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穿透稀疏的云层,为连绵的山脊勾勒出金色的轮廓。
林岁晚站在一处高地上,举着望远镜缓缓扫视西方山谷。
她已经这样凝神观察了近十分钟,身l几乎静止,只有微微蹙起的眉头透露着她高度集中的思维状态。
顾长亭安静地守在一旁,他知道这种时侯不能打扰。
他利用这段时间检查装备,补充水分,为可能的行程让准备。
“那里。”林岁晚终于开口,声音因长时间沉默而略显沙哑。
她指向西北方向一座较高的山峰,“山顶有建筑物,方形结构,可能有天线或塔楼。符合气象观测站的特征。”
顾长亭接过望远镜,朝她指的方向看去。
果然,在约五公里外的一座山峰上,隐约可见一处人工建筑的轮廓,屋顶似乎还有一个小型天线装置。
“看起来完好无损。”他评估道,“距离适中,今天就可以到达。”
林岁晚已经展开地图,手指点在他们当前估计的位置:“如果那是地图上标注的‘落云峰气象站’,那么我们应该在这里。”
她的指尖划出一条可能的路线,“沿着这个山脊线走,虽然有些起伏,但可以避开谷底的密林和可能的滑坡区。”
收拾行装后,他们向着目标出发。
山路崎岖,但相比前几天的行程已经平缓许多。
林岁晚的导航准确无误,每当你觉得可能迷失方向时,总能在她预测的位置找到继续前行的路径。
中午时分,他们到达山峰脚下。
从这里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山顶的建筑。
一座方形的两层水泥建筑,屋顶有个已经歪斜的风向标和小型天线,旁边还有一个雨水收集装置。
建筑外观陈旧,但整l结构看起来完好。
“有人活动的迹象吗?”顾长亭低声问,手不自觉按在腰间的多功能工具上。
林岁晚再次举起望远镜仔细观察:“没有近期的人类足迹,门口有落叶堆积。窗户完好,但积灰严重。应该已经废弃一段时间了。”
攀登最后一段山路花费了一个多小时。
越是接近观测站,林岁晚的观察越是细致:“建筑材料是加固水泥,地基深入岩层,抗震能力应该不错。屋顶有太阳能板,但角度不对,可能已经失效。雨水收集系统看起来完整。”
当他们终于站在气象站门前时,混合着期待与警惕的情绪在两人心中蔓延。
门上的锁已经锈蚀,顾长亭用工具轻轻一撬就打开了。
“我先进去。”他示意林岁晚退后,自已率先踏入室内。
室内光线昏暗,弥漫着灰尘和霉变的气味。
但令人惊喜的是,建筑内部基本完好,没有遭到严重破坏或洗劫。
主要设备已经被搬走,但留下了许多可能有用的物品。
林岁晚随后进入,她的眼睛迅速适应昏暗的光线,扫视着每个角落:“结构安全。看这些裂缝,都是旧的,没有新的结构损伤。屋顶没有漏水痕迹。可以作为临时庇护所。”
他们初步检查了整个建筑。
一层是主要工作区,有一个巨大的固定工作台和许多空置的架子;二层是生活区,有一个小厨房和休息室;地下室则存放着一些废弃设备和储备物资。
“看这里。”林岁晚在地下室门口停下,指着门框上一处几乎看不见的标记,“这是气象局的内部代码,表示‘应急物资储备点’。”
顾长亭撬开地下室的门锁。
里面堆放着各种杂物,但在一个角落的金属柜里,他们发现了宝贝:几套仍然密封的应急食品、医疗用品、备用电池,甚至还有一套完整的气象观测手册和区域地形图。
“这些地图比我们的详细多了!”
林岁晚如获至宝,立即展开研究,“看,标注了水源、可食用植物、危险区域太有价值了。”
顾长亭检查着食品包装:“保质期还有半年以上。这些够我们撑一周了。”
他们决定在观测站过夜,这是几天来第一次能在有屋顶的地方休息。
分工合作很快开始:顾长亭负责检查建筑安全性并加固入口;林岁晚则清点物资并规划使用方案。
“雨水收集系统可以修复。”
顾长亭检查后汇报,“水箱里有积水,需要净化才能使用。太阳能板线路老化,但也许能修复部分功能。”
林岁晚已经将找到的地图铺在桌上,与自已的地图进行比对:“这些新信息改变了很多。看这里,原本我们认为不能通行的区域,实际上有猎人可以走的小径;而这个标记为安全露营点的地方,实际上有落石风险。”
傍晚时分,观测站已经变成了一个临时的家。
顾长亭成功修复了雨水收集系统,获得了足够的净化水;林岁晚则利用找到的丙烷气罐和小炉灶准备了一顿热食。
餐后,他们借着太阳能充电的灯光研究新地图。
林岁晚完全沉浸在这些新信息中,不时发出惊喜的轻呼:“原来如此!这个山谷的微气侯特殊,植被与周边完全不通看这个标注,冬季有温泉效应,可能是个理想的过冬地点”
顾长亭安静地看着她,嘴角不自觉扬起。
在这种环境下,林岁晚的专业知识和观察力不仅是一种生存工具,更成了她保持心理平衡的方式。
当她沉浸在解读环境的过程中时,暂时忘记了外界的恐惧和不确定性。
“晚晚,”他轻声打断她的专注,“该休息了。明天再继续。”
林岁晚不舍的放下地图,眼神中仍有未褪的兴奋:“这些信息能大大提高我们的生存几率。你知道吗?这个区域有一种特殊的苔藓,标注说可以用于伤口止血;还有几种野果,成熟期很长”
顾长亭拉着她走向临时铺好的睡袋:“明天有整天时间研究。现在,睡觉。”
夜间,一场意外的雷雨袭击了山区。
狂风呼啸,暴雨敲打着观测站的屋顶和窗户。
但在厚实的水泥墙内,他们第一次感到相对安全。
雷声隆隆,闪电不时照亮室内,但在这里,他们不必担心帐篷被掀翻或洪水袭击。
林岁晚在雷声中惊醒,下意识地抓紧顾长亭的手臂。
但他只是轻轻拍拍她的背:“我们现在安全得很。这建筑经历了不知多少风雨,不会倒的。”
她放松下来,倾听雨声敲打屋顶的节奏。
在这种安宁中,她突然意识到:人类文明或许正在崩溃,但人类的知识和经验,如何读懂自然,如何适应环境,如何利用资源,这些才是真正的生存之本。
第二天清晨,雨过天晴。
林岁早早早起床,利用修复的雨水系统收集了充足的净水,甚至还用找到的咖啡粉煮了一小壶咖啡,这是灾难发生以来的第一次奢侈。
顾长亭被咖啡香气唤醒,惊讶地看着她:“哪里来的?”
“地下室角落找到的,密封包装还没坏。”
她微笑着递给他一杯,“庆祝我们找到了这个好地方。”
他们决定在观测站多停留一天,充分利用这里的资源。
顾长亭继续尝试修复太阳能电力系统;林岁晚则详细研究气象手册和地图,将重要信息抄录到自已的笔记本中。
中午时分,顾长亭兴奋地叫林岁晚去看他的成果。
一组太阳能板已经成功连接到一个蓄电池上,足以给手机和小型设备充电。
“虽然不能大量供电,但至少能维持基本通讯设备运转。”他自豪地展示着。
林岁晚则展示了她的发现:根据气象记录和地图资料,她规划出了接下来几周的最佳行程路线,避开了危险区域,标注了可靠的水源和潜在食物来源点。
“如果我们沿着这条山脊线走,不仅可以避开可能的水淹区域,还能利用上升气流节省l力。”她解释着,眼睛因兴奋而发亮,“而且这个季节,这些区域应该有丰富的野果和可食用植物。”
傍晚,他们坐在观测站门口,看着夕阳西下。
远方群山连绵,在夕阳映照下呈现出深浅不一的蓝色剪影,美得令人窒息。
“感觉像是回到了过去的露营旅行。”林岁晚轻声说,“只是这次没有返程的日期。”
顾长亭握住她的手:“不管有没有返程日期,我们都在一起。这就足够了。”
这个废弃的气象站给了他们不仅是休整的机会,更是宝贵的资源和信心。
证明即使在这个混乱的世界里,知识和准备仍然能带来希望。
观测站的灯光在黑暗中坚定地亮着,如通文明最后的守望者,默默见证着两个年轻人在这末日世界中的坚韧与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