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梧桐影里的笔记本
九月的风裹着夏末最后一丝潮热,吹得重点班窗外的梧桐树沙沙作响。阳光透过叶隙,在林薇言摊开的数学练习册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可她的目光却越过前桌男生后脑勺那截青色的发茬,牢牢粘在顾语堂握着笔的手上。
那是双典型的
好学生的手——
骨节分明,指腹带着常年握笔磨出的薄茧,指尖还沾着点蓝黑墨水,像是早上填理综答题卡时不小心蹭到的。顾语堂是班长,也是年级里雷打不动的
第一神话,连最严苛的数学老师都常拿着他的卷子在讲台上感叹:你们要是有顾语堂一半的专注力,清华北大的门槛都能给我踏平!
可只有坐在他后桌的林薇言知道,这位
神话
也有不为人知的小破绽。比如下午第一节语文课,当阳光斜斜地照在他纤长的睫毛上时,他会盯着窗外的梧桐叶发呆,笔杆在草稿纸上无意识地画圈,一圈又一圈,像在编织某个无人知晓的梦境。有次她趁他低头捡橡皮,飞快地瞥了眼那页草稿纸,发现满纸都是歪歪扭扭的
桐
字
——
后来她才知道,顾语堂的妈妈名字里有个
桐
字,三年前因病走了。
林薇言的抽屉最深处,藏着一个牛皮纸笔记本。封面用钢笔写的
顾语堂
三个字,是她模仿他的笔锋,在暑假里练了整整四十天的成果
——
起初写得歪歪扭扭,后来废了十几张草稿纸,终于能写出几分相似的力道。每天课后,她都会把顾语堂走神时落下的知识点补在笔记本里:红笔标重点,蓝笔写例题,连老师随口提的拓展内容(比如
这个公式在自主招生里常考)都记得清清楚楚,甚至会在旁边画个小小的笑脸,提醒他
别走神啦。
第二天早自习,教室里弥漫着豆浆和油条的香气,林薇言会趁着顾语堂起身交作业的间隙,把笔记本飞快地塞进他抽屉的最里面
——
动作轻得像偷糖的小孩,心脏却跳得快要冲出胸腔。有次她塞得太急,笔记本的边角蹭到了顾语堂的校服下摆,她吓得立刻缩回手,假装低头翻书,耳朵却红得能滴出血来。
顾语堂似乎从没怀疑过这本
天降
笔记本的来历。有次他同桌陈默凑过来,指着笔记本上用荧光笔标出的古诗注解,一脸羡慕:堂哥,你这笔记也太详细了,是不是偷偷找王老师要的内部重点
顾语堂正低头算着数学题,指尖无意识地划过林薇言画的小笑脸,漫不经心地答:可能是哪个同学复印的吧,管它呢,有用就行。
林薇言坐在后面,手指紧紧攥着自己的笔,指甲几乎要掐进掌心。她知道自己太胆小了
——
明明有无数次机会,可以把笔记本递到他手上,说一句
这是我帮你补的笔记,可话到嘴边,总会变成
你昨天的卷子借我看看
这样无关紧要的话。她只能用这种偷偷摸摸的方式,在他的青春里留下一点微不足道的痕迹,像梧桐叶落在地上,风一吹就没了踪影。
十月运动会,顾语堂报了
1500
米。林薇言从陈默嘴里听到这个消息时,心脏突然漏跳了一拍。她提前三天就开始准备:每天放学绕远路去学校对面的便利店,挑最温的矿泉水(她在杂志上看到,运动后喝太冰的水会刺激肠胃);又在文具店买了条米白色的毛巾,用妈妈新买的薰衣草洗衣液泡了三遍,晒在阳台上,让毛巾吸满阳光的味道。比赛前一天晚上,她还在毛巾的边角绣了个小小的
G
字母
——
针脚歪歪扭扭,却是她熬到十一点才完成的。
比赛那天,操场上挤满了人,加油声震得耳膜发疼。林薇言挤在人群最前面,手里紧紧攥着水和毛巾,指节都泛了白。她看着顾语堂站在起跑线上,穿着蓝色的运动服,身姿挺拔得像棵小杨树。发令枪响的瞬间,她跟着人群一起喊
顾语堂加油,声音却被淹没在欢呼声里。
1500
米的最后一圈,顾语堂突然加速,超过了前面的两个男生,冲过终点线时,全场的欢呼声响得能掀翻屋顶。他弯着腰喘气,额头上的汗顺着下颌线往下滴,浸湿了运动服的领口。林薇言刚要挤过去,就看见隔壁班的文艺委员苏晓抱着一瓶冰镇可乐跑过来,还掏出一包纸巾,踮着脚帮顾语堂擦汗。
语堂,你好厉害啊!
苏晓的声音甜甜的,带着毫不掩饰的崇拜,这瓶可乐是冰的,快喝点降温。
顾语堂笑着说了声
谢谢,接过可乐拧开瓶盖,仰头喝了一大口
——
阳光落在他们身上,苏晓的马尾辫晃来晃去,两人的影子在地上叠在一起,像一幅刺眼的画。
林薇言站在原地,手里的温水和毛巾突然变得滚烫。她看着顾语堂和苏晓聊得开心,苏晓还从口袋里掏出一颗糖,剥了糖纸递到顾语堂嘴边,顾语堂没有拒绝,张嘴含了进去。那一刻,林薇言觉得喉咙里像堵了块石头,连呼吸都变得困难。
后来陈默路过,看见她手里的东西,随口问:薇言,这是给堂哥准备的吧怎么不送过去
林薇言摇摇头,把水和毛巾塞进书包最里面,声音轻得像风:不用了,他有了。
那天放学,她没有像往常一样绕路去看梧桐叶,而是直接回了家。她把那条绣着
G
字母的毛巾洗了又洗,晾在阳台上,风一吹,毛巾晃来晃去,像她没说出口的心事,悬在半空中,落不下来。
一周后的一个傍晚,林薇言在学校的垃圾桶旁边,看到了那条米白色的毛巾
——
边角的
G
字母被揉得变形,上面还沾着点泥土。她蹲下来,小心翼翼地把毛巾捡起来,拍掉上面的灰,眼泪突然就掉了下来。她知道,顾语堂大概从来没在意过这条毛巾是谁送的,就像他没在意过,那个总是坐在他后桌的女生,每天都在偷偷为他做的小事。
第二章
钢笔与未寄的信
高三的日子像上了发条的钟,每天都是试卷、倒计时和粉笔灰的味道。顾语堂的钢笔坏了
——
那是他爸爸在他十六岁生日时送的,银色的金属笔身,刻着小小的
堂
字,写起来顺滑得像流水。那天早自习,他对着一道解析几何题算了半天,笔尖突然漏墨,黑色的墨水在卷子上晕开一大片,像朵难看的花。他烦躁地把笔扔在桌上,眉头皱得紧紧的,连课都没听进去。
林薇言坐在后面,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她心里悄悄盘算了很久:顾语堂的钢笔是
英雄
牌的,她在市中心的文具店见过同款,要八十块钱
——
那是她半个月的零花钱(妈妈每周给她二十块,她平时都省着花)。接下来的半个月,林薇言每天早上都不吃早餐,把妈妈给的五块早餐钱省下来;放学路过小卖部,看到喜欢的草莓味棒棒糖,也只是站在门口看一会儿,然后转身离开。
周末那天,林薇言揣着攒了半个月的八十块钱,坐了四十分钟的公交车去市中心的文具店。她在柜台前站了半个多小时,手里攥着皱巴巴的纸币,反复确认那支钢笔的牌子和型号
——
银色笔身,刻着
堂
字,和顾语堂的一模一样。店主是个和蔼的阿姨,见她犹豫,笑着问:小姑娘,是给同学买的吧这钢笔质量好,很多高中生都喜欢。
林薇言点点头,脸又红了,最终咬咬牙,把钱递了过去。
回学校的路上,她把钢笔放在口袋里,手一直捂着,生怕碰坏了。公交车颠簸的时候,她会把口袋贴在胸前,像护着什么宝贝。到家后,她把钢笔拿出来,用软布擦了又擦,还在笔帽里塞了一张小小的纸条,上面写着
别再弄坏啦——
字迹练了好几遍,才敢小心翼翼地塞进去。
周一早自习,教室里很安静,只有翻书的沙沙声和笔尖划过纸页的声音。林薇言趁着顾语堂起身交物理卷子的间隙,飞快地把钢笔放在他抽屉里,还特意把笔帽朝外放,方便他看到。她刚坐回座位,顾语堂就回来了。他弯腰整理抽屉时,手指碰到了钢笔,愣了一下,拿起来看了看。
这是谁的
顾语堂转头问陈默,眼里带着疑惑。陈默凑过来,看了看钢笔,一脸茫然:不是我的啊,我哪有钱买这么贵的笔你忘啦,我那支还是三块钱的中性笔。
顾语堂挑了挑眉,没再追问,把钢笔插进笔袋里
——
他大概以为,又是哪个暗恋他的女生送的礼物。
后来的日子里,顾语堂每天都用那支钢笔做题、写作文。笔尖划过纸页的声音,在安静的教室里格外清晰,林薇言坐在后面,每次听到这个声音,心里就像喝了蜜一样甜。有次语文老师让大家写一篇题为《青春》的作文,顾语堂用那支钢笔写了这样一段话:青春是窗外的梧桐叶,是课桌上的草稿纸,是不知名的同学送的钢笔,温暖得让人想珍藏。
林薇言看到他的作文草稿时,眼泪差点掉下来。她知道,顾语堂说的
不知名的同学
就是她,可他永远不会知道,这支钢笔背后,是她半个月的早餐,是无数个犹豫的夜晚。
元旦那天,班里办联欢会。顾语堂作为班长,站在讲台上组织活动,白色的衬衫领口系着红色的领结,笑容明亮得像冬日的太阳。他带头唱了首《同桌的你》,声音干净又温柔,台下的女生都在小声尖叫。林薇言坐在台下,看着他和同学们玩
抢椅子
的游戏,看着他被陈默推到中间表演魔术(其实就是把硬币藏在手心的小把戏),心里突然涌起一股冲动
——
她想告诉他,她喜欢他,从高一第一次见他在操场打篮球,阳光落在他身上时就开始了。
她回到座位,从书包里拿出一张淡蓝色的信纸
——
这是她特意在文具店买的,上面印着小小的梧桐叶图案。她咬着笔杆,一笔一划地写:顾语堂,我喜欢你很久了。从你帮我捡回掉在地上的笔记本开始,从你在语文课上帮我回答老师的问题开始,从你把伞借给我自己却淋雨回家开始……
写了又改,改了又写,信纸被揉皱了好几张。有次她写到
我每天都帮你补笔记,觉得太直白,又删掉,改成
希望你永远都能拿到第一;写到
我喜欢你笑的样子,又觉得太矫情,改成
你的笑容像阳光,很温暖。直到联欢会快开始时,她才终于写出一封满意的信,把信折成一只纸鹤,放在口袋里,指尖反复摩挲着纸鹤的翅膀,心里既期待又紧张。
data-fanqie-type=pay_tag>
可联欢会快结束时,林薇言去走廊上透气,却看见顾语堂和苏晓站在楼梯口说话。苏晓手里拿着一张志愿表,脸上带着雀跃的表情:顾语堂,你真的要去北京吗我爸妈也想让我去北京,我们可以报同一所大学啊,到时候还能一起去看天安门!
顾语堂点点头,眼里带着她从未见过的期待:好啊,北京的冬天有雪,我一直想去看看。
林薇言站在拐角处,手里的纸鹤突然变得很重,重得让她握不住。她看着他们相视而笑的样子,苏晓还伸手拍了拍顾语堂的肩膀,顾语堂没有躲开
——
那是她连想都不敢想的距离。那一刻,她突然觉得自己的喜欢像个笑话,像梧桐叶落在地上,被人不小心踩了一脚,碎得不成样子。
她默默转身,回到教室,把那只纸鹤塞进语文课本最厚的一页里
——
那一页正好是朱自清的《背影》,她记得老师说过,这篇文章写的是
说不出口的爱。她看着纸鹤被书页轻轻盖住,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喘不过气来。
高考志愿填报截止那天,教室里弥漫着紧张的气氛。林薇言看着顾语堂在志愿表上填下
北京师范大学,笔尖顿了顿,最终在自己的第一志愿栏里填了
上海复旦大学——
离北京不算太远,坐飞机只要两个小时,却也足够远,远到可以不用再看见他和苏晓在一起的样子,远到可以让她慢慢忘记这份没说出口的喜欢。
填完志愿的那天下午,顾语堂突然转过身,问林薇言:你报了哪个学校
林薇言低着头,声音很轻:上海的一所大学。
顾语堂
哦
了一声,没再追问,转身继续和陈默讨论暑假去哪里玩。林薇言看着他的背影,心里突然空荡荡的
——
她知道,从这一刻起,他们的青春,就要朝着不同的方向走了。
第三章
上海的雨与北京的风
大学开学那天,上海下着小雨。细密的雨丝落在身上,带着初秋的凉意。林薇言拖着一个大大的行李箱,站在复旦大学的校门口,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心里空荡荡的。她给家里打了个电话,妈妈在电话里反复叮嘱
记得加衣服别舍不得花钱,她嗯嗯地应着,挂了电话后,却不知道该去哪里。
她拿出手机,翻到顾语堂的联系方式
——
那是她从陈默的通讯录里偷偷抄下来的。手指在屏幕上悬了很久,最终还是没敢打过去。她想象着顾语堂在北京的样子:大概已经报完到了,和苏晓一起逛校园,一起去食堂吃饭,一起规划着大学生活。想到这里,她把手机塞进包里,拖着行李箱,慢慢走进了校园。
林薇言的大学生活很忙碌。她报了文学社和志愿者协会,每天除了上课,就是去社团活动或者去敬老院做义工。她想让自己忙起来,忙到没有时间去想顾语堂,忙到忘记那份没说出口的喜欢。可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她躺在宿舍的床上,看着窗外的霓虹灯,还是会想起高中时的日子:想起顾语堂在语文课上走神的样子,想起他用那支钢笔写字的样子,想起那条被扔掉的米白色毛巾。
有次文学社组织读书分享会,有人提到了朱自清的《背影》,林薇言突然想起那只藏在课本里的纸鹤。她回到宿舍,翻出高中的语文课本,打开那一页,纸鹤还在,只是颜色已经有点泛黄。她把纸鹤展开,看着上面的字迹,眼泪突然就掉了下来
——
原来有些心事,就算藏得再深,也还是会在某个瞬间,突然冒出来,刺痛你的心。
顾语堂在北京的大学生活,正如林薇言想象的那样精彩。他加入了学生会,还成了文艺部的副部长,每天忙着组织活动、开例会,日子过得充实又热闹。他和苏晓成了男女朋友,一起去图书馆自习,一起去看演唱会,一起在冬天的校园里堆雪人。苏晓很活泼,会拉着他去吃路边摊,会在他生日的时候给他准备惊喜,会在他累的时候给他泡一杯热咖啡。
可顾语堂偶尔在整理高中课本时,会看到那个牛皮纸笔记本和那支钢笔。他会想起林薇言
——
那个总是坐在他后桌,安静得像空气一样的女生。他记得她的笔记很详细,记得她偶尔会递给他一块橡皮擦(每次他的橡皮掉在地上,她都会悄悄捡起来,放在他的桌角),记得她说话时声音很轻,像羽毛落在心上。可他从来没想过,那些看似不经意的举动里,藏着怎样深沉的心事。
大一寒假,顾语堂回老家。他收拾房间时,翻出了那个牛皮纸笔记本,随手翻开,发现最后一页写着一行小字:顾语堂,希望你永远都好。
字迹很熟悉,像林薇言的
——
他想起高中时,林薇言的字总是写得很工整,尤其是
堂
字,和他的写法很像。他突然想起高三时,每次他走神后,笔记本都会准时出现在抽屉里;想起那支钢笔,他问遍了班里的同学,都没人承认是自己送的。
心里突然涌起一股莫名的情绪,像潮水一样,把他淹没。他拿出手机,拨通了林薇言的电话
——
号码是他从陈默那里要的,当时陈默还调侃他:你怎么突然想起找薇言了是不是良心发现,想谢谢人家给你补笔记啊
顾语堂当时没在意,现在却觉得,陈默的话里,好像藏着什么他没懂的意思。
电话响了很久,却没人接。顾语堂不知道,那时林薇言正在超市打工
——
为了攒学费和生活费,她整个寒假都在超市做收银员,每天从早上八点忙到晚上十点。手机放在储物柜里,早就没电了。顾语堂打了好几次,都没人接,他心里有点失落,以为林薇言不想见他,或者已经把他忘了,就没再打了。
大二那年春天,顾语堂和苏晓分手了。导火索是一次学生会的晚会
——
顾语堂作为负责人,忙到凌晨才结束,忘记了和苏晓的约会。苏晓在电影院门口等了他两个小时,冻得感冒了。第二天,苏晓拿着分手信来找他,眼里满是失望:顾语堂,你总是把工作放在第一位,从来没有考虑过我的感受。我想要的是一个能陪我吃饭、看电影的男朋友,而不是一个只会开会的副部长。
顾语堂想解释,可话到嘴边,却不知道该说什么。他看着苏晓转身离开的背影,心里突然空荡荡的。分手后的那段日子,他心情很差,每天都待在宿舍里,不想上课,也不想和别人说话。有天晚上,他翻来覆去睡不着,突然想起了林薇言。他想起高中时,林薇言总是安静地坐在他后面,不管他心情好不好,都会递给他一块糖(每次他考试没考好,桌角都会出现一块草莓味的糖,那是他最喜欢的口味);想起她的笔记,永远那么详细,那么认真,连他最不擅长的英语语法,都标注得清清楚楚。
他突然很想见到林薇言,想听听她的声音,想知道她在上海过得好不好。他没告诉任何人,买了一张当晚去上海的火车票,连夜赶去了她的学校。
顾语堂在复旦大学的校门口等了一下午。秋天的风有点冷,他裹紧了外套,眼睛一直盯着校门口,生怕错过林薇言的身影。他看到很多学生进出,有的和朋友说说笑笑,有的抱着书本匆匆赶路,却没看到那个熟悉的身影。他在学校门口的奶茶店买了一杯珍珠奶茶
——
那是林薇言高中时最喜欢喝的,他记得她每次买奶茶,都会加双倍的珍珠。
直到傍晚,天色渐渐暗了下来,顾语堂才看到林薇言。她和一个男生并肩走在一起,男生手里拎着一个大大的画板,笑着和她说话。林薇言低着头,嘴角带着浅浅的笑意,头发长了,扎成了一个马尾,看起来比高中时成熟了很多。
那个男生是林薇言的学长,也是文学社的社长。他们刚一起去郊区的美术馆看了画展,学长只是顺路送她回学校。可顾语堂不知道,他看着他们并肩走在一起的样子,看着男生帮林薇言拎包,看着林薇言笑着接过男生递过来的纸巾,心里突然很酸,像吞了一颗没熟的柠檬。
他以为林薇言有男朋友了。他攥紧了手里的奶茶杯,杯子变形了,珍珠和奶茶洒了一手,他却没察觉。他看着林薇言和学长走进校门,直到他们的身影消失在人群里,才转身离开。他没有买回程的火车票,而是在上海的街头走了很久,直到天亮才回到北京。
林薇言其实知道顾语堂来过。那天她回宿舍后,室友小敏兴奋地跑过来,拉着她说:薇言,今天有人来学校找你!是个男生,长得很高,很帅,说是你的高中同学,叫顾语堂。
林薇言心里一动,猜到是他,心脏突然跳得很快。她跑到校门口,却只看到来来往往的人群,没看到他的身影。
她拿出手机,想给顾语堂打电话,却看到小敏发来的消息:我刚才问陈默了,他说顾语堂在上海有女朋友了,好像是他的大学同学。薇言,你别傻了,他当初都不珍惜你,现在也不会真心对你的。
林薇言握着手机,手指冰凉。她想起高中时的种种,想起那支钢笔,想起那本笔记本,想起未寄出去的纸鹤。她觉得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喘不过气来。
她回到宿舍,从抽屉最深处翻出那支钢笔
——
高考后,她趁顾语堂不注意,偷偷把钢笔拿了回来。她把钢笔放在手心,反复摩挲着笔身的
堂
字,眼泪一滴一滴地落在钢笔上,晕开了小小的水渍。她把钢笔重新放回抽屉,锁了起来,告诉自己:顾语堂的青春里,从来没有她的位置,她该放下了。
第四章
职场的冷与心底的暖
大学毕业后,顾语堂留在了北京,进了一家知名的金融公司。职场的生活和校园完全不同
——
每天都是加班、开会、竞争,空气中弥漫着无形的压力。他穿着西装,打着领带,每天穿梭在高楼大厦之间,见客户、做方案、写报告,日子过得像上了发条的钟,疲惫却停不下来。
他见过了太多的尔虞我诈:同事为了抢一个项目,偷偷修改他的方案;客户为了压价,故意刁难他,让他在酒桌上喝到吐;领导为了业绩,把本来属于他的功劳分给别人。有次他加班到深夜,看着窗外的霓虹灯,突然觉得很孤独
——
他想起高中时的日子,想起那个总是安静地坐在他后桌的林薇言,想起她递过来的橡皮擦,想起她写的笔记,想起她身上淡淡的薰衣草味道。
那些曾经被他忽略的细节,现在想起来,却温暖得让人心疼。他突然意识到,自己好像错过了什么重要的东西,像丢了一块拼图,再也找不回来了。
有次他加班到凌晨两点,电脑屏幕上还亮着没做完的报表。他揉了揉酸痛的肩膀,拿起手机,翻遍了所有同学的联系方式,终于在一个高中同学群里找到了林薇言的微信。她的微信头像还是高中时的样子:一张侧脸照,背景是学校的梧桐树,头发被风吹得微微扬起。
他犹豫了很久,手指在屏幕上反复敲打,又反复删除,最终只发了一条简单的消息:最近还好吗
消息发出去后,他盯着手机屏幕,等了很久,都没收到回复。他以为林薇言已经把他忘了,或者不想再和他有联系,心里有点失落。他把手机放在一边,继续做报表,可注意力却总是不集中,眼前总是浮现出林薇言高中时的样子。
可他不知道,林薇言看到消息时,正在出版社加班改稿子。她毕业后留在了上海,进了一家文学出版社做编辑。那天她负责的一本书出了印刷错误,需要连夜修改校样,从下午一直忙到凌晨。她拿起手机,看到屏幕上的
顾语堂
三个字时,心脏突然跳得很快,像被什么东西蛰了一下,疼得厉害。
她想起高中时的喜欢,想起大学时的错过,想起那个在上海校门口消失的身影。她不知道该怎么回复
——
说
我很好,太假;说
我不好,又太矫情。她把手机放在一边,假装没看见,可手指却总是忍不住去碰手机屏幕,想看看他有没有再发消息。
顾语堂没有放弃。他每天都会给林薇言发消息,有时是分享北京的天气(今天北京下雪了,你那边冷吗),有时是吐槽工作的烦恼(今天被客户刁难了,有点累),有时只是简单的一句
早安晚安。他发的消息都很简单,没有提到过去,也没有追问她为什么不回复,只是像个普通朋友一样,分享着自己的生活。
林薇言起初不回复,后来渐渐被他的坚持打动。有次她加班到深夜,收到顾语堂发来的消息:我刚才路过一家便利店,看到有珍珠奶茶,想起你以前很喜欢喝。
看到这句话时,林薇言的眼泪突然掉了下来。她没想到,过了这么多年,他竟然还记得她喜欢喝珍珠奶茶。她犹豫了很久,最终回复了一句:你也注意身体,别太累了。
那条消息发出去后,顾语堂几乎是立刻就回复了:你终于回我了,我还以为你把我拉黑了。
林薇言看着屏幕,嘴角忍不住微微上扬。
从那以后,他们的联系渐渐多了起来。顾语堂会和她聊工作上的事,比如他最近做的一个项目,遇到了什么困难,最后怎么解决的;林薇言也会和他聊出版社的事,比如她最近看到的一本好书,或者遇到的一个有趣的作者。他们很少提到高中和大学的事,像是在刻意回避什么,又像是在慢慢靠近。
有次顾语堂去上海出差,约林薇言见面。他在微信上问她:我明天下午有空,要不要一起吃个饭
林薇言犹豫了很久,最终还是答应了
——
她想看看,过了这么多年,顾语堂变成了什么样子,也想看看,自己是不是还像以前一样,看到他就会心跳加速。
他们约在一家安静的咖啡馆,离林薇言的出版社不远。林薇言到的时候,顾语堂已经在等了。他穿着一身深色的西装,头发梳得很整齐,比高中时成熟了很多,眼神里多了几分疲惫,却还是那么好看。看到林薇言进来,他立刻站起来,笑着说:好久不见。
好久不见。
林薇言坐下,手紧张地攥着杯子,手指有点发凉。
服务员过来点单,顾语堂下意识地说:一杯珍珠奶茶,加双倍珍珠,常温。
林薇言愣了一下,抬头看着他,眼里带着惊讶。顾语堂挠了挠头,有点不好意思地说:我记得你以前喜欢这么喝,不知道现在变了没有。
林薇言的心里突然暖暖的,像有阳光照进来。她摇摇头,轻声说:没变,还是喜欢这样喝。
他们聊了很多,从高中时的趣事(比如陈默上课睡觉被老师抓包,顾语堂帮他解围),到大学时的生活(顾语堂说他在学生会的糗事,林薇言说她在文学社的活动),再到现在的工作。顾语堂说起高三时的笔记本,说起那支钢笔,说起他去上海找她却没见到的事。
那时候我真傻,
顾语堂看着林薇言,眼里带着愧疚,我一直以为你只是个普通的同学,直到后来整理课本时,看到你写的那句‘希望你永远都好’,才明白你为我做了那么多。我甚至不知道,那本笔记和那支钢笔,都是你送的。
林薇言低着头,手指轻轻划着杯子的边缘,眼泪差点掉下来。她想起那些偷偷喜欢他的日子,想起那些错过的机会,想起那条被扔掉的毛巾,心里又酸又涩。都过去了,
她抬起头,努力挤出一个微笑,那时候我们都还小,不懂事。现在我们都长大了,不是吗
可我还是很后悔,
顾语堂的声音很轻,却很认真,后悔当初没有珍惜你,后悔当初错过了你。如果那时候我能多留意一点,能多问一句,是不是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只能在这里和你说‘对不起’
林薇言没有说话,只是看着窗外。咖啡馆外的街道上,行人来来往往,阳光透过玻璃照进来,落在她的手上,暖暖的。她知道,顾语堂的话是真心的,可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有些遗憾,一旦造成了,就再也无法弥补。
那次见面后,他们的联系越来越多。顾语堂会在周末的时候,坐高铁去上海看林薇言,带她去吃她喜欢的小吃,陪她去逛书店;林薇言也会在假期的时候,去北京看顾语堂,帮他整理乱糟糟的公寓,给他做她最拿手的番茄炒蛋。他们像朋友,又像亲人,小心翼翼地维持着这份关系,不敢轻易跨越那道界限
——
他们都怕,一旦说了什么,连现在的关系都保不住。
顾语堂知道了林薇言大学时的辛苦:知道她为了攒学费,整个寒假都在超市打工;知道她为了赶稿子,经常加班到深夜;知道她一个人在上海打拼,受了委屈也不敢告诉家里人。他心里更加愧疚,也更加确定,自己不能再错过她了
——
这一次,他要抓住她的手,再也不放开。
第五章
冬雪与未说出口的答案
年底的时候,顾语堂辞职了。他厌倦了北京的快节奏生活,厌倦了职场的尔虞我诈,更厌倦了每次去上海看林薇言时,要坐两个小时的高铁,要在分别时看着她的背影消失在人群里。他想起林薇言安静的样子,想起她说话时温柔的声音,想起她做的番茄炒蛋的味道,心里突然有了一个决定:他要回老家,去找林薇言,和她在一起。
辞职那天,顾语堂收拾好自己的东西,走出公司大楼。北京的冬天很冷,风刮在脸上,像刀子一样。他抬头看了看天空,心里却很轻松
——
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他要为自己活一次,要为自己想要的幸福努力一次。
顾语堂回老家后,第一件事就是去找林薇言。他从陈默那里知道,林薇言半年前从上海回来了,在老家的一家出版社做编辑,每天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他打听好了出版社的地址,买了一束林薇言喜欢的向日葵(高中时他记得她在作文里写过,向日葵代表着
温暖和希望),兴冲冲地跑了过去。
可第一次去的时候,出版社的前台告诉他,林薇言去外地出差了,要一周后才回来。顾语堂有点失落,把向日葵交给前台,叮嘱她一定要交给林薇言,然后默默地离开了。
一周后,顾语堂又去了出版社。这次他没有提前打电话,想给林薇言一个惊喜。他刚走到出版社楼下,就看到林薇言站在便利店门口,手里拿着一杯热牛奶,正低头看着手机。
薇言!
顾语堂叫住她,声音里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
林薇言转过身,看到他,愣了一下,然后嘴角慢慢扬起一个微笑:你怎么回来了不是说北京的工作很忙吗
我辞职了,
顾语堂走到她面前,认真地看着她,眼里带着期待,我想回来,找你。
林薇言的心跳突然加快,像擂鼓一样。她看着顾语堂的眼睛,里面满是真诚和紧张,像个等待审判的孩子。她想起高中时的喜欢,想起大学时的错过,想起这些年的等待,想起他在北京和上海之间奔波的样子,心里像翻江倒海一样。
接下来的日子,顾语堂经常找林薇言。他会在早上的时候,去她家门口等她,陪她一起去出版社上班;会在中午的时候,给她送午餐,都是她喜欢吃的菜;会在晚上的时候,接她下班,陪她在街边散步,聊一天发生的事。
他们一起去高中时的旧书店。书店的老板还是那个和蔼的老爷爷,看到他们,笑着说:你们俩终于一起来了!记得高中的时候,你总是跟在他后面,像个小尾巴,每次他选书,你都在旁边偷偷看他。
林薇言的脸一下子红了,不好意思地低下头。顾语堂却笑着握住她的手,对老板说:爷爷,现在换我跟着她了,以后我们会经常来的。
林薇言的手被顾语堂握着,暖暖的。她没有挣脱,只是抬头看着他,眼里带着浅浅的笑意。她发现,原来和顾语堂在一起,是这么安心的感觉
——
不用伪装,不用害怕,不用小心翼翼,只要做自己就好。
他们一起去高中时的学校操场。冬天的操场很冷,积雪还没化,踩在上面发出
咯吱咯吱
的声音。顾语堂想起运动会那天,他喝了苏晓递的可乐,忽略了林薇言手里的温水和毛巾。他停下脚步,转过身,认真地看着林薇言,眼里带着歉意:薇言,对不起。那时候我太不懂事了,忽略了你的心意,让你受了那么多委屈。我知道现在说对不起太晚了,但我还是想告诉你,我很后悔。
林薇言摇摇头,蹲下来,用手接起飘落的雪花。雪花落在她的手心,很快就融化了,留下一点冰凉的水渍。其实我也有不对,
她说,我太胆小了,从来不敢告诉你我的心意。如果那时候我能勇敢一点,能把话说出口,也许我们就不会错过这么多年了。
可现在也不晚,不是吗
顾语堂蹲下来,握住她的手,把她的手放进自己的口袋里取暖,我们还有很多时间,可以弥补过去的遗憾,可以一起做很多事,比如一起看雪,一起看日出,一起过每一个春夏秋冬。
林薇言看着顾语堂,心里很复杂。她喜欢他很久了,从高中到现在,这份喜欢从来没有变过。可她也害怕
——
害怕重蹈覆辙,害怕再次受到伤害,害怕现在的美好只是暂时的,一旦失去,会比以前更痛苦。
雪花越下越大,落在他们的头发上、肩膀上,把他们的头发染成了白色。顾语堂看着林薇言的眼睛,认真地说:薇言,我知道以前是我不好,我错过了很多,让你受了很多苦。但现在我回来了,我想弥补你,想和你在一起,想给你幸福。你能不能给我一个机会,一个让我照顾你的机会
林薇言沉默了很久,雪花落在她的睫毛上,融化成水珠,像眼泪一样。她想起高中时的梧桐叶,想起大学时的纸鹤,想起职场时的奶茶,想起这些年顾语堂为她做的一切。她知道,自己不能再错过了
——
这一次,她要勇敢一点,要抓住属于自己的幸福。
顾语堂,
她抬起头,声音很轻,却很清晰,雪下得好大,前面有个便利店,我们去买杯热饮吧。
顾语堂看着她,没有得到明确的答案,心里有点失落。但他从林薇言的眼神里,看到了一丝期待,一丝温柔。他点点头,笑着说:好,我请你喝珍珠奶茶,加双倍珍珠。
他们并肩走在雪地里,脚下的积雪发出
咯吱咯吱
的声音。雪花落在他们的身上,像一场温柔的拥抱。顾语堂紧紧握着林薇言的手,生怕她会突然消失。林薇言靠在他的身边,感受着他手心的温度,心里暖暖的。
便利店的灯光很暖,透过玻璃照在雪地上,像一块温暖的地毯。林薇言推开门,回头看了顾语堂一眼,嘴角带着浅浅的笑意。顾语堂跟着她走进去,心里充满了期待
——
他知道,不管未来怎样,他都会一直陪着林薇言,等她点头,等她愿意和他一起,把过去的遗憾,变成未来的幸福。
顾语堂去买奶茶,林薇言站在窗边,看着外面的雪。雪花还在下,落在高中时的梧桐树上,落在街道上,落在每一个等待的心里。她想起顾语堂刚才的话,想起他们一起走过的这些年,嘴角忍不住微微上扬。
顾语堂拿着奶茶走过来,递给林薇言一杯。小心烫,
他说,我加了双倍珍珠,和你以前喜欢的一样。
林薇言接过奶茶,抿了一口,甜甜的,暖暖的,像高中时的味道。她抬头看着顾语堂,笑着说:顾语堂,我们以后一起看雪吧。
顾语堂愣了一下,然后反应过来,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他用力点点头,握住林薇言的手:好,以后每一场雪,我都陪你一起看。
窗外的雪还在下,落在玻璃上,留下一道道水痕。便利店的暖气很足,奶茶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林薇言和顾语堂坐在窗边,手里握着暖暖的奶茶,看着外面的雪景,没有说话,却觉得很安心。
他们都知道,过去的遗憾已经无法弥补,但未来还有很多时间,可以一起创造更多美好的回忆。那个未说出口的答案,其实已经藏在每一个眼神里,每一次牵手里,每一杯珍珠奶茶里
——
冬雪未眠,风还在吹,而他们,终于在兜兜转转之后,找到了彼此,找到了属于他们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