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都市小说 > 斯文一脉 > 人文始祖的精神史诗

人文始祖的精神史诗
孙新峰
武建玲
左丽慧/文
徐宗福
李利强
丁友明/图
4月,春风和煦,草长莺飞。新郑黄帝故里园区,轩辕殿内的黄帝像威武、庄严、神圣。不时有游人到黄帝像前鞠躬上香,表达对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追思和景仰。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穿越数千年,黄帝始终是中华民族世代公认的人文始祖,他开启远古中华文明新纪元,引领中华民族迎接文明的曙光。
跨越海内外,黄帝始终是无数华人的心灵共祖,共同的身份认同和文化认同让黄帝文化成为凝聚华夏儿女的精神旗帜。
多年来,有无数黄帝子孙到老家河南寻根谒祖,每年农历三月三举办的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已然成为华夏儿女寻找精神家园和心灵故乡的盛会。
黄帝出生和建都地在郑州的新郑。多年来,郑州发挥独有的文化资源优势,努力讲好黄帝故事,传承和弘扬好黄帝文化,为凝聚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不懈努力。
黄帝文化
源远流长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
作为中华人文始祖,黄帝在中华民族文明发展史上的地位举世公认。
5000年前,黄帝通过一些部族之间的战争,建立中华民族历史上最早的国家。
‘黄帝时代’是‘早期中国’形成时代,黄帝不只是作为一个个人,还是‘最早中国’的‘缔造者’,因此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把黄帝列为‘第一帝’,有‘帝’是因为有‘国’。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考古学家刘庆柱说,所以后人几千年来一直视黄帝为国家代表与国家化身并进行祭拜。
黄帝的贡献不仅在此,他还肇造了中华文明。
黄帝制舟车、筑宫室、造文字、定律历,创造了许多重大发明。自黄帝时代开始,我们的祖先告别蒙昧,从原始状态过渡到人类文明状态。
从中国文明史看,以中原地区为主的华夏文明延续不断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重视血缘关系、重视祖先崇拜。对于黄帝的崇拜既有血脉之根的因素,但又不限于此。作为多民族国家,中国从古至今不断融合发展壮大,甚至原来不属于华夏民族的人士后来也祭拜黄帝。
我们是多民族国家,文化的力量超过了其他的力量,尽管最初可能不是一个民族,但是看重的是文化。中华民族就是这么形成的,民族之间已经没有界限,文化的合力、凝聚力越来越强。北京大学教授、考古学家李伯谦认为,黄帝最初可能就是一个族的黄帝,慢慢地其他族也很信奉他、尊敬他。从文化层面讲,黄帝从华夏文化、汉文化等文化概念中跳了出来,历史地成为中华所有民族的人文共祖。
中国人作为黄帝的子孙,已经不是血统的观念,而是文化归属的观念,是中华民族各个民族互相认同的表现。黄帝在凝聚民族精神方面的特殊作用凸显。
大河之南、天地之中孕育成长起来的黄帝文化,是黄河文化的源头活水,是中华民族的根文化,也是中华民族独特精神的源头性标识。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和发展,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记忆。
精神内涵
历久弥新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中华文化积淀着我们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
在几千年的历史流变中,中华民族遇到无数艰难困苦,但都挺过来、走过来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与魂,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当下,既要留住文化根脉,守住民族之魂,也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
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成为必然的选择。
黄帝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从中提炼、展示具有高度民族性,同时又具有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的精神标识与精髓,也是在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有着重大的历史与现实价值。
为挖掘黄帝文化精神标识与精髓,郑州市政协成立课题组,开展专题研究。课题组把众多专家学者从不同视角和切入点对黄帝文化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形成了黄帝文化精神标识与精髓的分层表达。
鼎新、大公、中和是宏观纲领性的表述。黄帝文化精神标识与精髓的具体内涵在上述6个字的基础上扩展为3个层面24个字:自强不息,革故鼎新;厚德载物,天下为公;以人为本,中和大同。这六句话又各自蕴含具体精神,分别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革故鼎新的创造精神,厚德载物的仁德精神,天下为公的正大精神,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中和大同的和谐精神。
这六种精神,符合时代需要,是复兴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对于这一研究成果,国内知名专家予以高度评价。
李伯谦认为:这是最为全面、最为简洁、最好诵读也最易熟记的概括。这是一项非常重大的文化工程,意义非凡,由郑州地区的学者来完成可以说是适时、适地、适人。陕西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古都学会原会长朱士光如是评价。
传承弘扬
任重道远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体现着城市的气质。
黄帝文化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更是郑州独特的文化禀赋。
当下,正在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基地中的全国重地的郑州,应如何发挥文化资源优势,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护弘扬黄帝文化,保留民族文化基因
自2006年起升格为河南省和国家部委、中直有关单位主办以来,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已连续举办19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实践。
大典在保持盛世礼炮、敬献花篮、净手上香、共拜始祖、恭读拜文、高唱颂歌、乐舞敬拜、祈福中华、天地人和九项仪程不变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仪式音乐、服装、舞美、礼制等,增强仪式感、厚重感、感染力和文化承载力,体现传承和创新、礼制和时代的深度融合。
被誉为拜祖大典灵魂工程先声工程的黄帝文化国际论坛已经连续举办17届,每年都有一个颇具时代特色的主题。2024年,该论坛以黄帝文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使命为主题,进一步传承弘扬以黄帝文化、黄河文化为根脉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持续巩固和提升黄帝故里作为世界华人寻根拜祖圣地、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地位和影响力,不断增强中华儿女的祖国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贡献。
相关方面还用时三年对黄帝故里园区进行提升改造,让园区既充满历史气息,又展现崭新面貌。甲辰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举办前夕,拜祖广场周边设置的26幅以黄帝文化为主题的连廊浮雕完工,进一步提升了园区的文化内涵。这组连廊浮雕,以艺术的手法生动诠释黄帝文化,集中体现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造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这五大特性。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信应君评价说。
近年来,大典还同期举办网上拜祖和境外拜祖,线上与线下结合、现场拜祖与境外同拜互动,进一步扩大了关注度、参与度和影响力。
多年来,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吸引无数海内外炎黄冑裔前来寻根拜祖,激发全球华人对中华文明的认同和自信,已经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重要文化品牌,成为中华民族凝心聚魂的精神纽带,成为传承黄帝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的重要平台。郑州已经成为华夏儿女的寻根之地、中华文明的朝圣之地、中华文化的体验之地和国学教育的实践之地。
站在复兴中华优秀文化,汇聚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磅礴力量的高度,郑州应继续发力,努力讲好黄帝文化故事,做好黄帝文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