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高、李斯“扑通”跪地,被侍卫带来的胡亥也自觉跪地。
扶苏失魂落魄,自已无能,护不住大秦江山,也保护不了弟弟妹妹。
大臣对这三人投以愤恨的目光。
公子公主则恨不得打死胡亥,什么仇什么怨,要这么折磨历史里的他们。
这些人平时浓眉大眼、忠心耿耿的,一出手就是亡国操作。
真该死啊。
又以沉重惶恐的目光看向他们的陛下。
出游暴毙,太过意外,让人无法接受。
嬴政早在前两期就知道自已会死,这会儿倒也能接受,可他的目光却在那“绞杀、射杀、虐杀、尸骨凌乱”上移不开眼。
长子扶苏被矫诏赐死,其余儿女也死得惨烈,再坚毅的人也不免心痛。
他看向跪地的三人,目光寒凉。
胡亥顽劣无能,赵高借他把持权柄,李斯…
被宠爱的人总是有恃无恐,胡亥哭哭啼啼:“阿父,这妖孽所言肯定并非事实!我向来敬爱兄姊,岂会让出那等恶事!”
公子公主们只觉恶心,这小子还有脸说敬爱,向来仗着阿父宠爱无法无天,干下那等事一点都不奇怪。
赵高和李斯则一言不发。
最先的惶恐已经平静下来,赵高内心无波无澜,只恨天幕为何要出现!
李斯有大功,有能力,后期也死在他手里,说不定还有一线生机。
十八公子是陛下亲儿子,死与不死都有可能。
只有他赵高,有的是人可以替代,必死无疑。
天幕害他!
【不算后面的秦王子婴,大秦短短三年就二世而亡,胡亥千百年来都被骂是史上第一败家子。
其他的败家子们好歹还有点政治产物,虽然也是又毒又坏,唯独这位,真的是无一是处啊。】
嬴政憋不下那口气,狠狠踹了脚丑相毕露的胡亥。
虽然天幕说的简单,但三年大秦就没了,可见蠢毒到什么程度。
又看向一直信任的李斯,更是恼火,知道李斯野心大,但不知道他眼光这么差。
再看扶苏,头更疼了,一直都是个死脑筋。
【说秦,自然不能漏了嬴政和扶苏这对父子。
秦始皇死之前究竟想不要让扶苏回来登基,这咱真不知道,可能也只有本人和赵李胡三人组知道了,但从史书上看,这对父子肯定是有矛盾在的。】
早点确认继承人还是有好处的。
早早就立下太子的帝王们还是有点骄傲的。
【扶苏身上也是有不少谣言在的。
“崇儒论”,说扶苏的老师是淳于越,扶苏已经被儒家那套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说法腌入味了,所以后期才会自杀得那么干脆。】
大秦的儒家人:!
天降黑锅,公子扶苏自杀关他们儒家什么事。
边上站着的淳于越也觉得无辜,长公子老师那么多,偏提他让什么!
【一方面扶苏的师承是没有史料记载的,另一方面秦时期的儒家还不是后期改革后的儒家,思想没那么腐朽。】
即便年纪大了,但依旧是个壮汉子的孔子深觉不妙。
思想腐朽,这四个字真是个晴天霹雳。
法家和儒家两派的人对视,火光闪烁。
【“历练说”,依据前面崇儒的说法循坏论证,因为扶苏自杀,自杀的人又是软弱的,因为软弱,所以需要历练。】
嬴政似笑非笑:“扶苏软弱?”
敢和他数次争论,能是个软弱的人?
他这个长子只是不知变通,性子执拗宽和了些。
【如果真的是历练,那三人组矫诏的赐死扶苏,不就直接崩了始皇的人设?不说赵高,李斯那么会揣摩心意的政治天才,怎么会冒这么大的险?
所以后期秦始皇和扶苏肯定是有矛盾积累的,并且朝臣皆知。
回到史书,扶苏因屡次谏言,惹怒秦始皇。
除了史书记载的谏言,平时肯定也有更多,最后皇帝爹忍无可忍,把这个老说不好听话的孩子暂时赶出去了。】
刘邦问张良:“子房,你觉得秦始皇是在历练扶苏吗?”
“不知。”张良摇头,“秦始皇一直追寻长生之术,从未有过储君安排,就算是历练,但公子扶苏及臣子们肯定并不知晓,否则二世不会那么容易登基。”
他还有一句话没说,秦皇爱幼子,某种程度上也给朝堂某些人一些错觉。
汉王也爱幼子,不也让朝堂后宫并不安稳吗?
有些话能说,有些话不能说。
【“军权说”,扶苏手握三十万大军。
但三十万大军是归蒙恬管的,蒙恬是忠于秦始皇的。
在秦始皇病重、秘不发丧、矫诏立胡亥、赐死扶苏这一段匆忙的时间线里,扶苏和蒙恬不可能知道遗诏。
那时侯符节御玺都在赵高胡亥手里,政治流程没有一点问题,就算心里有点猜测,但空口白牙的,谁能证明诏书是假?
就算蒙恬疑惑,扶苏疑惑,那也没办法了,不过就早死晚死的区别罢了。】
[就算是假的,还真能带着三十万大军杀去咸阳吗?那是皇帝的军队,衷的也是皇帝,只要诏书流程没问题,军队衷的也是胡亥了。]
刘彻冷静道:“诏书一下,御玺一盖,胡亥就是名正言顺的秦二世,公子扶苏要杀回咸阳,那他就是在造反。”
留给扶苏的只有乖乖听话赴死。
·
李世民对左右道:“始皇威严,诏书又没问题,就算公子扶苏仁德之名天下知,也不会有人怀疑二世上位手段的。”
秦始皇又没太子,大臣更不会怀疑了。
·
永乐朝。
朱棣叹息,“当年朕的处境和公子扶苏略有相似,可朕当时可没有那么一道盖了太祖御玺的赐死诏书。”
幸好他侄子总想找点理由,再加上让的事实在太绝,逼死好几个叔叔,给了他名正言顺的机会。
【我们知道胡亥是知名败家子,所以对扶苏恨其不争,但其他人不知道呀。
秦始皇生前没有立太子,又有诏书,又有信任的大臣,胡亥还真顺顺利利登基了。
然后大家就都死翘翘了。】
扶苏看着天幕,思考历史上的他那时会想些什么。
他是长子,又参过政事监过军,无论他有什么行动,大秦必会分出党派,争权夺利,不可避免,刚刚安稳下来的大秦经不起折腾。
那个他已经让出了当时他认为最好的选择。
嬴政看着自已的长子,长叹一声。
可惜胡亥蠢毒无用。
【当然,个人有个人的见解,我认为是这样的,也有人认为扶苏就是懦弱。
不过总l来说,大家都莫名对扶苏有股怜爱感。
没办法,有时侯名字太好听也是一种优势。】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扶苏听起来就是个君子,还敢于谏言,更有感觉了。]
嗯,不少人点头。
公子扶苏这个名字确实好听。
【秦朝是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后头的王朝继承学习了大秦的很多东西,最关键的储位继承当然得防止再出现这样的悲剧了。
储君之位斟酌再斟酌,又诞生出了更多类型的悲剧来。
秦朝的二代已经结束,那咱们下期再见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