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这个问题,让朱允炆心头微顿,他知道自己接下来的回答很重要。
目前,朱允熥已经开始和他进行夺嫡之战了。
夺嫡之战,自古以来就是不死不休!
根据民间野史记载,唐朝时期的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发生过夺嫡之战,而当初唐太宗李世民也询问过魏王李泰类似的话。
唐太宗李世民问:“我问你,你会怎么对待你的弟弟们?”
魏王李泰答:“等我去世后,我就杀了我的儿子,传位给皇弟。”
就是因为魏王李泰的这句话,让李世民清楚,李泰并非仁慈之君,一个连自己的儿子都敢杀的人,更何况是弟弟们了?
虽然这是民间的野史,但也是有着借鉴的作用的,朱允炆不暇思索的道:
“若孙儿继位,自当好生对待弟弟和皇叔们,增加对他们的岁禄。”
“毕竟,我们都姓朱,骨子里都流淌着皇爷爷的血,我们才是一家人!”
朱元璋闻言脸色颤了颤,他伸出苍老干枯的大手,轻轻的揉了揉朱允炆的脑袋:
“好,好啊!咱没有看错你!”
他这一生最注重的就是亲情,自然也不想见到子嗣后代自相残杀的景象出现,今日奉天殿上,朱允熥所说的那席话,让他感到担忧。
朱允炆真的会因为法统的问题,从而对朱允熥以及藩王们下杀手吗?
幸好,朱允炆不会,朱允炆从小仁善孝顺,怎会做出这般大逆不道的事情?
反而,朱允熥倒是有可能!
都敢抬着棺材进入到奉天殿死谏了,说他造反都有可能!
“唉,你若继位,可要好好的对待允熥啊,他年纪太小,不懂事。”
朱元璋握着朱允炆的小手,轻轻的拍打着道。
谁道。
朱允炆忽然噗通一声跪下:“皇爷爷!”
“孙儿听说了今日奉天殿中所发生的事情,孙儿不想见到熥弟和皇爷爷争吵,并不想让我们这一家子,闹的彼此生分,若熥弟执意想要这皇太孙之位,孙儿愿意让给他!”
朱允炆微微抬头,那清秀的脸庞上充满着诚恳,仿佛他真的愿意让出来一样。
“让什么让!咱不给他!”
闻言,朱元璋眼珠子一瞪,胡子都颤了颤,把朱允炆拉了起来,不过心中最深处却隐约有些失望。
争,都不准备争一下么?
踏踏踏。
也就是这个时候,乾清宫外传来脚步声。
三皇孙朱允熥来了。
朱允熥大步走入到殿内,看到朱元璋和朱允炆两人,随即先后行礼:“孙儿见过皇爷爷。”
“见过皇兄。”
他虽然看不上朱允炆,但礼仪还是要做到位的,这个时代太过于看重礼仪了。
朱元璋见状微微颔首,随即看着朱允熥:“你给允炆赔个不是,道个歉,表示自己不会再争皇太孙的位置了。”
“咱也帮你说说。”
“都是一家人,闹成这样成何体统,允炆刚才已经和咱说了,他继位后会好好善待你的,你不用担心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发生。”
朱元璋之所以把朱允炆、朱允熥兄弟俩喊来,就是准备开导开导两人,都是兄弟,别闹成这个样子。
至于皇太孙的位置。
他依旧选择册立朱允炆,根本没有考虑过朱允熥的想法。
朱允熥愣了愣。
合着你把我喊来,是让我给朱允炆道歉来了?
凭什么?
我争夺这本该就属于我的位置,为何要道歉?
朱允熥随即站起身来,道:“皇爷爷,孙儿只是要回来本该就属于孙儿的位置而已,谈何道歉?”
“既然皇兄言称,其继位后会好好善待孙儿。”
“孙儿这里也可以保证。”
“孙儿若是继位,定将好生善待皇兄!”
画大饼谁不会啊。
说好话,谁都会说。
至于朱允炆未来到底会不会善待他,历史可已经证明了,诸藩王被朱允炆折腾的死去活来,而自己这个法统上真正意义的嫡长孙,能落得好下场?
“你!!!”
朱元璋脸色忽然涨红了几分,被朱允熥给气到了,大手猛的拍着面前桌案:
“咱从始至终,就没准备立你,咱一直想的是立允炆!”
“你怎么可能继位?”
“皇太孙的位置,你就不要去想了!”
这番话可谓是说的已经很无情了,朱元璋准备快刀斩乱麻,直接断了朱允熥对于皇太孙这个位置的念想,结束这场闹剧。
可朱允熥不是一个善罢甘休的人。
事情已经做了。
历史上朱允熥没有表现出争夺皇太孙这位置的想法,以朱允炆那心中隐藏的狠辣性格都不会放过他的,更何况他现在已经直接摊牌,开始争夺了。
真的就这么妥协了。
他是绝对没有好下场的,朱允炆未来继位必杀他!
就算依旧发生了奉天靖难,朱棣会饶过他这个有过企图九五之位想法的侄子吗?
“既然如此,就请皇爷爷将孙儿赐死吧。”
“孙儿不怕死,孙儿只是不想见到大明朝自此,开启庶子继位的先河!”
朱允熥跪下请命。
朱元璋被气的浑身发抖,这若是换做其他人他早就下令活活摔死了,可这是他的孙子,是标儿留下的为数不多的骨肉之一,他本来就重视亲情,怎么可能赐死朱允熥?
朱允炆这个时候,始终保持沉默,不过他看到火候差不多了,皇爷爷已经被自己这个愚蠢的弟弟气的差不多了,随即便站出来道:
“皇爷爷年岁大了,皇弟你怎可如此,惹皇爷爷生气?”
他看了看朱允熥,以兄长的身份训斥道,然后又来到朱元璋的身旁,伸出小手拍打着朱元璋的胸膛,“皇爷爷别气了,我把这位置让给熥弟还不行吗?孙儿相信熥弟会好好善待孙儿的。”
“他这性格,岂能好生善待你!”
朱元璋怒不可遏的看着朱允熥。
同样是孙子,怎么差距就这么大呢?
朱允熥就知道气他,而朱允炆如此孝顺。
他难道会放弃朱允炆,而立朱允熥?
“那我就谢谢皇兄的好意了。”
朱允熥可不是一个客气的人,他随即便对着朱元璋道:
“皇爷爷,既然皇兄不愿意当这个皇太孙,并且也愿意把位置让给我了,那就请皇爷爷宣布册立孙儿为皇太孙吧。”
“若是皇爷爷册立孙儿为皇太孙,按照法统和皇家规矩,孙儿都有着足够的资格,那么孙儿继位后自然也不用担心皇兄有着夺权的危险了,自然会好生对待皇兄。”
“可皇兄继位的话,皇兄按照法统是没有资格的,恐怕到时候皇兄就会杀了孙儿,这样皇兄就算是真正的嫡长子了,也就有了足够的资格能够服众。”
朱允熥十五岁的年龄,声音格外沉重:
“还请皇爷爷,册立孙儿为皇太孙!”
朱允熥说的有理有据,其实,事实上也是这么一回事,单说是否会清理兄弟这方面,册立朱允炆的可能确实比朱允熥高多了。
但长期以来朱允炆的不错表现,始终让朱元璋没有改变决定。
也就是朱元璋刚准备训斥朱允熥,并且把朱允熥给赶出去,乾清宫外,忽然再次传来脚步声。
紧接着就是锦衣卫指挥使蒋瓛走了进来,向着朱元璋禀告:
“陛下,户部尚书郁新求见。”
闻言,朱元璋若有所思,随即便言道:“让他进来吧。”
朱允熥暗中偷偷的打量着蒋瓛。
蒋瓛!
明朝的第二位指挥使,位高权重、手段狠辣。
明朝的第一位指挥使名为毛骧,其负责制造了胡惟庸案件,最终朱元璋为了平息官员的怒火,将毛骧处死了。
而这蒋瓛也没有好下场。
洪武二十六年,也就是明年蒋瓛将制造‘蓝玉案’,此案杀的开国功臣人头滚滚,牵连到十三侯、二伯,连坐族诛达一万五千人,把打天下的将军几乎一网打尽。
最终蒋瓛到底落得了什么下场,倒是没有记载,但也绝对不会好到哪里去,估计被朱元璋给秘密处置了。
思索间,就见一位中年模样的官员,缓步的走了进来。
“臣,郁新,见过陛下。”
“见过两位殿下。”
郁新大约四十多岁的年龄,倒不显老,不过眉宇间却带着疲惫,仿佛因为什么事情消耗了大量的精力。
“什么事情,直接说吧。”
朱元璋并没有因为朱允炆和朱允熥在这里,就不让郁新汇报事情。
郁新也没有犹豫,直言道:
“陛下之前让我等定下‘公侯岁禄’的事情,户部已经商议妥当,臣此来向陛下提交,并请陛下指出哪些地方不足,亦或者需要改进的地方。”
公侯岁禄。
岁禄,是官员俸禄制度中的一种。
岁,指一年,禄,指俸禄。
公侯岁禄,也就是当今大明朝的国公、侯爷们,每年的俸禄。
这俸禄可以是粮食,也可以是银两,亦或者是大明宝钞。
朱允熥知道这洪武二十五年的‘公侯岁禄确定’是怎么回事。
看起来,仅仅是确定一下国公和侯爷们每年所获得的俸禄,实际上这是朱元璋巩固皇权,削弱勋贵势力的一种方法。
洪武二十五年,也就是今年,太子朱标去世了。
而朱元璋在皇太孙的人选上,从未想过自己,已经确定册立皇孙朱允炆了。
但因朱允炆年幼,朱元璋担忧功臣集团,譬如蓝玉、傅友德等人威胁皇权。
于是通过规范岁禄,限制勋贵的经济实力。
《明太祖实录》中记载了:“公侯虽有勋劳,不得私蓄甲兵、广置田宅。”
再加上大明朝目前的额财政压力很大,洪武朝连年北征蒙古、营建中都,国库耗损严重。
也就是去年,洪武二十四年的时候,就产生过巨大的危机,户部奏‘太仓存粮仅支三月’。
另外一种原因,就是朱元璋想要重构社会等级秩序,顺便进行礼法约束,朱元璋借《大明律》规定‘勋贵逾制者斩’,岁禄与爵位严格挂钩,抑制勋贵僭越。
这也就是代表着,朱元璋利用降低经济待遇这种手段,来强化‘君尊臣卑’意识形态,毕竟《皇明祖训》中可是记载了‘功臣禄米,皆出天恩’。
朱允熥心中这正在思索着这件事情呢,户部尚书郁新准备开始汇报户部的商讨方案,可这时朱元璋却制止住了他。
朱元璋看向朱允炆、朱允熥,道:
“关于这‘公侯岁禄’的事情,你们两个怎么看?”
忽然,朱允熥明白为何朱元璋让郁新进来了。
这纯粹是老朱故意的。
朱元璋是想通过‘能力比较’这一方面,让自己消去竞争皇太孙的想法,所以故意让郁新进来,提起这‘公侯岁禄’的事情。
毕竟在朱元璋眼中。
朱允炆从小就饱读诗书,博学多才。
而自己呢,从小就不喜欢读书,没事就喜欢逗逗狗,溜溜鸟之类的。
按照法统,确实该立自己为皇太孙,但按照能力呢?
那自己可就不配了,很明显一旦参与到真正的国家大事和重要制度决策,在朱元璋的眼中,朱允炆要比自己强一百倍。
按照朱元璋的想法,其提出这个问题后,朱允炆必然回答的明明白白的,而自己什么都回答不出来。
那自己还好意思争夺皇太孙的位置吗?
啥也不懂,你哪来的脸争夺皇太孙的位置?
“回禀皇爷爷,孙儿倒是知道这‘公侯岁禄’一事。”
朱允熥始终不吭声。
朱允炆没有客气,直接道。
“哦?”朱元璋眼睛亮了亮,他就等着朱允炆这句话呢。
“给咱讲讲,也给你的皇弟讲讲听听。”
这话里话外的意思很明显了,朱允炆什么都懂,你朱允熥只能跟着学。
“目前,我大明朝的勋贵岁禄,有些太高了。”
“我大明朝洪武初年,由于王朝初建,诸位功勋也皆是有功之臣,皇爷爷为了笼络功臣之心,这才给予公侯很高的岁禄。”
“但让皇爷爷失望的是,这群公侯却骄横跋扈,哪怕获得了如此高的岁俸也不肯罢休,私下里可是目无王法,兼并土地,甚至有者私藏甲兵,威胁皇权!”
朱允炆的这一席话,让朱元璋脸色也阴沉了很多。
他这个孙子说的太对了。
自己已经给了勋贵们很高的俸禄了,可他们却不知道收敛,私底下还兼并土地。
这是没把他朱元璋放在眼里啊!
“同时,我大明朝目前很缺钱,洪武二十四年户部奏报,仅公侯岁俸支出占全国粮赋的两成,再加上北征蒙古、修建中都,都属于巨额开支,理应改变制度。”
这句话也说在朱元璋心坎上了,整个大明朝一年才能收上来多少粮赋?
皇室和藩王们才花多少钱?
你们这群公侯,就要足足占据两成?
他当年给的,实在了太多太多了。
“允炆,你觉得这新制度,该如何制定?”
目前,户部已经制定好新的方案了,不过还并未宣布,那么朱允炆自然也不可能不知晓。
朱元璋的意思很明显,考验考验朱允炆的能力,让朱允炆临场发挥一下。
也顺便让朱允熥瞧瞧,你这个皇兄的能力。
别整天想着争夺皇太孙,先看看自己有没有那份能力!老老实实的未来当个王爷,差不多得了!
对于朱元璋的询问,朱允炆似乎早就做好了准备,随即道:
“孙儿建议,新的国公岁俸应该逐级分减。”
“公爵岁俸,由每年五千石减少为两千五百石。”
“侯爵岁俸,由每年一千五百石减少为一千石。”
“同时,我大明朝朝廷发放岁禄的方式也需要改变,合该一半发放粮食,一半发放宝钞,这样的话,朝廷对于财政支出方面的压力并不会太大。”
说到这里,并没有结束。
只见朱允炆加重语气,继续道:
“除此之外更是合该对我大明朝的公侯土地进行限制。”
“公爵庄园不得超过百顷;侯爵庄园不得超过五十顷,若违反则再度削减岁俸。”
“同时,增加世袭考核。”
“无论公侯,子嗣若是想袭承爵位的话,需要通过骑射、兵法进行考核,若考核失败的话则降级承袭。”
这番话真的是彻彻底底的说到朱元璋的心坎里去了,可以说他本来就是这么打算的!
“郁新,你觉得咱孙儿,讲的怎么样?”
朱元璋忽然看向站在一旁候着的户部尚书郁新。
郁新闻言,立刻躬身道:
“殿下的想法,确实合适。”
“若按照殿下的想法进行‘公侯岁俸’的改变的话,那么恐怕每年我大明朝能节约一成的钱赋!”
节约一成!
朱元璋听到这四个字,不禁露出笑容来,这一成的钱完全可以用来做更多的事情了,比如清理清理边疆的异族,修缮修缮城墙,打造打造宫殿,亦或者哪里忽然出现灾情,朝廷也有余钱赈济了。
“允炆所想出来的政策,和你们户部商讨出来的,相比较如何?”
朱元璋又问道。
这个问题,倒是让郁新一时之间不知该如何回答。
因为,朱允炆所说的政策,几乎和户部的一模一样。
这真的是朱允炆想出来的?
怎么可能。
就因为这‘国公岁俸’的新制度确定,他们户部的人脑子都要想到爆炸了,这个不是随随便便就能研究出来的。
比如就单单这个岁俸削减的问题,削多少才合适?
太多了的话,公侯必然反对。
而公侯们是不会记恨陛下的,反而会记恨他们这些户部官员。
太少了的话,陛下又不会同意。
必须要取一个合适的数字才行,其他方面更是如此,他们已经商讨了一个月了,这才拟定出来方案。
朱允炆虽然从小就喜欢读书,可他才几岁,户部这么多官员一个多月反复商议才最终决定的事情,朱允炆当场就能想出来了?
很明显,是有人早就将这新的政策告知朱允炆了,文官们天生站队朱允炆,告诉朱允炆这些事情也正常。
而他,现在也不能把这个想法说出来,那就有些不好了。
嗯,很考验他的说话能力。
想了想,郁新言道:“户部商议的,倒是比二皇孙殿下所想的更详细一些,但基本方案的框架,大致相同。”
“二皇孙简直就是天生的治国神童,老臣汗颜啊!”
郁新还不忘了夸夸朱允炆。
他自然知晓,陛下之所以这么问他,就是让朱允熥在旁边看看朱允炆到底能力有多强,以此来让朱允炆打消争夺皇太孙的想法,今日奉天殿朱允熥抬着棺材进来死谏,他这个户部尚书可就在现场啊。
“咱这孙儿,确实不错。”
“大明朝交给允炆,咱也放心。”
朱元璋大笑了起来,拍了拍朱允炆的肩膀,然后他撇了一眼始终沉默不语的朱允熥。
这小子,怎么不说话了?
哼哼。
确实感觉出来差距了吧。
他之所以越过朱允熥,而选择册立朱允炆,这自然是有他的道理的,你朱允熥要是也有这份能耐,不就立你了吗?
“行啦,允熥,你也别胡闹了,现在能看出来皇帝不好当了吧,允炆小小年纪就要懂这么多。”
“你还是好好的当亲王吧,舒舒服服的过这一辈子也不错,到时候咱给你安排婚事,好让咱早点抱重孙子!”
“别再有争夺皇太孙的想法了,不然的话咱可就真的生气了。”
朱元璋故作严肃的道,他实在不想看到自己这一家子,因为皇位的事情而内斗起来,甚至互相厮杀。
“皇爷爷。”
朱允熥忽然抬头看向朱元璋,道:“皇兄能将此事制度回答的如此详细,甚至和户部官员所商议的相同。”
“难道皇爷爷真的认为是他自己想的?而不是户部官员私底下告诉他的?”
朱元璋脸色顿时难看了几分,他自然是能猜测到这一点的。
但,那又如何?
起码,人家朱允炆愿意学习、愿意听讲。
更是全部记了下来。
而你呢?估计连听都不愿意听吧。
朱允熥没有去想,这个时候朱元璋心中在想什么,他看了看朱元璋,又分别看了一眼朱允炆和郁新,然后言道:
“皇爷爷之所以提问这个问题,意在考验我和皇兄的能力。”
“那孙儿,倒是也有关于此制度的看法。”
“不知,皇爷爷是否愿意一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