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战斗,几乎是一面倒的屠杀。
倭寇本就欺软怕硬,擅长的是偷袭和欺负弱小商船,何曾遇到过如此训练有素,打法凶悍的正规水军。
甫一接战,军城水军那悍不畏死的冲锋,瞬间就将惊慌失措的倭寇冲得七零八落。
刀光剑影,血肉横飞。
惨叫声,兵刃碰撞声,怒吼声充斥着海面。
有的倭寇试图负隅顽抗,很快被乱刀砍翻。剩下的见势不妙,尖叫着跳海逃生,但茫茫大海,生机渺茫,很快他们便彻底丧失了斗志,跪在甲板上,磕头如捣蒜,用生硬的汉语哭喊着求饶。
不到半个时辰,海面上的战斗便彻底平息。
三艘倭寇快船,已经完全沉没,海面上只剩一些碎片和倭寇的尸体漂浮在海面上。
军城这面开始清点战果,共毙伤倭寇数十人,军城方面,仅有数人在接舷战中受了些轻伤,可谓一场酣畅淋漓的完胜。
风暴洗礼后的疲惫尚未完全褪去,但此刻,每一艘军城战舰上都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
大家相视而笑,用力捶打着彼此的肩膀,宣泄着胜利的喜悦与自豪。
这场突如其来的遭遇战,完美地检验了周莹改良的弩炮和火箭的巨大威力,也展现了军城水军强悍的战斗力。
更让初出茅庐的黑鲨军经历了实战的洗礼,证明了女子在水下特殊作战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整个联合船队在实战中得到了宝贵的磨合,默契程度大大提升,对即将面对的更大挑战,充满了信心。
沈桃桃和谢云景并肩站在船头,望着正在打扫战场的己方船只,望着远方渐渐恢复平静的蔚蓝海面,相视一笑。
阳光刺破云层,洒在她们身上,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
经历了风暴的洗礼与倭寇遭遇战的淬炼,联合船队在浩瀚的东海上又航行了数日。
海上的日子单调而紧张,水手们抓紧修补船舰、保养武器。
军官们则反复推演着抵达琉球后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大战将至的凝重。
尚云珠公主几乎每日都伫立在船头,凭栏远眺。
海风吹拂着她的发丝和衣袂,她的眼神复杂难言,既有对阔别已久的故土的深切思念,更有对家园现状的沉重忧虑,以及将家国命运寄托于外援的忐忑不安。
每当看到海鸟飞过,或远方出现模糊的岛屿轮廓,她的心都会不由自主地揪紧。
终于,在一个晨光熹微的清晨,当薄雾渐渐散去,远方的海平面上,出现了一片连绵起伏的绿色轮廓时,公主双手紧紧抓住了栏杆。她的呼吸变得急促,眼中瞬间盈满了激动的水光,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颤抖:“到了……到了。是琉球,我们回家了!”
她的低语在船队中引起了涟漪。消息迅速传开,所有船员都涌上甲板,向着那片越来越清晰的土地望去。
历经艰险,远航的目标终于近在眼前。
在宋清远的精心考虑下,船队并没有直接驶向琉球最大的贸易港,以免过早暴露全部实力,引起掌控局面的“衰犬”士族的过度警惕。
由李虎妞引导船带领着船队,沿着主岛海岸线,绕行至一处位于岛屿背侧,相对偏僻隐蔽的港口。
其他人,则去往泊港。
据尚云珠公主介绍,这座泊港虽不起眼,但长期以来由亲晋士族暗中控制,港务官员和守军多是可靠之人。随着船队缓缓靠近,泊港的景象逐渐清晰。
港口规模确实不大,码头设施略显简陋,但此时,码头上却黑压压地聚集了远超平日的人流。
得到秘密消息的亲晋派官员和士族代表们,早已翘首以盼多时。
当联合船队那雄壮威严的舰影,清晰地映入眼帘,绣着凌厉“谢”字的盘龙纹战旗在晨风中猎猎作响时,码头上先是一片寂静,随即爆发出喜悦的欢呼声。
“来了!真的来了!”
“看!那是军城的旗帜!是谢将军的旗!”
“公主殿下!公主殿下也回来了!”
许多饱受“衰犬”士族和倭寇肆虐之苦的人们,看到那象征着强大外援的战旗,激动得热泪盈眶,仿佛看到了救星降临。
他们纷纷跪倒在地,朝着船队的方向,虔诚地叩拜,用琉球语声嘶力竭地高呼着:“谢将军万岁!”“军城万岁!”“我们有救了!琉球有救了!”
场面一度有些失控。
战舰缓缓靠岸,抛锚停稳。
谢云景一马当先,率先踏上琉球的土地。他依旧是一身玄色劲装,外罩暗纹披风,身姿挺拔如松,面容冷峻,目光锐利地扫视四周,自带一股不怒自威的凛然气场。
紧随其后的是沈桃桃,她今日换上了一身利落而不失威仪的戎装,勾勒出窈窕身姿,明眸善睐,顾盼生辉,既有女子的柔美,更有领导者的沉稳与大气。
宋清远青衫磊落,手持一把书生常用的扇子,实为兵刃暗器,眼神睿智而深邃,静静观察着一切。
尚云珠公主在侍女搀扶下也走下船,踏上故土,她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着激动的心情。
一位身着琉球传统官服的老者,在几位同样穿着士族服饰,面带激动神色的中年人的簇拥下,快步迎上前来。
老者情绪显然极为激动,步履甚至有些蹒跚,来到近前,推开搀扶,对着谢云景和沈桃桃便欲行大礼。
“老臣泊港守备向志礼,恭迎天朝上使。恭迎云珠公主殿下平安归来。”老者声音哽咽,带着明显的颤抖,深深鞠躬,几乎要跪下去,“苍天有眼,祖宗庇佑。得知公主殿下不负众望,请来王师,老臣……老臣等日夜期盼,望眼欲穿,终于……终于盼到今日了。”说到动情处,已是老泪纵横。
“向大人万万不可。请起,诸位请起,不必多礼。”沈桃桃连忙上前一步,伸出双手扶住老者手臂,声音温和,“老人家,我等奉军城之命,为剿灭倭寇,护佑商路安宁而来。近日听闻琉球蒙难,奸佞当道,倭患横行,特来相助。此乃分内之事,义不容辞。”
她的声音清晰地传开,让周围激动的人群渐渐安静下来,感受到一种强大的依靠。
尚云珠公主也上前,与向志礼及几位士族代表见礼,双方都是眼圈泛红,情绪激动,言语间感慨和对未来的期盼。
场面看似热烈和谐,充满了希望与重逢的喜悦。
然而,始终保持着高度警惕的宋清远,早已将整个码头及周边环境尽收眼底。
他很快便注意到,在欢呼人群的外围,以及港口附近的一些屋顶,巷口等制高点和隐蔽处,隐隐约约晃动着一些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