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斯卡西将军很郁闷,他收到了一份报告,米利托星的光谱分析,把他的脑子搞得更乱了。舰队情报室没有关于米利托星的详细资料,当前的太空区域距离舰队的正常航线非常遥远,如果不是虫洞失效导致被意外甩出,舰队没有任何一丝可能到达这里,事先无论如何不会想到需要这片太空区域的资料。舰队情报室也不可能储存整个宇宙中所有星球的详细资料。所以,要获得这些资料,必须联系卡维尔母星,而卡维尔母星是那么遥远,但凡近一点他们就打道回府了。尽管使用了超光速信道,资料的请求和传递也花费了如此之久的时间。可是,母星对这里的情形同样缺乏了解,传回的资料并不多,只有可怜的光谱分析,而且结论很杂乱,没有确定的说法,充满了犹疑于各种可能性之间的猜测。
米利托星的光谱与众不同,很难理解。
以前还好,看起来米利托星及其恒星所组成的星系就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星系,只是位置极为偏僻,孤独地游荡在宇宙边缘,离任何其他星系都很遥远。正因为如此,这个星系没有引起更多的关注,有些在校的研究生为了攒出毕业论文,才会偶尔把注意力投向这里,没什么有价值的分析。但是,从若干年前的某个时间点开始,该行星的大气光谱逐渐发生变化,变得与众不同了。最重要的变化是大气温度持续上升,上升速度很快,超出了任何恒星光照、地质变化、气候周期、生物圈演化或者文明工业化之类因素能够轻易解释的范畴。有些研究生,还有极个别闲得没事干的科研人员,开始进行解释,提出了多个模型。可是,解释各有不同,模型千差万别,离达成共识遥不可及。
事实上,所有人都热衷提出模型,却没人着急达成共识。谁都知道,由于米利托星的偏僻位置,达成或者不达成共识对于卡维尔人而言毫无意义。所以,论文写出来之后就被搁置在那里,没什么人理会,评论、回应或引用都很少,直到下次有人想写一篇新论文。新论文通常又追求建立一个不同以往的新模型,而非验证某个旧模型,引用旧论文的主要目的在于批驳。也许这样更有利于在答辩会上吸引导师们的眼球……不过就是答辩会那么一会儿,毕业以后便束之高阁了。那些极个别的不是在校学生的科研人员看起来也是类似思路,标新立异多过验证已有推测。我理解,既然米利托星如此遥远,卡维尔人对它的期望又如此之低,对它的研究便成了一个冷门课题,完全不受重视,没有共识和结论就毫不奇怪了。
我大概扫了一眼那些分析。有一个分析提到,米利托星由于其偏僻而孤独的位置,缺乏宇航中转站,资源情况也不理想,不太可能拥有深空宇航科技,宇航能力恐怕难以突破其星系范围。但是,米利托人—如果存在米利托人的话—在其他方面却很可能发展得不错,包括计算机技术。光谱中某些迹象表明,米利托人也许采用了一种罕见的巨型计算机系统建设模式,将系统嵌入到了地层中,而其散热系统并不完善,导致大气升温—无疑,这个分析是正确的。可惜,这个正确的分析在诸多分析的列表中一点也不起眼,排列在第三百多位,没有被其他分析引用,甚至没有被其他分析反驳,可能多数人觉得这个结论如此荒谬,根本不值一驳。
排列在第三百多位,实在太靠后了。斯卡西将军只看了前一百个分析,就决定不再继续往下看,错过了正确的分析。他头晕脑胀,不停地嘟嘟囔囔,主要内容是咒骂,咒骂那些研究者都是神经病,咒骂卡维尔科学界都是无用的废柴—当然,这只是他在极度沮丧中的泄愤之词,不是他的真实想法,他一贯尊重科学。
作为太空舰队司令员,斯卡西将军显然比我聪明得多,但他有一点不如我。他看得太仔细,从第一个分析开始,总在费神琢磨眼前的分析是否正确。这样思考不仅考验浅显的逻辑,还需要复杂的计算,难免费神费力,让人脑瓜子疼,而且几乎不可能得出任何结论—如果能得出结论,早就有结论了。但我不同,我看一眼导语中的概要陈述便知道哪个分析是正确的,很快就刷到了第三百多个,并且找到了正确的分析。
我认为斯卡西将军放弃继续看下去是对的。即使他看到了正确的分析,也无法将这个正确分析从诸多错误分析中挑选出来。退一万步讲,就算他挑选出了正确分析,也无助于了解米利托星当前的实际情况:那里只有一个活着的人,一个傻子,却控制着庞大复杂的米利托防御系统。
之所以说斯卡西将军脑子更乱了,并不是我的臆测,而是我的观察。在前一百个分析中,他和副官卢卡少校的倾向不同,这本来没什么,但他竟然严重失态,和卢卡少校产生了激烈的争吵。斯卡西将军是一个成熟的人,这种失态只能归咎于内心的彻底失控和大脑中的彻底混乱。说实话,如果不是卢卡少校囿于自己的身份,还勉强有些控制,也许两个人早打起来了……谁知道呢,卢卡少校是个暴脾气,而且在这次旅程开始之前才刚刚坐到这个位置,职业生涯不算长,甚至没有经历过真正的战斗,职场经验不足,对于和长官如何相处—特别是在意见严重分歧时如何相处—并不擅长。
我有点好奇,回头可以在系统里查看一下,斯卡西将军为什么会选择卢卡少校这样一位缺乏经验又脾气暴躁的年轻人当他的副官。我猜这未必是斯卡西将军个人的选择,而可能是某种僵化的军官任命和升迁机制导致的后果。在戴森世界就存在非常僵化的职位任命和升迁机制,我认为非常不合理。如果类似卢卡少校这样的任职情况出现在戴森世界,简直再正常不过了。
话说回来,要知道,之前他们两个人对于米利托星的意见完全一致,那就是一无所知。
不明白,你明白吗
哦,我也不明白,完全不明白。
现在不同了,他们有了选项,很多的选项。面临的题目从论述题变成了选择题,所需的能力也从创造力变成了判断力。
我认为,两个人在理性上并没有坚定的选择,但不妨碍他们在感性上产生了某种倾向。这是难以避免的,人们在面对选择时总是会对某些选项产生内心的亲近,而对另外一些选项产生内心的反感。斯卡西将军和卢卡少校的大脑还没有做出选择,内心却已经做出了选择。然后,加上为时已久的焦虑感和疲惫感导致的自控力的严重下降,两个人都不冷静,争吵就发生了。
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基于舰队当前的实力,米利托星是不是可以战胜并且可以速胜—拖了很久了,尽量迅速吧。
在他们看过的分析中,绝大多数认为米利托星存在人类文明,而且相当发达。不过,对发达程度的看法不同。
斯卡西将军倾向于那些认为米利托文明和卡维尔文明发达程度相当甚至略微超出的分析。眼前的米利托防御系统的存在及其偶尔展现出的强大战斗力便是明证。米利托防御系统固然具有很强的不稳定性,但毫无疑问是诱敌之计。所以,速胜是不可能的,对米利托星的进攻必须谨慎再谨慎。
有些分析论文涉及一种假想的情况—当时看来是假想,现在已经不是假想了—如果卡维尔人和米利托人开战会如何。不知为什么,面对外星人,任何星球上的学者总是倾向于自己的星球会战败,我在其他星球有不少类似发现。卡维尔人也不例外,涉及于此的多数分析认为卡维尔人会输给米利托人,胜都很困难,不要说速胜了。显然,这些分析为斯卡西将军提供了有力支持。
但是,卢卡少校倾向于那些米利托文明并不是很发达的分析。退一万步说,即使米利托文明曾经发达,目前却已衰落。米利托防御系统确实拥有不错的硬件,可表现出的战略战术能力像傻子一样—这点他说得对,系统背后就是个傻子。他认为,舰队止步不前仅仅是因为胆怯作祟,自己被自己吓住了,只要勇往直前,胜利是肯定的,速胜也是完全可能的。
尽管比较少,也有分析论文支持卢卡少校。刚才说过,面对外星人,任何星球上的学者总是倾向于自己的星球会战败,可也总有异类,偏觉得自己人会赢。倒过来,和学者相反,任何星球上的战士总是倾向于自己的文明会战胜外星人,这种倾向在其他星球也表现得很明显。但战士中同样总有异类,偏觉得自己人会输。此时此地,面对米利托星,斯卡西将军就是个战士的异类,更像个学者,而卢卡少校则是不折不扣的战士。
后来我意识到,我可能把因果关系搞反了。并非学者总是倾向于自己会失败,而是倾向于自己会失败的人更喜欢去当学者,才有更多机会展示自己所相信的洞察和反思;并非战士总是倾向于自己会胜利,而是倾向于自己会胜利的人更喜欢去当战士,才有更多机会创造并享受自己所相信的注定到来的胜利成果。不过,无论因果关系如何,学者或战士中出现异类都很正常。
我理解,斯卡西将军背负整个舰队的生死存亡。在如此遥远之地,一旦战斗失败,无法获得任何援助,几万人将葬身在茫茫太空之中。也许他心中抱着不切实际的幻想,想要把整个舰队带回母星,无法容忍旅途中被甩出虫洞所导致的莫名其妙的减员……这种想法让他无比紧张……所以,他不得不谨慎。漫长的戎马生涯中,他被算计过无数次,正是谨慎让他无往不利。而卢卡少校血气方刚,没有经历过战斗的洗礼,内心还是……怎么说呢……很单纯,不但比斯卡西将军单纯,甚至比我还单纯。一个单纯的人总是充满理想,也充满勇气,不在乎为了获得结果而有所牺牲。和他相比,斯卡西将军无疑老气横秋、瞻前顾后。
从系统管理员全知全能的视角看,伊瓜多是个傻子,这个傻子操控着米利托全球防御系统,似乎卢卡少校是对的,战胜一个傻子能有什么困难呢我应该支持卢卡少校。其实却不一定。目前,伊瓜多最多发挥了米利托防御系统百分之十的战斗力,发挥得很随机。既然发挥得很随机,就很难说他是不是会在某个时刻忽然发挥出米利托防御系统百分之百的战斗力—同样很随机。指望伊瓜多消灭卡维尔舰队固然是妄想,但指望卢卡少校的冲锋一战成功也的确过于冒险。爷爷活着的时候,在演习中我曾经亲眼见过伊瓜多战胜爷爷。而我相信如果爷爷活着,卢卡少校所希望的事情肯定不会顺顺当当地发生。
卢卡少校不像我这么想,关键是他了解的情况不如我多。但是,他很莽撞,很着急,做了一件不该做的事。米利托星的光谱数据和分析论文是卡维尔母星发给斯卡西将军的,卢卡少校应该问一下斯卡西将军是否需要其他高级军官过目。答案可能是需要,也可能是不需要。但卢卡少校没有问,假装答案是需要,擅自把资料分发给了舰队中所有战舰的舰长和副舰长以及其他相同级别的军官。他相信,在自己和斯卡西将军的争执中,支持自己的舰队军官更多,自己一定会获得大家的拥护。大家都很勇敢,不是吗他并不是有什么小九九,至少我没看出来。我觉得他是真心真意地认为,舰队必须行动起来,英勇战斗,否则才将是葬身太空的死路……简而言之,他对斯卡西将军有看法,想要拯救舰队。
关于米利托防御系统神出鬼没的战斗策略,本就是舰长和副舰长们的头号话题。有些人觉得可笑,有些人觉得钦佩,有些人觉得恐惧……对于米利托文明的猜测也多种多样,虽然缺乏数据基础和数学算法,却依靠直觉诞生了各种推论,其数量不比母星传送过来的分析论文少多少。现在,卢卡少校给了大家数据基础和数学算法,舰长、副舰长们相当兴奋。但是很快,大家便像斯卡西将军和卢卡少校一样陷入了混乱,然后争吵起来。
某些高级军官和卢卡少校同样持有如何如何就能拯救舰队的想法,却苦于得不到足够的支持,也如卢卡少校一般诞生了通过扩散消息而获得更广泛支持的思路。于是,光谱数据和分析论文传播到了更多的军官那里,接着是士兵……最后,舰队中的数万官兵全都知道了这些资料的内容。
卢卡少校的行为显然触犯了军纪,斯卡西将军想要枪毙卢卡少校,但终于没能下得去手。
其实,如果在卡维尔母星,任何一个普通人都可以在网络中随便调阅这些资料。不就是一个遥远行星的光谱数据和分析论文吗几乎所有数据和论文都可以在公开的宇宙学数据和论文网络中找到,根本不是什么秘密,最多就是需要某网站的一个充值会员罢了……这是斯卡西将军犹豫要不要枪毙卢卡少校的原因之一。另一个原因是,斯卡西将军一旦在第一分钟犹豫,下一分钟便很难做出如此决绝的决定了—的确有很多官兵支持卢卡少校。
卢卡少校的行为军法不容,处决他没有什么说不过去的。但是,目前是一个非常敏感的时刻。舰队面临绝地,每个人的神经都高度紧张。斯卡西将军本来是个果断的人,可现在不同了,显然因为压力太大而变得软弱了许多,否则也不会面对困境如此迁延日久。我猜,他甚至想到了哗变的可能。总之,斯卡西将军没有枪毙卢卡少校,只是将他关了禁闭。事实上,仅仅是关禁闭的决定已经让斯卡西将军长吁短叹地犹豫了很久。他的睡眠更加不好,也不再喝那种淡蓝色的透明液体,反正喝了也没什么用,他改喝纯净水了。
我看到那个正确的分析—排在第三百多位—就止步了,没有继续向后看,但实际上有一千多种分析。颇有些军官和士兵很无聊地看了所有分析,并且进行了概要总结,其中很多总结恐怕不得要领。比如,我看到有人把人口萎缩总结为人类灭绝,有人把工业污染总结为世界崩溃,有人把文明演进总结为文明末日……简而言之,在大概六万多名舰队人员中,流传着一千多种说法。即使排除那些支持者很少的冷门说法,整个舰队也被分成了一百多派。
在舰队和米利托防御系统纠缠的这些日子里,战斗也好,观察也好,舰队的各个部门好歹积累了不少信息。一百多派都从这些积累的信息中找到了可以支持自己意见的迹象或线索。在我看来,其中大多数—迹象也好,线索也好—只不过是想象力丰富的产物。但是,没有一个卡维尔官兵认为自己的想象力丰富,普遍认为自己的判断力精准。这就没办法了,人们通常低估自己的想象力,而高估自己的判断力。
舰队乱成了一锅粥,六万多卡维尔官兵忙着争吵,忙着说服别人,忙着因为别人的不可理喻而感到郁闷,忙着因为别人的胡搅蛮缠而感到愤怒……打架事件越来越多,军纪处忙得焦头烂额……进攻之类的军事行动迅速减少。
这给伊瓜多创造了绝好的时间窗口,可以尽情和镜像人谈判小组磕磕绊绊地扯淡。期间,娜欧米、雪莉女士、马奥先生、斯基赫先生先后离开了谈判小组。
不,严谨地说,娜欧米不是离开,而是死了,死在一伙激进的年轻人手里。
伊瓜多很难过,尽管他不知道娜欧米已经死了,对他而言,娜欧米只是消失了。我也很难过,我知道娜欧米已经死了。无论从哪个方面说,娜欧米都是一位好姑娘,一位值得人们为她的逝去而难过的好姑娘。不过,镜像中颇有一些人为此感到欣慰甚至兴奋,因为一个危险分子或者潜在的危险分子被铲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