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苏长河知道楚歌这一想法,定会喊冤枉。
他比窦娥还要冤。
他带楚歌回来,的确是自家老妈说,要见未来的孙女婿。
可他也趁此机会,跟楚歌邀歌。
要是有了楚歌写的歌作为宣传曲,定会让这部在寒假档上映的电影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票房。
可是他也没想到,自家老妈让楚歌回来,竟然是为了她的爱徒写歌。
要知道,自己为了跟楚歌邀歌。
终于等到这个机会,没曾想却被自家老妈截胡了。
上官蓉也一脸苦涩。
我的五个亿啊,说好只换一首金曲的,可是金曲没有得到,却被自家婆婆半路截胡。
老太太自然不会理会想法各异的三人,她一心要把这首歌给自家徒弟。
得到徒弟的准信,老太太兴致勃勃拉着楚歌去书房,拿出一副副封存好的画。
“小歌,在薇薇去你家时,我看过你哥楚雄画过的那副《向日葵》。
很有神韵,不知道他喜不喜欢水墨画。
我这里有一副当年齐白石大家,送给我的一副《芭蕉书屋图》。
画送有缘人,我想把这一幅画送给你哥,希望他能在绘画界有所建树。”
什么?
齐白石的《芭蕉书屋图》?
我没听错吧,这一幅画,在蓝星的时候,可是拍卖了七千多万。
就这么送给我哥了?
楚歌也很清楚,这是奶奶还礼。
人情世故,对于老一辈的人来说,是很讲究的。
自己写了一首歌给她,她转头就送一幅珍藏的国画给自己。
“奶奶,万万不可,这幅画我听过,有着极大的收藏价值,万万不能送人。”
见楚歌推辞,老太太想到的不是价值,而是担忧楚歌认为这是假的,
旋即,她又打开这幅画。
“你认识这幅画?你能给奶奶解释这幅画吗?
奶奶不懂得画作,自从老先生送给我之后,我一直封存着,这是第一次打开,你帮奶奶看看。”
楚歌不容置否的点了点头,从老太太的话中不难看出,对方这一次不是考验:
“《芭蕉书屋图》是大家齐白石在1934年秋月创作的纸本设色画。
这幅画是齐白石“衰年变法”成功,进入创作鼎盛时期的代表作之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从技法上看,该画笔墨细致入微,茂密秀挺的芭蕉林中掩映出别雅书展,芭蕉基叶钩勒之细令人叹为观止。
要说构图,齐大家画面布局雄伟。
下方为全篇细笔精勾,上方两座远山,一施赭红,一施花青。
全用大写意没骨法画出,形简色艳,近乎符号化,与下方的细密形成对比。
从意境上看,这幅画是雅致的田园书屋一景。
让我联想到齐白石老人伏于画案精心细绘的贯注神态,也表现出他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不得不说,这副《芭蕉书屋图》是齐白石的一件可靠的名作,诗、书、画、印俱全而绝伦,
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我哥主攻的是油彩,这幅画对他而言,太过奢侈。”
楚歌再次拒绝,这可是国宝级的作品,怎么能轻易接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