一伙戍卒刚刚从鸿门乡的北平里回来。
刘邦带着兄弟们结束了征调,没有参与骊山陵内部修建,不在十万刑徒的殉葬名单。
“尽快写一封家书送回沛县。”
刘邦愁眉苦脸的说道:“夏侯婴被抓了,不能不救他,每人写封家书送回家,让家里寄钱过来,所有人凑钱把夏侯婴赎出来。”
自从夏侯婴被骊山邑的狱曹抓走,刘邦就在想办法救人,决定凑钱赎人。
“凑钱?”
赵亥在刑徒大营的门口,终于等到了刘邦,不屑的说道:“夏侯婴已经另投明主了,跟着你一个沛县的游侠儿,没有什么好日子。”
“这么多年了,连个一级公士都没混上,夏侯婴跟在狱曹令史的身边,也就一天的时间,已经从普通无爵的黔首,变成一名三级簪袅,又在狱曹担任了一个属曹的主吏。”
赵亥不知道夏侯婴抓捕了几名主犯。
不过,这次的户计案牵扯到私自调兵,已经变成了一桩惊动咸阳的大案。
遭到斩首的主犯人数肯定增多。
夏侯婴抓捕三名主犯应该是没问题。
赵亥说出一句三级簪袅,有信心没有说错。
“胡说!”
奚涓大怒,抡起拳头就要殴打赵亥:“夏侯婴虽说是个低贱的马夫,但他很讲信义,不会背叛兄长。”
刘邦身边的沛县兄弟,也分为几个小山头。
马夫夏侯婴、奴隶奚涓等穷人贱民是一伙人。
樊哙、周勃、灌婴等能赚点钱过着小康生活是一伙人。
王陵、雍齿等真正的有钱人闾右是一伙人。
穷人是一伙,小康生活的是一伙,有钱人又是一伙。
“呵呵。”
周勃嘴损的说道:“信义?萧何萧令史早就说过,仓廪实而知礼,吃饱了饭才会讲究信义,为了吃饱饭偷、抢的人多了去,夏侯婴一个养马的马僮,连自己都养不活,哪懂得信义。”
“我看他故意表现出信义,借此跟在兄长的身边。”
周勃故意讥讽夏侯婴,除了瞧不起马僮、奴隶这伙人以外,还有几分酸溜溜的嫉妒。
夏侯婴获得爵位可是三级簪袅啊!
大秦的爵位难得,自从灭亡了六国以后,获得爵位的难度更是猛增。
周勃一个有点小钱的人,这辈子最大的梦想是获得一级公士的爵位。
谁曾想,夏侯婴竟然晋升了三级簪袅!
一个地位比周勃低的人,踩到他的头上。
周勃嫉妒的眼红了。
樊哙、灌婴、王陵等人的想法,全是和周勃一样,暗骂夏侯婴不讲信义,心中更多是嫉妒。
“不可能!爵位多难得,夏侯婴怎么可能晋升了三级簪袅。”
“夏侯婴投靠了秦越人,应该是没错,绝对不可能晋升三级簪袅。”
“肯定是小人夏侯婴投靠了秦越人以后,觉得没脸回沛县了,故意找个借口,说他晋升三级簪袅,承了秦越人的人情,必须留在秦越人的身边。”
“不信?”
赵亥早就料到这群沛县戍卒不相信,指向了远处气势惊人的战车、骑兵队伍。
“你们见到了夏侯婴,就会明白我的话是真是假。
——————————
注1:砀山,就是芒砀山,不过秦汉时期的人习惯把芒砀山简称砀山。
例如《水经注·获水》记载:“获水又东经砀县故城北,应劭曰:‘县有砀山,山在东,出文石。’”此处“砀山”即指芒砀山。
另外,《汉书》《史记》等典籍提及刘邦“隐于芒砀山泽”时,亦常以“砀山”代称。
芒砀山由芒山、砀山两座主峰组成,但秦汉时期更强调‘砀山’的统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