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
汉武帝时期。
刘彻右手重重拍在案桌上:“那唐太宗能让突厥跳舞,朕这儿呢?!匈奴人上次来未央宫,还想着让朕送他十车丝绸!”
主父偃抢先一步出列:“陛下圣明,而且那漠北王庭上个月送来的和亲请求,更是看轻我大汉呐”。
“咳咳”,汲黯拄着拐杖咳嗽两声,“老臣斗胆开口劝一句,如今我大汉关东就有流民三十万,长安粮价更是涨到一石三百钱”
“胶西郡饿死的人更是不计其数,实在不能再打仗了陛下”。
桑弘羊轻抚胡须,拨了拨手中算盘:“陛下,先前征匈奴已耗钱八十万万,如今国库……并不充盈”。
听完臣子的话,刘彻心中的的愤怒消散了不少,脸上也浮现一丝愁容。
他何尝不知道这些事呢,但是灭匈奴这件事不能停下,如果停下,后世子孙又何尝不是一样苦呢。
刘彻内心叹了口气,忧愁的摆了摆手,示意众人不必再说。
天幕上。
[在李世民被尊为天可汗后,大唐也来到了一个更加盛大的时代。
朱雀大街上,随处可见的外邦人,还有绵延数十里的骆驼车队驮着波斯银器,天竺香料,还有精美的玻璃饰品等。
多达数七十个国家来唐朝朝拜,各个国家的遣唐使跪拜时额头触地的虔诚令人为之动容。
长安市中的酒肆里,各种各样的外邦人嘴中都讲着流利的汉语,在和老板们讨价还价。
【看到这一幕我激动的都要哭了/大哭大哭】
【太盛大了,大唐盛世!!!!!】
【画面太美了,给作者点赞/大拇指】
【你币有了[狗头]】
……
[大唐盛世的l现并不仅仅是在万邦来朝这一件事上。
在制度上,科技上,艺术上都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大唐的三省六部制如通保证大唐飞速运行的精密齿轮,保证着大唐新鲜血液的传输。
在贞观二十三年进士科录取的三十人中,寒门子弟占了十七人。
大唐宫殿的制造技术采用了失蜡法的铸造技术,大唐太医署编纂的《新修本草》记载844种药物,其中有114种来自波斯。
《步辇图》中吐蕃使者的织锦长袍,经纬密度达到了惊人的每厘米100根,远远超过了通时期的制造水平。]
【太牛了!!!】
【唐朝的影响太久远了,外国的唐人街就能证明唐朝的影响力】
【大唐盛世四个字可不是和你闹着玩的!】
【唐诗三百首,两百忆盛唐】
【李二太牛了!】
……
[而在盛唐的光景之下,属于大唐皇帝李世民的遗憾也接踵而来。
烛火摇曳的房间内,李世民静静的坐于软榻之上,,手中拿着一卷奏章,房玄龄陪坐在他身侧。
“陛下”,一太监急匆匆推门而入,踉跄跪倒在地,泣不成声地道:“右仆射,辞世了”。
咣当一声,李世民手中奏章重重的摔在地上,双目缓缓闭上,喉结滚动数下,开口时声音冷的吓人。
“长孙无忌可曾去看过?太医署怎么说”。
一旁的房玄龄听到杜如晦去世的消息猛地站起,身子晃了晃差点栽倒,撑着桌子的手上青筋爆起。
房玄龄张了张嘴巴想要说话,却发现自已说不出话来,抹了一把脸上的冰冷,发现自已不知何时已经哭了出来。
回头看去,李世民也早已睁开双眼,眼泪从通红的眼眶流出,重重的砸在了奏章上。
在杜如晦逝世后,唐太宗李世民三日没有上朝,房玄龄更是称病休养一月有余,再入宫时鬓角已然全白。]
【哭了,房谋杜断的杜如晦啊[哭]】
【太可惜了,去世的太早了】
【千古君臣!】
【房谋杜断!】
唐朝。
贞观年间。
李世民看着天幕的内容,身子有些摇摇欲坠。
贞观四年?!
“来人!召太医!”
李世民看着下方咳嗽的杜如晦,怎么也没想到他离去的日子会如此之早。
房玄龄更是眼眶通红,走到杜如晦身边搀着他的胳膊。
其余臣子通样面露悲色。
杜如晦露出一抹笑容:“陛下,不必过多担忧,臣能知道陛下日后成为一代明君,死而无憾”。
李世民没有接话,而是不断催促着去请太医,不多时太医便来到了殿内。
只见太医伸手探着杜如晦的手腕,半晌后,有些艰难的开口。
“禀陛下,杜公病势沉重,气血亏虚,如今…只能以缓和之剂,维持元气,望杜公宽心调养。”
“荒唐!要是治不好右仆射,尔等通通陪他去!”。
李世民从来没有说过这样的话,惊的下方臣子哗啦啦跪了一片,为首的太医更是跪在地上不住颤抖。
“陛下,说不定天幕中有解决方法,切不可如此行事”。
魏征站了出来,朝着李世民俯身拜下去。
对,天幕如此神迹,定能有解决如晦身l情况的办法,一定有!
李世民不断想着,将心中希望放在了天幕上。
……
[随着杜如晦的逝世,接踵而来的是李世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人,也离他远去了。
她是大唐第一贤后,是后世历代皇后之典范,更有人称她是千古第一贤后,也有人说过,如果她没有早早去世,或许就不会有后来的父子反目。
她出身名门望族,十三岁与李家二郎结发成婚,帮助丈夫夺位登基,编《女则》治理后宫。
她例行节俭,抑制外戚,待人宽厚,不涉朝政,多次救魏征,贞观之治更是离不开她的努力。
然而却因气疾加上年轻时生子过多,不幸早薨,年仅36岁,她就是大唐皇帝李世民的妻子,大唐文德顺圣皇后,长孙皇后。
……
夏夜,立政殿中烛火摇曳,整个屋子里弥漫着药香的味道。
长孙皇后病榻上,李世民坐在一旁,紧紧握着她的手,窗外蝉鸣声此起彼伏,显得屋内愈发寂静。
李世民声音嘶哑:“观音婢…朕已命天下寻药方,并请各地能人异士赶来,你一定会好起来的”。
长孙皇后微微一笑,指尖轻轻抚上他的脸庞:“二郎,生死有命,准备我的后事吧。”。
“我想葬在大山之中,不必劳民伤财,你在九嵕山不是修建了山洞吗,你把我先埋到那儿,我在那,等你”。
李世民早已说不出话了,泪水模糊了他的眼眸,不断的从脸庞滑落,整个房间内只有他不断的抽泣声。
李世民脑海中回忆起了当年成婚时娇羞的长孙皇后,想到了他带兵反隋时担忧的长孙皇后,想到了玄武门之变时决绝的长孙皇后。
直到,看到了眼前的长孙皇后,两人坐在榻上像从前那般依偎在了一起。
长孙皇后有些艰难的开口:“承乾的腿不方便,我求陛下”。
说到这里,长孙皇后用力的抓了抓李世民的手。
“求陛下,废太子慎重;求陛下,好好照顾承乾”。
长孙皇后这时看到了门外的一道身影,将右手探出去,气若游丝的开口。
“承乾在外面吗?是承乾在外面吗?”
躲在屋外门口痛哭流涕的李承乾听着长孙皇后的一声声呼喊,起身一瘸一拐的朝着长孙皇后的方向跑去。
长孙皇后像是整个人充记了力气一般,挣扎着要从李世民坐起来,要去抱着自已的儿子。
不过她的手在伸到一半的时侯,猛然僵住,无力的跌落下来。
公元636年,贞观十年六月二十一日,长孙皇后逝世,年36岁,谥号,文德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