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中年人缓步踏入堂中,鬓角泛白,笑纹和煦,如春风拂柳般温润。
他尚未说话,堂内众人无不起身向他行礼,待他落座,才陆续坐下,神情是又敬又怕。
此人,便是权倾昭州的衢江县令——林偃息。
只见他慢条斯理地笑着说:“诸位莫怪,方才袁大人前来同我商议要事,耽误了些时辰。
他此刻去请另一位大人,各位再稍待片刻。
”华计然冷眼瞧着下面众人,心道:好大的官威。
这林偃息自始至终不曾朝她行礼,连句招呼也没有,分明是没把她放在眼里。
她是昭州太守,哪里轮到他这个县令发号施令,这是给她难堪。
华计然懒得同他计较,只等着看他们这是演得哪一出。
不久,袁县丞领着一名身穿红袍的中年人走进来。
那人腰间配着的是五孔带钩,华计然目光一扫,心下了然:这是神都九卿之一。
袁县丞恭敬地扶着那人人入座后,才开口道:“这位是神都御史台宗正,严衡严大人,奉命巡查昭州政务。
此次特请严大人前来,是为一桩大事。
”江怀竹察觉不妙,林偃息和袁骅二人把神都的人请来怕是有诈。
他立即质问道:“严大人既然是御史台的宗正,理应主理皇室宗亲的事务,抑或是督查监察史,怎会涉入昭州内务?袁大人搬来严大人是何用意?”袁骅却不看他,只抬头望向华计然,语气不容置疑道:“严大人此行,正是为了查验遗诏真伪。
”一语惊起千层浪。
“是啊,妇道人家主持政务的简直是闻所未闻。
”“自古哪有新官自封而来?”“牝鸡司晨,有违天理!”“那银甲卫怕不是什么私兵假冒。
”非议铺天盖地,一时间充斥着整个议事堂。
林偃息目光落在华计然身上,笑意颇深,仿佛在欣赏一场好戏。
华计然好笑地看着袁骅,这人真是应色龙,昨日见她身后的八百银甲卫,对她谦卑低顺,今日倒是变了副嘴脸,恨不得将她革职查办。
“肃静!”秦将军一声怒喝,声如铜钟,震得满堂人闭了嘴。
严衡率先出声,不卑不亢地说道:“劳烦华小姐请出圣旨,我等需验明正身。
”好一个“华小姐”,这一称谓,直接否了她的太守之位。
华计然波澜不惊,抬手示意道:“秦将军。
”秦将军立即取出圣旨,双手捧起。
华计然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此乃先帝遗诏,还请诸位——跪接。
”话音刚落,四周温度骤降,严衡面色阴沉。
昔年,他初任神都官职,对永宁侯府这位华二小姐也略有耳闻。
此女天资聪颖,十岁通读古籍,是神都罕见的天才。
十二岁入宫觐见,与天子仙圣阁议政,一语折众臣,惊艳满朝文武。
前不久,还听闻随先帝北巡。
严衡眉头紧锁,他与华家并无仇怨,本不愿掺和此事,可……他心中犹豫,余光扫向林偃息,对方却是一脸云淡风轻的样子,严衡硬着头皮说道:“华小姐手中之诏,真假未辨,还请待我等验明后再说。
”“银甲卫接旨。
”华计然不欲与他多言。
“属下接旨。
”秦将军单膝跪地,沉声应道。
霎时间,屋外数百名银甲卫踏进府衙,密密麻麻地把议事堂围得水泄不通,盔甲叩地声骤然响起,齐声道:“银甲卫接旨!”江怀竹眼神里满是赞许,心领神会地屈膝说道:“臣等接旨。
”众官员迟疑不决,纷纷望向林偃息,严衡等人。
华计然手举圣旨,从主位上走下堂来,凝视众人说道:“诸位是想抗旨?”秦将军立刻配合地抽出腰间利剑,怒喝道:“抗旨不尊者——杀无赦!”此话一出,第一个年老的主簿哆哆嗦嗦地跪下,接着是第二个,第三个……袁骅气红了脸,指着华计然怒道:“你这是在恐吓朝廷命官!”华计然连看都没看他一眼,打开圣旨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华氏次女计然,天资卓绝,胆识过人,晓政通理,乃可造之材。
今昭州太守华成武已逝,太守之位空悬,念华计然乃忠烈之后,心系昭州,特授华计然为昭州新任太守,再赐八百银甲卫听其调遣,以肃纲纪。
钦此。
”严衡和林袁二人见大势已去,满心不甘地也跪倒在地。
华计然念完,走到严衡面前,将圣旨递出说道:“严大人,还请验明真伪,还本官公道。
”严衡接过圣旨,和其他几名官员一同查阅,生怕遗漏什么细节。
这圣旨,材质,官印,字迹,无一不坐实了这份遗诏的真实性。
可严衡仍然质疑道:“先帝病重时,已经留下一道谕旨,驾鹤西去时,身旁只有华大人侍疾。
这第二道谕旨,是什么情况下写出的,是否为先帝本意,还尚未可知。
”华计然眼睛微眯道:“先帝的第一道旨意与我无关,更与昭州无关。
这两道圣旨,早已传回神都,是非真假,神都自有定论,偏你一人明辨是非,在这里口诛笔伐。
”严衡脸色铁青,噤了声。
而一旁的袁骅强词夺理道:“就算这是先帝遗诏,可陛下已经驾崩了,昭州之事神都还没有定论,你还不是太守。
”皇爷爷,你才刚过世,就有乱臣贼子不认你了。
华计然面露愠色:“本官问你,我大梁是谁当家?”袁骅随口答道:“自然是皇上。
”华计然沉声追问道:“哪个皇上?”袁骅下意识答道:“先帝谕旨已立六殿下为新君。
”华计然接着说:“六殿下登基大礼未成,如今的皇上仍是先帝,是与不是?”袁骅哑口无言。
华计然步步紧逼道:“六殿下是出了名的仁孝,先帝既有遗诏,自当遵从。
而你却说神都未必遵从遗诏,莫非是治六殿下于不忠不孝之罪?本官会上奏参你,藐视先帝,抹黑新君之罪。
”袁骅冷汗涔涔,瘫坐在地。
一直没说话的林偃息看华计然的太守之位木已成舟,打圆场道:“华大人言重了,今日我等前来,不过是为核实圣意,今已无疑,自当协力辅佐大人执政昭州。
”此言一出,昭州这些日子的风波也算告一段落。
华计然心中了然:林偃息一等人近期应该是不会再闹,敲打众人的目的也已经达到,日后还需要这群人做事,也就将此事翻篇。
眼下最棘手的还是昭州税务。
“上半年昭州税收如何?”华计然坐回红木椅,正了正官帽问道。
一主簿模样的青衣男子上前行礼道:“回禀华大人,下官姓萧,是昭州府衙的主簿。
前日为止,三县上缴税款共计一百二十七万九千两。
昭州三县之中,衢江县百姓人数居于榜首,上半年所得人头税高达十四万六千两,茂别县与奉殷县分别为十万七千两,六万三千两,共计白银三十一万六千两。
三县粮税酒税盐税共二十六万二千两。
衢江郡农田最少,田税为十四万两;奉殷县,田税为十七万两;茂别县农耕田地最为辽阔,可早春受了灾,为十六万八千两,共计四十七万八千两。
衢江,奉殷,茂别三县对外及往来商税分别为十三万四千两,五万三千两,三万六千两,共计二十二万三千两。
”华计然听后,神色冷了几分,问道:“去年茂别税收如何?”萧主簿连忙让下人把账簿拿来,翻查后答道:“去年一年税收共计一百三十三万四千两。
其中人头税十六万五千两,粮税二十八万六千两,田税三十七万四千两,酒税六十五万三千两”越往下念,萧主簿也渐渐意识到了什么,噤了声。
华计然手指敲了敲桌案,朝萧主簿的方向瞟了眼,问道:“去年我记得也是受灾,是旱灾,今年呢?”“虫害。
”底下开始议论纷纷。
而华计然似笑非笑地瞥了眼萧主簿,说道:“高粱虫害不过分蝼蛄、舟蛾和蚜虫几种,若是受灾,时节应当在晚春。
”一时之间,议事堂内鸦雀无声。
华计然侧头问萧主簿道:“茂别县县令县丞可有上报赈灾款项?”萧主簿低头,并未直视她答道:“两年间从未上报。
”“哦?”华计然意味深长地望向他。
她环顾四周,见众人大多是沉思之状,便将其中利害关系简明说道:“茂别县田产粮食以高粱为主,两年间天灾不断,人头税却增了三成,田税竟高过未受灾的奉殷县。
灾年增税,这父母官,他们是如何做的?再说粮税与酒税——二十八万粮,六十五万酒,诸位觉得如何?”堂下唏嘘一片。
华计然轻笑了声:“如此天灾,竟然还有余粮酿酒,不求赈灾银,不给昭州府衙添麻烦,茂别县令治理之能,华某自愧不如啊。
”林偃息问道:“太守可要去茂别县一探究竟?”“去!自然要去!华某手头窘迫得很,可得好好跟这位”华计然顿了顿,扭头望向身后眉头紧锁的江怀竹。
林偃息见江怀竹没有答话,笑着提醒华计然道:“李成欢,李大人。
”“跟这位李大人讨教如何巧理民赋,开源节流。
”林偃息顺着华计然的话问道:“那大人准备何时动身?”华计然抬了下眼,斜睨着林偃息道:“十日后吧。
我不在的这几日,还劳烦林大人坐镇衢江。
”林偃息嘴上恭敬地应着,神色不经意地松懈了下来。
“哦,差点忘了,江叔也留下来帮帮忙吧。
”她似笑非笑地朝向一直眉头紧锁的江怀竹说道。
林偃息的脸色有些微妙,却也并未说什么。
华计然站起身来,掌心撑在桌案上,俯身环视一圈问道:“还有何要问的吗?”众人默然。
她负手而出,说道:“散。
”只余众人面面相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