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大邦未维屏赴闽闻变,速殄宁藩
正德十三年(1518)四月,王阳明平定江西、湖广、福建、广东交界地区的流民动乱一役已接近尾声。但千里之外的福州城中,福建左卫军士叶元保、进贵等人因月粮减价,纠合军士两千余人哗变;南昌城中,宁王朱宸濠的叛乱也在紧锣密鼓地密谋之中。
十月,兵科给事中周文熙疏请王阳明前往福建平定兵变;十四年(1519)二月,巡按福建御史程昌再次疏请。
王阳明于六月初五接朝廷敕命,六月初九日自赣州启程赴福建。六月十五日行至南昌府丰城县黄土脑,知县顾佖前来迎接,告知宁王朱宸濠已经叛乱。王阳明于六月十九日向朝廷上疏告变,怕奏疏受阻于途送不到朝廷,于二十一日再次具疏,派舍人任光到朝廷告变。事急从权,王阳明只得回返吉安,在没有得到朝廷授权的情况下,与吉安知府伍文定、临江知府戴德孺、赣州卫都指挥使余恩等人领兵平定叛乱,成就了第二大事功。
宁王朱宸濠叛乱是蓄谋已久的事情,但平叛重任落到王阳明肩上则有偶然性。明代的分封制与宁藩第五讲大邦未维屏
洪武三年(1370)四月,朱元璋分封诸子为王,确立了有明一代的分封制。当时受封诸王有二子秦王朱樉、三子晋王朱、四子燕王朱棣、五子吴王朱(洪武十一年改封周王)、六子楚王朱桢、七子齐王朱榑、八子潭王朱梓、九子赵王朱杞、十子鲁王朱檀、侄孙靖江王朱守谦(朱文正之子)。
《明太祖实录》卷五一,洪武三年四月乙丑条,第991—999页。朱元璋推行分封制曾遭到反对,现今能检得的发声者是平遥训导叶居升。洪武九年(1376),叶居升借灾变应诏陈言分封之弊,朱元璋下诏逮他入狱,后死于狱中。此后很少有人敢对分封制提出异议
康熙《平遥县志》卷七《艺文志·奉诏陈言疏(叶居升)》,康熙四十五年刻本,叶1a—7a。,叶居升反对分封应是较普遍性的意见,但制度还是确立下来。亲王有王府护卫,军士少者三千人,多者达一万九千人。虽然这些军士归兵部管理
《明史》卷一一六《诸王传一》,第3557页。,而且,朱元璋又在《皇明祖训》中明确宣示如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则亲王训兵待命,天子密诏诸王,统领镇兵讨平之[明]朱元璋:《皇明祖训·法律》,《存目》史部第264册,第179页。,但仍给了亲王统兵入朝的理由。
《诗经》有言,大邦维屏
《毛诗正义》卷一七《大雅·生民之什·板》,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151页。,说的是诸侯国是国家的屏障;再如谷应泰在《寘鐇之叛》卷后评论说:然古天子居重驭轻,先奠根本,分建宗子,次固维城。无事则修职称贡,率土归王;有事则环甲荷戈,用纾国难。是以家裕苞桑,国巩磐石,计深远也。
《明史纪事本末》卷四四《之叛》,第663页。这些或许是朱元璋行分封的本意。分封在朱元璋一朝也确实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毕竟当时全国各地还有很多的前元势力,但久而久之,明代宗藩尾大不掉,成为困扰明王朝的重要问题。宗禄是一笔浩繁的开支,如嘉靖八年(1529),詹事霍韬等言,洪武初年山西只有一位晋王(朱),岁支禄米一万石,其后生息繁衍,至嘉靖时已有郡王、将军、中尉2851位,岁支禄米87万石,并感慨说举山西而推之天下可也。
《明世宗实录》卷一〇二,嘉靖八年六月癸酉条,第2405—2406页。有觊觎之心的王爷也借机造反,他们是燕王朱棣、汉王朱高煦、宁王朱宸濠、安化王朱寘鐇,朱棣成功夺得皇位,其他几位造反的王爷则旋反旋灭。
朱宸濠的高祖父、第一代宁王朱权是朱元璋第十七子,洪武二十四年(1391)封为宁王,洪武二十六年(1393)之国大宁。大宁在长城喜峰口之外,古会州地,东连辽东,西接宣府,是战略要地。朱权手下还有八万军士,所属朵颜、泰宁、福余三卫骑兵更是骁勇善战。
《明史》卷一一七《诸王传二》,第3591页。朱权还是塞王之一,按何乔远《名山藏》的说法,九位塞王自东往西分别是辽王朱植(朱元璋第十五子,国广宁)、宁王朱权、燕王朱棣(朱元璋第四子,国北平)、谷王朱橞(朱元璋第十九子,国宣府)、代王朱桂(朱元璋第十三子,国大同)、晋王朱(朱元璋第三子,国太原)、秦王朱樉(朱元璋第二子、国西安)、庆王朱栴(朱元璋第十六子,国宁夏)、肃王朱楧(朱元璋第十四子,国甘州),此九王者,皆塞王也,莫不傅险狭,控要害,佐以元侯宿将,权崇制命,势匹抚军,肃清沙漠,垒帐相望。[明]何乔远撰,张德信、商传、王熹点校:《名山藏》卷三六《分藩记一》,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926页。
不幸的是,朱元璋的长子太子朱标薨于洪武二十五年(1392)四月
《明史》卷一一五《兴宗孝康皇帝传》,第3550页。,九月,立朱标次子朱允炆为皇太孙。洪武三十一年(1398)闰五月初十,朱元璋驾崩
《明太祖实录》卷二五七,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乙酉条,第3717页。,朱允炆即位,开始削夺诸藩,其叔父周王朱、岷王朱楩、代王朱桂、齐王朱榑被废为庶人,湘王朱柏被责,自焚而死。
《明史纪事本末》卷一五《削夺诸藩》,第227页。建文元年(1399)七月,燕王朱棣果真遵照朱元璋的《皇明祖训》起兵,说朝中有奸臣,他要起兵清君侧,由此开启长达四年的靖难之役。建文四年(1402)六月,朱棣大军入南京,朱允炆不知下落,朱棣即位,是为太宗,嘉靖初年大礼议时改为成祖。
《明史纪事本末》卷一六《燕王起兵》,第235、273页。
燕王朱棣起兵后,这位善谋的王爷朱权也加入进来,朱棣也许诺事成之后二人中分天下。朱棣即位后,朱权知道四哥没有中分天下之意,只希望改封国于南方。几番商讨后,永乐元年(1403)二月,朱权被改封南昌。朱权深知四哥朱棣防范之心极强,本事又在自己之上,到南昌后韬光养晦,读书弹琴,终成祖一朝也没发生什么事情。朱棣之子朱高炽即位后,朱权上疏说南昌不是其封国,实际是萌生了改封国之念,朱高炽一句南昌,叔父受之皇考已二十余年,非封国而何给驳回了。朱高炽之子朱瞻基即位后,朱权乞土田,又上疏说宗室不应该定品级,惹怒了宣宗,朱权上疏谢罪,宣宗也就原谅了这位叔祖父。宣宗时,生于洪武十一年(1378)的朱权已经年近五十了,官员经常攻击他倚老卖老,权势日重。但朱权每日里与文人雅士来往,著有《通鉴博论》《宁国宜范》《汉唐秘史》《史断》等书,正统十三年(1448)九月十五日以疾薨。子朱盘烒早卒,由朱盘烒之子朱奠培袭爵。
《明史》卷一一七《诸王传二》,第3591—3593页;《宁献王朱权圹志》,陈柏泉编著:《江西出土墓志选编》,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447页。朱盘未袭薨,正统十三年时谥庄惠世子,景泰九年追封为宁惠王(郑晓《吾学编》同姓诸王传卷二《宁庶人》,《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12册,第126页)。
天顺二年(1458),第二代宁王朱奠培因行不法之事被削夺护卫。整个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朱权为弋阳王朱奠壏择张氏女为妃,未及娶而朱权薨,朱奠培袭宁王后为朱奠壏改纳刘氏为妃,但张氏仍在朱奠壏府中。朱奠壏便贿赂教授游坚,让他替自己贿赂宁王朱奠培,收受贿赂的朱奠培遂允许以张氏为朱奠壏妃。可能是为了帮助朱奠壏贿赂朱奠培,游坚从护卫军王忠那里借了一百两银子,并私藏了一半。后来,王忠向朱奠壏索要银两,朱奠壏还了五十两,再向游坚索要另外五十两,游坚却说朱奠壏如愿纳张氏为妃,这五十两银子便是给自己的酬劳,坚持不还给王忠,王忠急了,却又被朱奠壏骂了一通。游坚遂向朱奠培进谗言,说朱奠壏不爱张氏,这是在羞辱正妃,坏了家法。朱奠培便招朱奠壏来王府,秘密派人勒死张氏。由此,朱奠壏恨上了游坚,想要上奏,游坚则派了宁府的四个校尉看守住朱奠壏王府的大门,不让朱奠壏出门。朱奠壏无法,微服潜出,到江西巡抚韩雍那里历数朱奠培数十件不法之事。
韩雍将此事奏闻朝廷,朝廷派佥都御史余俨、内官方伯乐前往江西,会同韩雍及巡按御史、三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官查核。查核结果是宁王朱奠培惟游坚之言是听,克扣护卫旗军月粮,强取旗军妻女,军民稍有不悦便遭杀身之祸。又擅自派遣王忠等人出去经商获利,凌辱官府,甚至殴打朝廷命官,这都是有违祖训的。朱奠壏诬陷朱奠培造反,也是伤了亲亲之义。于是,景泰皇帝降旨斥责朱奠培等人不守祖训、听用奸邪、草菅人命等违法乱纪图谋不轨之事,但念在朱奠培等人袭封未久,暂且宽宥,希望他们能痛改前非,好好做朝廷的屏障。
《明英宗实录》卷二七二,景泰七年十一月庚辰条,第5755、5756页。
因此事被牵扯的军民人等有六七百人,逮至京师后,旋逢夺门之变,英宗复辟。天顺元年(1457),复位的英宗大赦天下,除游坚诱王为恶,罪行深重,谪充甘肃军外,其他人一律释放。但宁王朱奠培因此生怨,对三司官员很不礼貌,左布政使崔恭便因此愤愤不平。朱奠培曾奏请增造所焚宫殿,还希望得到南昌城内的东西二湖,还想于附近府县增派岁禄,这些要求都被崔恭驳了回去。护卫军有违法的,崔恭也严格处置。这惹怒了朱奠培,遂诬陷崔恭私造号衣。号衣是明代中后期兵勇穿在外面的黄布背心,不能私造,但经御史张纲查核并无此事。朱奠培紧接着又诬陷崔恭对张纲阿谀奉承,以此迷惑张纲。崔恭遂与按察使原杰、巡按御史周一清一起上奏,举劾朱奠培淫乱于宁献王朱权、惠王朱盘烒留下来的宫女,护卫官军生女也不让嫁,而是据为己有。又与内官熊璧有矛盾,熊璧被逼自尽。而其护卫也非常骄横,不削之,恐生变故。英宗遣内官怀忠和锦衣卫前去查核,崔恭所奏属实,朱奠培所奏则是诬陷,都察院也请求治误导朱奠培之人的罪。于是,英宗下旨改宁王护卫为南昌左卫,隶属于江西都司。
《明英宗实录》卷二九三,天顺二年七月辛卯条,第6252、6253页。朱奠壏也于天顺五年(1461)被赐自尽。
《明英宗实录》卷三二八,天顺五年五月戊辰条,第6760页。
第三代宁王是朱奠培之子朱觐钧,第四代宁王是朱觐钧庶长子朱宸濠
《明史》卷一一七《诸王传二》,第3593页。,他是武宗的远枝叔祖或伯祖。朱宸濠出生时间不晚于成化二十一年(1485)六月
《明宪宗实录》卷二六七,成化二十一年六月丙午条,第4552页。,母亲冯针儿是风月女子。朱宸濠将要出生时,他的爷爷朱奠培梦到蛇吞噬了屋子,第二天又有鹞鹰叫,因此非常讨厌这个孙子,想要溺死他。朱宸濠的母亲只得将他托付给其他女子,久而久之便有传言,朱宸濠是其他人生的。朱宸濠长大后非常轻佻,没有半点皇室威仪,阴险多谋,尖酸暴虐,却时时刻刻将自己装扮为一个爱好读书的人。
《名山藏》卷三七《分藩记二》,第997页。弘治七年(1494),镇国将军朱宸濠被封为上高王
《明孝宗实录》卷九三,弘治七年十月戊辰条,第1709页。,弘治十一年(1498),被册封为宁王。
《明孝宗实录》卷一四五,弘治十一年十二月甲寅条,第2550页。
按《明孝宗实录》的记载,袭为亲王爵的朱宸濠在弘治朝还是安分守己的,要求册封他的母亲为妃
《明孝宗实录》卷一六三,弘治十三年六月庚戌条,第2966页。之事尚属合理,还曾与镇巡官先后揭发宁府郡王、将军不法之事。我们或可推测朱宸濠已暗含不臣之心,如因其祖奠培旧茔水土浅薄,要求迁葬
《明孝宗实录》卷一七六,弘治十四年七月甲子条,第3225页。,朱宸濠身边有不少风水术士,祖茔又关乎风水。但史料是史学研究的根基,我们不能做过多的揣测,也就是说依据现有史料来看,终孝宗一朝,朱宸濠并无不臣之显迹。
至武宗一朝,朱宸濠的不臣之心已是证据确凿,在在皆是了。《后鉴录》谓正德二年以来,宸濠恣意妄为,意生不轨
《国朝典故》卷一〇九《谢·后鉴录》下,第2225页。,《明史纪事本末》从正德二年(1507)开始列举朱宸濠的种种不轨之迹。正德二年四月,朱宸濠遣内官梁安以两万两金银贿赂刘瑾,刘瑾矫诏将南昌左卫改为宁府护卫,恢复宁府的护卫和屯田。正德五年(1510)八月,刘瑾伏诛,经兵部奏请,又将护卫改回为南昌左卫。正德六年(1511)十月,朱宸濠葬其母于西山青岚,《明史纪事本末》谓乃先朝禁革旧穴也,《后鉴录》说得更明白,此地是先朝禁革龙口旧穴,朱宸濠明显是在违制侵占风水宝地。既有反叛之心,身边又有一帮宵小之人、风水术士吹捧,愈发不可收拾。术士李自然说他应该当天子,李日芳说南昌城东南边有天子之气,于是,正德八年(1513)四月,朱宸濠在城东南建阳春书院,僭号离宫。
《明史纪事本末》卷四七《宸濠之叛》,第689页。
正德九年(1514)三月,朝廷再度恢复宁王的护卫和屯田,朱宸濠更加有恃无恐,当年便自称国主,妄传护卫军士为侍卫,还改令旨为圣旨。其后反迹更是不胜枚举,如:
一、招募军队,私造军械。朱宸濠想要造反,单靠护卫军士是远远不够的,明代王府护卫亦属于卫所建置,一个卫的标准人数仅有五千六百人。他必须扩充军队,盗贼、渔民樵夫、散兵游勇,各色人等来者不拒。正德九年(1514)八月,朱宸濠密令承奉刘吉等招募巨盗杨清、李甫、王儒等百余人到府中,号把式;十月,招募鄱阳湖贼首杨子乔统领贼徒杨清等人肆行劫掠;正德十二年(1517)三月,令王春、余钦等招募巨盗凌十一、闵廿四等五百余人,并继续召集亡命之徒,同杨清等人藏在丁家山寺,劫掠过往官军民商财物,并且派人厚结广西土司狼兵以及南安、赣州、汀州、漳州等府洞蛮,以之为援。同时,派人到广东收购皮张,制作皮甲,又私制刀枪盔甲及佛郎机铳。
《明史纪事本末》卷四七《宸濠之叛》,第690、693页。
二、凌辱、打击甚至杀掉不服从自己的官员。如正德十年(1515)六月,锤杀都指挥戴宣。江西按察司副使胡世宁曾于正德十年十月奏朱宸濠不法之事,当时,朱宸濠反迹已明,但无人敢言。胡世宁发愤上疏,这让朱宸濠很怕,也上疏辩解,将过错推给身边之人,侥幸躲过一劫。但他对胡世宁却是怀恨在心,必欲除之而后快。胡世宁已升福建按察使,临行之前,朱宸濠派人毒杀他,胡世宁吐了血,但福大命大活了下来。胡世宁上任途中赴浙江老家探亲,朱宸濠遣其党徒巡按浙江监察御史潘鹏派兵捉拿,幸得浙江按察使李承勋暗中将胡世宁藏了起来,变易姓名,走小路来到京师,下锦衣卫狱。但在狱中,胡世宁仍三次上疏言朱宸濠反叛之事。两京言官陈启充、徐文华等人多次上疏希望救出胡世宁,经过一年多的审讯,以诬陷亲王罪将胡世宁谪戍辽东沈阳卫。又如左布政使张嵿,他是坚决抵制朱宸濠谋私、谋逆之心的。朱宸濠想要占地拓盖宫殿,张嵿坚持认为不可,朱宸濠便送了他枣、梨、姜、芥四物,暗含早离疆界。正德十二年(1517)三月,升江西布政使张嵿为南京光禄寺卿。但这哪里是升职,左布政使是从二品封疆大吏,南京光禄寺卿是从三品闲差。次年二月,升右副都御史,巡抚保定等府兼提督紫荆等关
《明史纪事本末》卷四七《宸濠之叛》,第691、692页;《明史》卷二〇〇《张传》,第5279页;《明武宗实录》卷一四七,正德十二年三月壬寅条,第2880页;《明武宗实录》卷一五九,正德十三年二月癸酉条,第3064页。,反正是把不服从自己的朝廷官员给支开了。
总之,朱宸濠的不臣之心日显,嚣张气焰日炽。正德十三年(1518)八月,他派手下群盗凌十一、吴十三等四出劫掠,有不顺从的就屠其家。吴十三甚至劫掠建昌县库官银七千余两,南昌知府郑将窝藏银两之人何顺捉拿归案。郑之举激怒了朱宸濠。朱宸濠勾结不法官员,将郑下按察司监禁,致其差点死于狱中。直到朱宸濠举起反旗,他才趁乱逃走,召集义士抗击朱宸濠,夺取叛贼马匹后来到王阳明那里,多献贼情及平贼之计。十月,江西巡抚孙燧将吴十三等捉拿归案,系于南康府狱,朱宸濠怕事情败露,密谋劫狱。正德十四年(1519)二月,朱宸濠持重金贿赂南京留守太监刘琅。刘琅成为朱宸濠的内应,曾屠杀南京城中士民。南京御史杨必进等奏闻,武宗下旨罢免刘琅,令在南京闲住,在南京兵部尚书乔宇及内外守备的坚持下,命锦衣卫看押,以绝贻患。正德十五年(1520)正月时刘琅被处死。
《明史纪事本末》卷四七《宸濠之叛》,第694页;同治《南昌府志》卷二六《职官志·名宦·府名宦》,同治十二年刻本,叶27a;周忠:《明代南京守备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第46—55页;《明武宗实录》卷一八二,正德十五年正月丙申条、戊午条,第3523、3524、3529、3530页。
事实上,江西地方官员早有防备。正德十年(1515)十月,擢河南右布政使为右副都御史,巡抚江西。此时,朱宸濠反迹已显,因此,孙燧赴任前感慨道是当死生以之矣,于是把妻儿送回余姚老家,带着两个仆人赴任去了。孙燧到任后,借御盗之名,修进贤、南康、瑞州城,又请朝廷派湖东分巡道兼理兵备,与饶州成犄角之势。九江是冲要之地,请求朝廷派重兵把守,兼摄江西南康县、宁州、武宁县、瑞昌县及湖广兴国州、通城县,以便整合各地军事力量防备朱宸濠。广信府的横峰、香山诸寨地险人悍,则设置通判一员驻扎弋阳县。为防止朱宸濠抢夺军械,孙燧又借讨贼为名,将军械移到其他地方。正德十三年(1518),江西发大水,凌十一、吴十三、闵廿四等人出没鄱阳湖为寇,孙燧与按察使许逵从江外截击,凌十一等人藏到朱宸濠墓地的树林中,侥幸逃脱。朱宸濠也因此事而害怕,给兵部尚书陆完写信,希望赶紧将孙燧调离江西,用梁辰、汤沐作巡抚最好,王阳明也行,但一定不要用吴廷举。
鄱阳湖截击事件后,《明史·孙燧传》的记载是截击未遂,孙燧先后七次密奏朝廷言朱宸濠必反,但都被朱宸濠截住,没能递到朝廷那里。朱宸濠很是愤怒,想在宴会上毒杀孙燧,未遂;孙燧乞致仕,朝廷不允,朱宸濠由此更加害怕。
据《明史纪事本末》的记载,正德十四年五月,朝廷遣太监赖义、驸马都尉崔元、都御史颜颐寿到南昌申饬朱宸濠。驸马都尉掌管宗人府,处理、调查犯罪的藩王是宗人府事务中的一项。驸马都尉崔元的出现,可见朝廷对朱宸濠叛乱之事的重视程度,相信朱宸濠也晓得其中利害。引发朝廷派驸马都尉崔元等人申饬朱宸濠的事件,是孙燧、巡按江西监察御史林潮等人陈奏,朱宸濠居母丧期间,胁迫南昌府学师生等到孙燧那里请求表彰。孙燧认为替朱宸濠上疏表孝或能延缓其反叛进程,遂与镇守太监毕真等人上奏。《明武宗实录》谓上奏后朝廷一片哗然,礼科给事中邢寰驳斥说《大明会典》中没有保举亲王贤孝这一规定,江西地方官员所为大错特错,礼部尚书毛澄也极力反对,请求治毕真等人的罪。武宗也知道不少朱宸濠的罪行,掷下严旨,宗藩行事,朝廷自知,真、燧、潮何为辄奏褒奖,赶紧把此事查核明白,几天之后,便派出崔元等人前去申饬朱宸濠。
崔元等人紧赶慢赶,但还是后于朱宸濠的侦卒林华。林华逃出京城后,日夜兼程赶到南昌报变,这一天是正德十四年六月十三日,也是朱宸濠的生日。朱宸濠听了之后很是惊讶,宴席结束后赶紧召刘养正、刘吉等人谋划对策。刘养正说事急矣!明早镇巡三司官入谢宴,可就擒之,杀其不附己者,因而举事,并连夜组织凌十一、吴十三、闵廿四等持兵器待命。快天亮的时候,已是六月十四日,朱宸濠召致仕侍郎李士实来到王府,告诉他自己要谋反,李士实只有唯唯诺诺。没多久,入谢的官员们来了。群臣谢毕,数百位带甲兵士围了上来,朱宸濠登上高台,大声说道:太后有密旨,让我起兵入朝监国,你们知道这事吗孙燧反问道:密旨在哪里朱宸濠说:不用说这么多,我要去南京了,你们护驾前去吗孙燧怒目呵斥道:天无二日,我作为臣子又怎能有二君太祖法制在,谁敢违背!朱宸濠大怒,让手下绑了孙燧。其他大臣往四周看了看,大惊失色。按察副使许逵大声疾呼:孙都御史是朝廷大臣,你是反贼,你敢擅自杀他吗又看了看孙燧说:我想先发制人,你不听,现在受制于人了,还能说什么!盛怒之下的朱宸濠让手下把许逵绑起来,问他还有什么话说,许逵说:我只有一颗赤心,绝不会跟着你反叛。在绑的过程中,许逵还大骂不止。最终,孙燧被打断一只胳膊,许逵也被绑了起来,二人被杀害于惠民门外。许逵临终还大骂说:今日贼杀我,明日朝廷必杀贼。本来是烈日炎炎,许逵身殁之时,天却突然阴暗下来,城里的人听说许逵被杀,无不流涕。御史刘金、主事马思聪和金山、左布政使胡濂、参政陈杲和刘斐、参议许效廉和黄宏、佥事顾凤、都指挥许清和白昂、太监王宏等人被下狱,马思聪和黄宏绝食而死。
六月十四日,宁王朱宸濠终于举起反旗,与李士实谋令参政季斅、佥事潘鹏和师夔拿着檄文招降诸郡县。左布政使梁宸、按察使杨璋、按察副使唐锦等被胁迫,移文朝廷各部院,向远近各地下檄文,革除正德年号,指斥乘舆,即指责皇帝。同时,朱宸濠任命李士实、刘养正为左右丞相,参政王纶为兵部尚书总督军务大元帅,并派党羽娄伯、王春等四处收集兵马。十六日,闵廿四、吴十三等人夺船攻打南康府,知府陈霖等逃走,城陷;攻至九江府,兵备副使曹雷、知府汪颖等弃城逃走,城陷。朱宸濠命师夔留守,娄伯继续攻至进贤,被知县刘源清斩杀。王阳明平定朱宸濠叛乱
正德十四年(1519)六月初五日,王阳明接到朝廷让他前往福建处理福州三卫军人叛乱的敕命;六月初九日,王阳明自赣州启程赴福建;六月十五日行至南昌府丰城县黄土脑,丰城知县顾佖前来迎接,告诉王阳明宁王朱宸濠已经叛乱。王阳明于六月十九日向朝廷上疏告变,怕奏疏受阻于途送不到朝廷
《全集》卷一二《别录四·奏疏四·飞报宁王谋反疏》,第434—436页。,遂于二十一日再次具疏,派舍人任光到朝廷告变。
《全集》《别录四·奏疏四·再报谋反疏》,第437页。
在丰城黄土脑得知朱宸濠叛乱后,王阳明认为丰城地方狭小,难以筹集兵马粮饷,且丰城距南昌不过百里之遥,朝发夕至,不是用兵之地,遂决定返回吉安,再做计划。平定朱宸濠叛乱的主要策略是用假情报打乱对手的部署,钱德洪《征宸濠反间遗事》详细记载了这些事情。王阳明在乘船返回吉安途中,与参谋雷济、萧禹等计议,最怕朱宸濠突袭南北两京,两京猝然无备,形势将极为不利,需设计迟滞朱宸濠半个月,用这半个月时间通告远近各处及两京,做好防备。于是,王阳明伪造两广总督杨旦的火牌,上书:提督两广军务都御史杨(旦)为机密军务事:准兵部咨及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颜(颐寿)咨俱为前事:本院带领狼达官军四十八万,齐往江西公干。于五月初三日在广州府起马前进,仰沿途军卫有司等衙门,即便照数预备粮草,伺候官军到日支应。若临期缺乏误事,定行照依军法斩首。然后特意派人拿着这些火牌,想法混进南昌城,其实是设法故意让调兵火牌落到朱宸濠手中。果不其然,王阳明所派之人被朱宸濠的人抓住,火牌也就落到朱宸濠手中。朱宸濠见到火牌,果然心生疑虑。
正德十四年(1519)六月十八日,王阳明脱险抵达吉安府,又让雷济等人写了几份假文书,一来是迷惑朱宸濠,让他相信各地已经知晓他要叛乱之事,二来是鼓励吉安府义士前来效力。之后,又写了一些迎接京军的假文书,说已奉圣旨出动几路大军:许泰、郤永分领边军四万,从凤阳等处陆路扑向南昌;刘晖、桂勇分领京边官军四万,从徐州、淮安等处水路并进分袭南昌;王阳明领兵二万,杨旦等领兵八万,秦金等领兵六万,从各自驻地分道并进,刻期夹攻南昌。
接下来,王阳明又用假文书分化朱宸濠的部众。假文书上说朱宸濠的谋士李士实、刘养正等和王阳明秘密通信,众将领凌十一、闵廿四等也密差心腹到王阳明那里,他们都想着反戈立功,报效朝廷。同时,又说两广官军四十八万,先头部队八万人已经到达赣州,湖广官军共有二十万,先头部队八万人也到达黄州府,自己率领的十万大军则驻扎吉安府,其他知府、知县等官率军不等,零零散散的加起来也有十一二万。这些兵马各驻信地,一旦朱宸濠离开江西,便要合围夹攻。然后,王阳明让雷济选派善长途奔走之人,给足他们盘缠,让他们带上假文书,秘密星夜到南京、淮安府、扬州府等地迎接官军。又让雷济等寻找与朱宸濠多有交往之人,予之厚赏,让他们去告诉宁王这些实情。朱宸濠厚赏前来告密之人,然后派人四出捉拿王阳明派出迎接官军的那些差人。这些差人自然会有人落到朱宸濠手中,假文书也随之落到朱宸濠手中。朱宸濠疑心更重了,而那些差人先经拷问,然后被杀。至于李士实、刘养正,朱宸濠并没有杀他们,却不再相信二人的计谋。
这还不够,王阳明又和龙光计议,伪造自己给李士实的回信,大致内容是:您的密信我已经收到,足见老先生精忠报国之心。收到密信后,我才知道您有难言之隐,您是身陷宁王府这个大泥潭,但心里想的却是朝廷呀。现在,刘养正和您是同心共谋,这是可以保证万无一失的。但这种事情需要机密再机密,需要找准时机才能成事,不然不但对朝廷无益,反而会连累您和刘养正,这实在是我不忍心看到的。现在,各路官军已经集备,就等着朱宸濠离开老巢南昌,各路官军便可乘机合围夹攻,但我担心他不会轻易出动。凌十一、闵廿四已给我发来密信,这都是您和刘养正的开导规劝之功。我还担心凌十一、闵廿四等人莽撞,泄露机密,这需要您从中运作。此信机密,您看后随即焚毁,您知道我是谁,在这里也就不署名了。又伪造自己给刘养正的密信,只是换了称呼,内容无二致。事毕,让雷济设法将信递到李士实那里,龙光设法将信递到刘养正那里。最终,差去送信之人被朱宸濠杀害,朱宸濠也看到了这两封书信。这下好了,朱宸濠更加不信任李士实、刘养正了,这二人无故遭疑,惶惶不可终日,哪还有心思为朱宸濠参谋军政事务。源源不断的假文书不仅扰乱了朱宸濠,更让王府和朱宸濠的军队人人自危。
离间朱宸濠与李士实、刘养正的关系后,王阳明又让指挥高睿给刘养正写信,因为高睿是刘养正设法要交结的人。同时,又让雷济、萧禹引诱王府内官万锐等人,让他们再引诱其他内官如陈贤、刘吉、喻木,这仍然是反间计。此外,王阳明又令人写了很多告示和招降旗号、木牌,在朱宸濠驻军之处张贴、竖立,劝他们反正。
朱宸濠本来计划于正德十四年(1519)六月十七日出兵,自己于二十二日从江西出发。他虽是善谋之人,但还是被源源不断的假文书乱了方寸,弃了亲随,失了先机,兵马未敢轻动,六月十七日时只派小股兵马进攻南康、九江,自己留在南昌城中迟迟不动。朱宸濠其实并非等闲之辈,他还是派人四出侦察,得知并无四路官军,自己被王阳明欺骗了。
《全集》卷三九《世德纪·附录·征宸濠反间事》,第1626—1633页。正德十四年七月初一日,醒悟过来的朱宸濠令族侄宜春王朱拱樤、内官万锐等留守南昌,自己率军直扑安庆。
《明史》卷一一七《诸王传二》,第3595页。按《明史》卷一百二《诸王世表二》,第2729页,宜春王分别是朱磐—朱奠坫—朱觐—朱宸浍—朱拱樤,由此,朱拱樤是朱宸濠族侄而非儿子。
得知朱宸濠离开南昌后,王阳明命令各府各地官军到临江府樟树镇集结,自己率吉安知府伍文定及通判谈储、推官王等人于七月十三日从吉安出发。至十五日,在樟树镇集结的文臣武将有临江知府戴德孺、袁州知府徐琏、赣州知府邢珣、瑞州通判胡尧元和童琦、南安推官徐文英、赣州卫指挥使余恩、新淦知县李美、泰和知县李楫、宁都知县王天与、万安知县黄冕等人。十八日,王阳明与部众在樟树镇誓师,随即进军至丰城,并召开军事会议,商讨下一步的进军之策。文臣武将认为既然朱宸濠踌躇了半个多月才离开南昌,南昌城中必定防守森严,一时半会很难攻下来。但其大军围攻安庆时日已多,人疲马乏,心生懈怠,战斗力自然也打了折扣。官军可沿长江东进,与安庆守军内外夹击,如此,朱宸濠必败。王阳明却建议先破南昌,他说:南康府、九江府已在朱宸濠的控制之下,我军如果救援安庆,朱宸濠大军必定回师力战,南昌的朱宸濠军会从背后断我粮道,南康府、九江府的朱宸濠军队亦出,我军腹背受敌,形势将极为不利。不如先破南昌,城中精锐肯定被朱宸濠带去攻取安庆了,守备力量不会太强。朱宸濠知道南昌城破,一定会回师救援,安庆之围可解,我军以逸待劳,击败朱宸濠的军队也将不在话下。这一建议得到大家的认可。
于是,王阳明将兵马分成十三哨,每哨多者三千人,少者一千五百人,伍文定等人各领一哨,攻击南昌各城门,留出四哨兵力作为预备队,机动应援。商定十九日发兵,二十日,各哨要到达预定地点。王阳明事先严令,一鼓附城,再鼓登,三鼓不登诛,四鼓不登斩其队将。此时,侦察人员又带回情报,说朱宸濠在坟场设伏,以为南昌之援。便先派奉新知县刘守绪乘夜发动突袭,拔掉这颗钉子,既绝腹背受敌之患,又收震撼南昌守军之效。很快到了二十日,各路大军齐攻南昌各门,当然,南昌守卫也绝不是不堪一击。但设伏于坟场的朱宸濠军队被奉新知县刘守绪击败后溃逃回来,城中守军见其军心已乱,加之王阳明大军云集,将南昌城围得水泄不通,斗志全无。官军乘此机会攀梯而上,攻入城中,擒宜春王朱拱樤、内官万锐等千余人,城中留守的朱宸濠官军、家眷都自焚而死,对于城中其他民众,王阳明则多加安抚,安定民心。
安庆是军事重镇,军家必争之地,朱宸濠进攻安庆并不顺利。仗打到后期,朱宸濠督促军士填平沟堑以便攻城,但听说南昌告急后,非常害怕,要回师援救,李士实等人劝朱宸濠此时此刻不能回师援救,下决心舍安庆,直取南京,即皇帝位,江西自然归服。不得不说,李士实等人的建议实为善策,但朱宸濠不听,非要从安庆回师救援,遂先遣两万先头部队驰援江西,大部队随后跟进。不过,朱宸濠的动向已经被王阳明的侦察人员掌握。二十二日,朱宸濠回师救援的情报传到江西,王阳明需要临机做出新的部署,遂召集文臣武将商讨。不少文臣武将认为朱宸濠兵势汹汹,数量又多,而官军大部队尚未集结到位,不如坚守待援,朱宸濠大军久攻不下,兵孤援绝,自会溃败。王阳明又提出不同的见解,他认为朱宸濠大军确实是人多势众,所到之处以少欺多,焚烧劫掠,并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而且,朱宸濠能够吸引其部众的,只是口头许诺事成之后封侯拜将。当下这形势,他进攻安庆、南京无望,老巢南昌又被官军占领,肯定非常沮丧,部众也是斗志尽失,此时派出精兵乘胜追击,叛军将不战而溃。
就在二十二日,抚州知府陈槐也率军来到南昌。有了生力军后,王阳明继续他的部署:赈济城中军民,抚慰城中宗室,张榜释放胁从之人,曾经接受朱宸濠官爵之人,只要前来自首,便置而不问。二十三日,侦察人员报告朱宸濠的前锋已经到了樵舍地区,遂令伍文定部迎面接敌,余恩部紧随伍文定之后,邢珣部迂回到敌军后方,徐琏和戴德孺各部则从左右两翼展开攻击。二十四日,朱宸濠大军气势汹汹地逼近黄家渡,伍文定、余恩佯装败北,诱敌深入。朱宸濠大军一路猛进,前后大军不能呼应,邢珣部遂从其后发起攻击,朱宸濠军队败逃,伍文定部、余恩部趁机掉头猛攻,徐琏和戴德孺部从两翼夹攻,朱宸濠所部纷纷溃逃。伍文定等人率军追击十余里,斩首两千余级,朱宸濠部溺水而亡者更有数万人。此战败后,朱宸濠部士气低落,退守八字脑。当天夜里,朱宸濠问现在驻扎地点的名字,部下回答说是黄石矶,南方人黄王音同,成了王石矶,谐音王失机,朱宸濠大怒,立刻杀掉这个部下。
二十四日,王阳明还有一项部署:进攻被朱宸濠部占据的南康府、九江府。这两个地方打不下来,对下一步的进军很是不利,湖广的援军也会受阻。于是,他派抚州知府陈槐率四百人,与知府林椷会合后攻打九江;建昌知府曾玙率四百人,与知府周朝佐会合后攻打南康。朱宸濠其实并非泛泛之辈,他大赏将士,当先者赏银一千两,冲锋受伤者赏银一百两,同时命九江、南康驻军向自己的驻地集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二十五日,双方再战,官军死难竟数百人。幸得伍文定亲斩胆怯后退之人,自己站在铳炮中间,胡须被烧也岿然不动,官军受其鼓舞,才稳住局面,殊死力战。朱宸濠的座船都遭到炮击,叛军再度败下阵来,被擒斩二千余人,溺水身亡者亦多,只得退守樵舍,将残余战船连成阵,再出重赏激劝部众。与此同时,王阳明也在忙碌着,让部众准备火攻的工具,并约定邢珣由朱宸濠部左翼发起攻击,徐琏和戴德孺从右翼发起攻击,余恩等各率所部见火起后一起发起攻击。
二十六日,朱宸濠部的文臣武将照例朝见朱宸濠,朱宸濠也杀掉很多怯弱畏战者。正在朱宸濠与部众争论用兵之策的时候,官军已经发动进攻,朱宸濠的座船被焚毁,部众惊慌散去,朱宸濠的妃嫔与朱宸濠泣别投水死,朱宸濠及其世子、郡王、仪宾以及手下李士实、刘养正、刘吉、余钦、王纶、熊琼等数百人被擒,继而被擒斩者三千余人,落水而亡者两万余人,江面上的衣甲器械及浮尸绵延十余里。朱宸濠从正德十四年六月十四日起兵,到七月二十六日兵败被俘,只有四十二天,败得如此惨烈。
《明史纪事本末》卷四七《宸濠之叛》,第699—702页;《全集》卷三四《年谱二》,第1626—1633页。
这一部分还要说一下朱宸濠的妃子娄氏,明人徐咸《西园杂记》说她是娄性之孙,娄谦之女;清修《明史》说她是娄谅之孙,娄忱之女;王阳明的父亲王华所作娄性墓志铭谓娄妃是娄性长女。
《明史》卷二八三《娄谅传附娄忱传》,第7263、7264页;陈定荣、林酉鹤:《娄妃之父辨》,《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第1期。娄氏知道朱宸濠有谋反之心,早晚都会苦谏,没少落泪。朱宸濠要加害孙燧和许逵,娄妃在屏风后顿足,令内侍前去搭救,未能成功。朱宸濠率军登船攻打安庆之时,娄妃不肯登船,朱宸濠只得骗她说:朝廷下旨让我去,你不要有顾虑。娄妃不得已,只得登船同行。至黄家渡,朱宸濠战败,与娄妃泣别,娄妃说不用吾言,以至此,尚何道,便投水而死。朱宸濠兵败被俘后见到王阳明,希望王阳明能安葬娄妃。朱宸濠还作了诗:
嫩与乾坤担此爱,不如收拾上瀛洲。
清风明月人三个,芳草斜阳土一丘。
梦短梦长都是梦,愁多愁少总成愁。
从今别却江南去,不管人间春与秋。
又一首《忆故宫》云:
当时轻弃牡丹台,寂掩重门日几回。
杨柳雨中含泪舞,芙蓉水上带愁开。
痛思竖子真非辅,始信娇童自不才。
歌管楼台金马地,等闲留与野人来。[明]徐咸:《西园杂记》卷上,第41、42页;[明]朱国祯:《涌幢小品》卷五《娄妃》,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110页。
朱宸濠就这样被擒获,他的诗里有对娄妃的无限怀念,也能读出对自己谋反的悔恨。朝廷之上,正德皇帝听说朱宸濠谋反,便已下诏全国,通告其罪行,祭告宗庙,将朱宸濠废为庶人,逮捕与朱宸濠关系密切的陆完、钱宁、臧贤等人,抄没其家。
《明史》卷一一七《诸王传二》,第3596页。当然,朱厚照这位有名的爱胡作非为的皇帝听说朱宸濠谋反,立马想到的是御驾亲征。正德十四年(1519)七月,明武宗命安边伯朱泰为威武副将军,作为先锋部队。八月初二日,明武宗亲率大军从北京出发,二十六日才到达涿州,王阳明的报捷文书也来了,却被武宗身边的人隐瞒了下来。十一月十五日到了淮安府清江浦,竟在此打起鱼来,二十二日冬至,在太监张阳的住宅里接受朝贺。十二月初一日到达扬州府,初五日渡长江,初六日到达南京。次年闰八月初八日受俘,之后便道经南京返回北京。十月二十六日到达通州,十一月初三日,下诏治与朱宸濠勾结之人的罪行
《明史》卷一六《武宗本纪》,第211、212页。,十二月初五日,朱宸濠被赐死。
《明武宗实录》卷一九四,正德十五年十二月己丑条,第3633、3634页。
正德十六年(1521)三月初三日,朱宸濠、朱栱樤的妃子被圈入凤阳高墙
《明武宗实录》卷一九七,正德十六年三月乙卯条,第3673、3674页。,这是明朝宗室监狱。七月,三法司商讨后认为,朱栱樤罪孽深重,已治罪;但镇国、辅国将军朱觐钟、朱觐鉎、朱宸渠、朱宸潽、朱宸浣、朱觐链、朱觐铉等人并不愿意参与谋反,朱宸濠反叛后,被胁迫守城,应该减少爵禄或者迁到其他地区;还有不少将军虽然接受朱宸濠赏赐,却未实心用事,应减少爵禄并下诏申饬。最终,即位不久的明世宗下诏将朱觐钟等人废为庶人,圈入凤阳高墙,在城将军各减禄米三分之一。
《明世宗实录》卷四,正德十六年七月辛亥条,第157、158页。至此,朱宸濠反叛一事可以画上句号了。
明武宗回到京师后不到一年,于正德十六年(1521)三月十四日崩于豹房。
《明武宗实录》卷一九七,正德十六年三月丙寅条,第3680页。武宗无子,由其堂弟兴王朱厚熜即位。正德十六年六月十六日,即位不到两个月的世宗下诏让王阳明来京,诏命简单明了:以尔昔能剿平贼乱,安靖地方,朝廷新政之初,特兹召用。敕至,尔可驰驿来京,毋或稽迟,钦此。
《全集》卷一三《别录五·奏疏五·乞便道归省疏》,第501页。王阳明接到诏命后,于六月二十日启程。到钱塘后,王阳明上疏恳请便道归省,获得批准,擢王阳明为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
《全集》卷三四《年谱二》,第1414页。当年八月回到浙江,九月,到余姚老家祭祖。其后,王阳明获封新建伯。《年谱二》谓十二月封伯,并收录世宗皇帝圣旨:江西反贼剿平,地方安定,各该官员,功绩显著。你部里既会官集议,分别等第明白。王守仁封新建伯,奉天翊卫推诚宣力守正文臣,特进光禄大夫柱国,还兼南京兵部尚书,照旧参赞机务,岁支禄米一千石,三代并妻一体追封,给与诰卷,子孙世世承袭。正德十六年十二月十九日,准兵部吏部题。《全集》卷三四《年谱二》,第1416页,为两京兵部尚书;《明世宗实录》卷八为南京兵部尚书;此处采后说。福建兵乱:王阳明本来要处理的事务
正德十三年(1518)四月,平定江西、湖广、福建、广东交界地区流民动乱一役已接近尾声,但千里之外的福州城中,福建左卫军士叶元保、进贵等人因月粮减价,纠合军士二千余人哗变。正德十三年十月,兵科给事中周文熙疏请王阳明前往福建平定兵变
《明武宗实录》卷一六七,正德十三年十月丙戌条,第3236、3237页。,十四年(1519)二月,巡按福建御史程昌再次陈奏福建兵乱之事,希望朝廷派设巡抚,但兵部的意见是不必新设巡抚,近来已经派王阳明前去,事毕之后王阳明仍还原职。武宗下旨让王阳明前去处理,并责成兵备杨璋代理南赣事务。
《明武宗实录》卷一七一,正德十四年二月丁亥条,第3304页。
此次福建军乱的起因是月粮问题。福州左卫军叶元保、进贵等人因为月粮减价,对福建布政使伍符积怨甚深。伍符,字朝信,江西安福人,成化二十三年(1487)进士,选庶吉士。按《安福县志》本传,他是一位干吏,如在浙江布政司参政任上清出十数年被贪污的钱财以充军需。
乾隆《安福县志》卷十《人物志·名臣》,乾隆四十七年刻本,叶13a。正德十年(1515)十月,由四川右布政使升任福建左布政使,却引发军士叛乱。福州左、右、中三卫官军的月饷一开始是八斗,按价折给银子,但伍符向来很注意节省财力,因为籴米价格较低,就减少了所折银数。军士们不干了,他们上诉到御史那里。
事情还在商讨中,福州左卫军叶元保、进贵是比较富裕的军士且非常狡猾。他们的想法虽未见明载,但应该是想到军士手中的钱少了,他们无法倒卖粮食从中渔利。于是,叶元保、进贵等纠集同党在城隍庙盟誓哗变,关闭城门,抓住伍符的儿子及女婿并且要杀掉他们。
万历《福州府志》卷三四《时事志》,《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丛刊》第9册,第315页;乾隆《福建通志》卷六五《杂纪·祥异》,乾隆二年刻本,叶7a。致仕在家的乡绅都御史林廷玉、副使高文达闻变,赶紧前来调停,事情暂时得以解决。不料,进贵等人再次叛乱,抢夺城中金银财宝,聚兵开化寺,林廷玉和高文达赶去劝说,但进贵等人不听劝说。林廷玉、高文达与按察司副使李志刚商讨平叛之计,恰有进贵同党姚景通因为分金银不公平忿忿不平,愿意当内应,李志刚等人得从北门攻入城中。最终,武宗下令叶元保等五十人枭首示众,王鉴等十四人戍边,林天兴等七十七人解京给配。
《明武宗实录》卷一七三,正德十四年四月戊寅条,第3353、3354页。
但有叛军曹宗德、唐清、黄英等人逃走,管操指挥陈杰坐守备不设罪充军戍边。直至嘉靖元年(1522)八月,巡按御史汪珊捕得曹宗德、唐清、黄英等人,奏请明正典刑,又审出陈杰纵容士兵搆乱之事,几个人都被枭首示众。
《明世宗实录》卷一七,嘉靖元年八月戊子条,第524页。嘉靖二十年(1541),福州人还为林廷玉、高文达二人建崇报祠,以纪念二人在平定兵乱中所做的贡献。
万历《福州府志》卷九《官政志一》,第7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