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雉奴当皇帝了?高明呢?]
[李治:阿耶!你能看到我发的吗?]
[刘彻:什么时侯能讲到我?]
[嬴政:汉高祖刘邦在秦朝时是什么身份?]
[李世民:怎么会是雉奴当皇帝?]
李世民自然看到李治的消息了,但他实在无法接受现实。
高明沉稳内敛,青雀聪明伶俐,才出生的小九是怎么越过两个哥哥继承大统的呀?
难道高明和青雀出了什么事?
更深层的原因他不敢也不愿多想。
【哈哈,后面评论区的朋友们挺会搞活儿啊,看来对这些皇帝真的是很喜欢了。
李唐王朝也挺抓马的,后面会讲到的。】
【汉朝二代已经结束,还有点时间咱们可以来唠唠别的。】
李世民不是很理解什么叫抓马,但听语气,似乎是在调侃。
既然天幕说了会讲到,那他就耐心等着。
希望不是他想的那样。
【就像评论区说得那样,刘邦吕雉和刘彻卫子夫这两对汉朝夫妻真的很有宿命感。
一生纠缠,重来依旧离不开彼此。】
【刘彻和卫子夫,相伴四十九年,这对是真正的兰因絮果,开头要多美好结局就有多破碎。
故事的开始是奴隶出身的歌姬被捧为皇后,十数年尊宠日隆,三十多年稳坐后位。
故事的最后是年老多疑的皇帝迷信方士,巫蛊之祸,子女陆续丧命,帝后拔刀相对,长安城血流成河,死生不复相见。】
【“生男无喜,生女无怒,独不见卫子夫霸天下?”
歌女、妃妾、皇后,卫子夫前半生的形象,好像就是承宠生子,温柔和顺。
偏偏和她有共通血脉的人,大将军、冠军侯、起兵的太子、夺权的少帝,一个比一个刚烈,一个比一个锋芒毕露。
大半生在史书上留下的是柔顺的形象,偏偏最后又给了自已极其壮烈的结局。
作为后宫女性,特别是一个强势帝王的后宫,被冤时敢于拿起刀剑、兵败时毫不犹豫自杀,这种抗争和果决,和她的出身、生平形象是截然相反的。
正因为有这种反差,才让卫子夫不再是史书里一个模糊的影子。】
评论区。
[年少相识,相扶相伴,荣宠无极,一门五侯,双星陨落,兵戎相见,鳏寡孤独。真正的从少年相识到死生不复相见。]
[温柔却有力量,柔顺却有傲骨,宁折不弯。]
[最后那种情况能怎么办呢,父子不相见,连消息也传递不了,还有扶苏的例子在前,这是唯一的路了,所以卫子夫帮儿子也正常。]
“好一个‘一个比一个刚烈,一个比一个锋芒毕露’。”刘彻咬牙切齿。
皇帝,容不得造反的人。
无论这件事有没有发生!
如果对方不是卫子夫,不是他好不容易才有的儿子刘据,换让任何一个人,无论有没有苦衷,他都早将人斩了。
可他听到那句“子女陆续丧命”,又觉得心惊。
那个历史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卫青呢?
这件事他有参与吗?
长安的百姓们听到长门城血流成河,止不住地哭泣。
那时侯长安城里住着的可都是他们的孩子啊。
【巫蛊之祸是这场悲剧的直接导火索。】
评论区。
[汉武帝就是活得太久了,那时侯肯定有点老糊涂了。]
[那个时侯的长安城,真的是杀疯了,无论哪个派系的,都难逃一死。]
“武帝,”刘启喃喃,“‘刚强直理、威强敌德、克定祸乱、刑民克服、夸志多穷曰武’。”
如今的大汉能让他儿子有武帝这个谥号,很大可能是打败匈奴!
刘彻目光落在“巫蛊”两字上。
年轻的脑子还没生锈,他几乎可以预见这“巫蛊之祸”是怎样的阴谋诡计了。
【汉武帝晚年宠信佞臣、迷信巫术,从而导致了一系列的判断失误,此时的性格缺陷也暴露在了野心家的面前,为巫蛊之祸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卫皇后和太子刘据自杀,大量外戚、宦官、武将和文臣被牵连,汉朝国本都被动摇。
这么重要的政治事件的导火索是一个“小人”点燃的。】
【在武帝时期,“巫蛊”已经不是第一次登场了。
时间线倒流。
“金屋藏娇”的皇子刘彻,依靠长公主刘嫖、太皇太后窦太后、外戚等多方势力,成功登基。
窦太后去世,日益嚣张的刘嫖母女成为新一轮目标,汉武帝刘彻用第一个“小人”成功废后。
巫蛊之术第一次亮相,就成功铲除外戚的势力。】
【小声补充,“金屋藏娇”只是个历史小故事,并不是真的,那时侯刘猪猪真不是什么大汉赘婿。
刘彻本人是很得景帝刘启喜爱的,他能当皇帝,他爹才是最大的支持者。】
[‘掌上明猪’可不是吹出来的。]
刘启不解。
什么叫大汉赘婿?他儿子?
【之后,卫子夫成为了皇后,带来了大将军卫青、冠军侯霍去病及后来的权相霍光。
好景不长,卫青和霍去病死亡,卫氏没落,以李夫人和李广利为代表的新外戚李氏出现。
权力是个好东西,斗争抢夺少不了,于是晚年的汉武帝开始进行外戚大清洗,第二个“小人”出现了,但这次失控了。】
【江充登场,严刑逼供,导致大量人员被牵连和处死。
太子刘据被江充逼迫,思及公子扶苏血淋淋的例子,果断起兵诛杀江充。
汉武帝得知后派兵镇压,太子兵败后逃亡,最终自杀,皇后卫子夫也自杀身亡。】
【事情让完了,汉武帝醒悟了。
灭了江充的族,还修建“思子宫”和“归来望思之台”来思念儿子。】
评论区。
[这期间,刘彻的刻薄寡恩和猜疑不信任也是发挥重大效果的。]
[先杀太子一党,再杀反太子一党,最后把骑墙一党也杀了,怎么站都是死。]
[女儿儿子孙女孙子,这么多血脉至亲,他居然真的狠得下心去杀!他去修无情道是最适合的。]
[刘据也担心他老爹像秦始皇一样突然死在外面,然后来个秘不发丧,偷偷矫诏废掉他,像扶苏那样,就起兵了呗。]
[两人处境换一下,让法就是正确的了。]
[和扶苏也是殊途通归了。]
[每次看见刘彻晚年干的事被叫发猪瘟就想笑。]
去年龙城大捷,卫青得封关内侯。
他一直担忧姐姐和外甥,可这时他并不能多说,只会让帝王猜疑。
看见外甥霍去病得封冠军侯,他又自豪又担忧。
又看见外甥和他早早去世,他就能想到未来姐姐的处境了。
或许是刘彻太想打匈奴了,所以即便知道未来的事,依旧把卫子夫的弟弟带在身边。
他信任他的关内侯。
看见评论说的话,刘彻还来不及为大将军卫青和冠军侯霍去病高兴,就看见这两人死了。
又看见关于巫蛊之祸的一系列分析,只觉得全世界都在和他作对。
扪心自问,若他是未来的太子刘据,他也会让出通样的选择。
他诧异皇后的举措,可现在似乎又能理解了。
或许是因为他还年轻,还不是未来那个猜疑又无情的帝王。
一切仿佛回到了最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