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河汉界的文化密码
王战龙
史治国/文
付志华/图
大河奔涌,风云激荡。
荒草蔓延的沟壑两侧,旌旗如云、刀枪如林,红方主帅大风起兮云飞扬运筹帷幄稳坐帐中,黑方大将力拔山兮气盖世横刀立马器宇轩昂。
2200多年前,汉王刘邦和西楚霸王项羽以荥阳为主战场,展开了长达4年的激战。双方各据城池相持不下,最终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成为历史长河中的璀璨篇章。
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战争的硝烟消散于历史深处,鸿沟却以楚汉战争鲜活的历史见证永远定格在中国象棋的棋盘上,它有了一个妇孺皆知的名字——楚河汉界。
2200多年后的今天,斜阳草树的寻常巷陌,清洁明净的楼堂赛场,红与黑的战争时常上演,一方马蹬四方长驱直入,一方士挂羊角以守为攻,双方皆期待指挥着千军万马踏过楚河汉界,一统山河,绵延数千年的历史以中国象棋的方式迸发出新的时代光彩。
中分天下的楚河汉界
高空俯瞰汉霸二王城,这里山峦迭起地势险要,北据黄河天险,向西可以直通关中平原,策马八百里秦川,向东可以直下豫东苏北,行军黄淮大平原。
在霸王城村,有村民将自己在残垣断壁中捡到的几枚锈迹斑斑的箭镞拿了出来,向来人解释,三棱平面的是汉王箭,三棱凹面的是霸王箭,透过箭镞,那段发生于2200多年前的战争穿越时空,浮现在我们眼前。
公元前
203年,汉王刘邦引兵渡河攻克成皋城(今荥阳汜水),在广武西山临沟筑城,以阻挡楚军西进。西楚霸王项羽听闻成皋城失守,立即率领大军疾驰荥阳,在广武东山上构筑堡垒,形成了楚汉对峙的局面,也流传下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
比如,分一杯羹。项羽以刘邦之父为人质,威吓刘邦说:你要么现在投降,要么马上与我决一死战,否则,我就把你父亲烹了!刘邦巧言回答道:咱俩曾以兄弟相称,我父亲就是你父亲,你要煮你父亲,记得分我一杯羹。
比如,宁斗智,不斗力。项羽和刘邦隔着一条山涧对话,项羽要求和刘邦单打独斗,刘邦一句吾宁斗智,不能斗力,轻描淡写避开项羽的锋芒。
双方对峙以楚军兵困马乏、粮草短缺而迎来了转机,项羽被迫接受和谈,与刘邦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
这一条普通的沟壑,因缘际会,在干戈四起的乱世化作两分天下的楚河汉界,并上升为文化符号而名垂青史。
公元前202年,项羽率兵东去,刘邦不顾约为兄弟的诺言,单方面毁约,趁机跨越鸿沟,最终力能扛鼎的西楚霸王项羽落得四面楚歌自刎乌江的结局,留下霸王别姬的千古绝唱。
鸿沟,见证了历史的风云激荡,也成为历代文人墨客凭吊的胜地:诗仙李白登临广武山,挥笔写下气吞山河的《登广武古战场怀古》:秦鹿奔野草,逐之若飞蓬。项王气盖世,紫电明双瞳。呼吸八千人,横行起江东。赤精斩白帝,叱咤入关中……
伊昔临广武,连兵决雌雄。
唐代诗人许浑,写下相持未定各为君,秦政山河此地分。力尽乌江千载后,古沟芳草起寒云的佳句华章。
楚汉战争,特别是楚汉战争中的荥阳、成皋之战,奠定了汉王朝400多年的基业,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汉文化的形成具有特别重要的影响力。中国史记研究会原常务理事陈万卿说。
勾连南北的中原古运河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长相思》中,勾勒出一幅从广袤中原到烟雨江南的水上交通图。
溯流而上,我们会发现,这幅烟波浩渺的水上交通图的一个端点——鸿沟在以楚河汉界的身份名扬天下之前,它更为出名的身份是沟通黄河和淮河的运河。
《史记》记载:于荥阳下引河,东南为鸿沟,以通宋、郑、陈、蔡、曹、卫。战国时期,魏惠王为取灌溉舟楫之利,开凿鸿沟,先后引圃田泽、荥泽、黄河之水,经开封、尉氏、太康、淮阳后汇入淮河。在此后的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鸿沟一直是黄淮间主要水上交通线路之一。
绵延数千里的鸿沟水系,像一把扇子铺展在大地上,不但连接风俗各异的南北地区,也让流经之处荒原变良田,成为当时重要的粮食产区。
因为鸿沟,荥阳迅速确立了航运枢纽的地位。位于荥阳城北的敖仓,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则成为最大的物流中心。
毗邻鸿沟,坐拥航运之便;依傍敖仓,占据天下之粮,荥阳跃升为咽喉重镇,为后来荥阳成为楚汉必争之地埋下伏笔。
经过荥阳北部的这条运河,是古代劳动人民利用自然的杰作,也是连接西北和江淮的水上交通大动脉,为秦汉唐宋的繁荣和稳定立下了不世之功。陈万卿说,隋唐大运河通济渠就是在鸿沟水系原有的河道上修建起来的,才有了历史书中天下之舟船所集,常万余艘,填满河路,商旅贸易,车马填塞的胜景。
晚唐诗人皮日休在《汴河怀古二首》中写道: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
据考证,当时中原大地的水上交通漕船往来,千里不绝公家运漕,私行商旅,南北经济、文化交流频繁,运河沿岸大批城市迅速兴起,如璀璨明珠。
抗击日军的红色剪影
暮春时节,登临霸王城,黄河之水浩浩汤汤奔流东去,汉王城芳草萋萋掩映其中,往来劳作的村民,怡然自得的垂髫,共同构成了一幅黄河之滨的春和景明图。
历经千年风吹雨打和黄河的不断冲刷侵蚀,汉霸二王城早已失去原貌,仅存残垣断壁。城墙现存总长约1000米,其中汉王城南墙515米,霸王城南墙319米,最高10米,最宽约30米。
汉王城由东西并列二城组成,两城间有一城墙相隔。西侧为一座小城,系刘邦军师张良的住所,当年张良就是在此为刘邦出谋划策,运筹帷幄之中。
霸王城北墙和城内大部已不存,保留下来的只有南墙大部,东、西墙一小部分及城内南部部分区域。曾在此发现铜镞、铜矛和铜戈等铜制兵器。
抗日战争期间,被称为荥阳抗战第一仗的广武战役发生于此。
1941年9月,黄河北岸的日军乘坐橡皮舟偷渡黄河,企图突破黄河防线,掩护主力部队南下,驻守于此的三十八军与日军展开了激烈战斗。三十八军是杨虎城创建的一支部队,西安事变后被缩编,驻防荥阳一带,守护陇海铁路,阻止日军南下、西进。
据守汉王城的抗日力量用血肉之躯夯筑了广武战役的长城,制止了日军渡河南进的野心,以东、南、西三面合围之势,将日军遏制于霸王城一带近三年时间。
广武战役是中国抗日军队在荥阳大地上进行的守土保卫战,展现了中国抗日军队顽强英勇、不怕牺牲的精神。其间,荥阳人民积极参战,帮助军队开挖工事、运输物资、引路向导,发生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象棋为媒的文化传承
荥阳名动史册,虎牢关、汉霸二王城、京城遗址等文化遗存俯首可见,李商隐、刘禹锡等历史名人灿若繁星,诗歌之乡、郑氏故里、象棋文化之乡等金字招牌不胜枚举。
如何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
荥阳破题的关键词是象棋。
1999年,以首届楚河汉界全国象棋八强赛为标志,荥阳首次提出中国象棋文化策源地的理念。
2005年,以首届中国象棋文化节为标志,万人同场竞技创造吉尼斯世界纪录,全国象棋理论权威纵论象棋渊源,从理论上确立了荥阳象棋文化策源地的地位。
2015年,以举办第十七届亚洲象棋个人锦标赛暨首届亚洲象棋嘉年华启动仪式为标志,荥阳开始谋划共建世界象棋文化之都的宏图愿景。
象棋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广泛的棋类运动,是中华文化的精粹,是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荥阳市文物保护管理中心主任刘其山说,象棋中蕴含着平等竞争、以和为贵、先礼后兵、核心意识等丰富的传统文化。
比如,象棋开局平等,子数一样,位置对称就是平等竞争的最好诠释;落子无悔就是传统文化言必行,诺必践的直观体现。
如今,郑州以中华儿女的寻根之地、中华文明的朝圣之地、中华文化的体验之地、国学教育的实践之地为支撑,以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基地中的全国重地建设为总纲,加快建设文化强市。而象棋犹如一扇窗户,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阅读郑州,阅读河南,阅读中国。
2024年春节,位于荥阳入市口的中原棋遇记盛装开园,在这里,你可以和刘禹锡、李商隐携手,登高赋诗;与刘邦、项羽同台,看楚汉战争再起波澜……沉浸式体验、故事化讲述、年轻力打造,迅速登顶郑州打卡地必打榜,年轻的人们和古老的历史就这样相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