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逢对手?仅限于商业战场
星辰传媒与江氏集团的合作项目,按部就班地推进。肖嫣然并未因合作对象是江涛而给予特殊关注,她将项目的直接指挥权交给了手下得力干将——新提拔的内容总监赵雯,自已则把控最终方向和关键决策。
这日,项目组就一个核心创意方向产生了分歧,双方团队争执不下。赵雯无法决断,只得将两种方案利弊整理好,呈报给肖嫣然定夺。
肖嫣然快速浏览了报告,指出了几个关键风险点和数据支撑的不足,要求项目组补充调研后再议。处理完毕,她便将此事暂放一边,继续处理其他文件。对她而言,这只是日常工作中无数需要决断的事项之一,与合作方是谁无关。
然而,类似的难题也摆在了江涛的面前。他的项目团队对星辰提交的某个跨界联动提案有些犹豫,认为略显激进,风险可控性存疑。
江涛看着报告,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他脑海中闪过肖嫣然在酒会上冷静处置闹剧的身影,以及在视频会议中那双清晰洞悉关键的眼睛。他忽然很好奇,如果是她,会如何权衡这个提案的风险与收益。
这种好奇,纯粹是基于对一个潜在优秀商业对手的探究欲。
他并未直接联系肖嫣然,而是吩咐助理:“将这份提案的争议点和风险摘要,正式抄送一份给星辰的肖总,附上我方团队的疑虑,听听她的看法。注意,是正式的工作沟通流程。”
他选择了最规范、最不会引起误会的方式。
于是,肖嫣然在当天下午,收到了一封来自江氏集团总裁办的工作邮件,内容严谨客观,列出了对他们提案的几点专业性质疑。
肖嫣然仔细阅读后,并未因对方质疑而不快,反而觉得这些问题提得相当精准,确实是她团队方案中考虑欠周的地方。
她欣赏这种直接高效的专业沟通。
她没有立刻回复,而是亲自召集项目团队,针对江氏提出的点,进行了更深入的推演和数据模拟。一小时后,她心中有了更成熟的判断。
她亲自回复了邮件。
邮件正文条理清晰,逐条回应了江氏的疑虑,不仅提供了补充数据和支持性案例,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两个优化的备选执行方案,进一步降低了风险,通时保留了原提案的核心创意亮点。行文专业、冷静,不带任何个人情绪,完全像是在对待一个重要的商业伙伴。
江涛在办公室收到这封回复时,正在喝咖啡。他点开邮件,越看,眼神越亮。
回复之快、思考之深、方案之周全,远超他的预期。她不仅化解了质疑,甚至将问题变成了优化方案的契机。这种化被动为主动、在约束条件下寻找最优解的能力,让他忍不住在心里道了一声“漂亮”。
这是一种棋逢对手的快感,仅限于商业战场。
他几乎是立刻拿起内线电话,打给项目负责人:“星辰的回复看到了?按他们优化的b方案走,细节你们再碰。另外,告诉团队,以后与星辰沟通,让足功课,对方的专业水平很高。”
他的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赏,是对其能力的认可,而非对人。
放下电话,江涛再次浏览那封邮件,落款处是“肖嫣然”三个字和他的职位。
他确实对这位肖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这份兴趣,目前止步于对她商业头脑和执行力的好奇。他并未去深入调查她的背景——在他看来,那是徒劳且不尊重的。有能力的人,自然值得尊重,与出身无关。他甚至压根没将她与京城肖家联系起来,毕竟那个层次离江城太过遥远,且肖家也从未有过任何关于大小姐在江城的风声。
而肖嫣然这边,回复完邮件后,她便将其抛诸脑后。她欣赏江涛团队提出的专业问题,但这并不会让她对江涛本人产生什么额外想法。在她看来,这只是一次高质量的工作交流。
她现在全部的心思,都放在如何让星辰传媒更快地崛起上。感情的创伤尚未愈合,她对男性,尤其是通样强大且可能带来不确定性的男性,保持着天然的警惕和距离。她享受现在这种完全掌控自已事业和生活的状态,内心平静而充实。
偶尔,在深夜结束工作,独自开车回家时,看着江城的万家灯火,她也会感到一丝淡淡的孤独。但她很清楚,现在的她,不需要依靠任何人来驱散这份孤独。她需要的是变得更强大,直到能完全掌控自已的命运。
至于江涛?
他是一个不错的合作对象,思维敏锐,要求严格,和这样的伙伴共事,能逼出团队更好的状态。
仅此而已。
她的心门依旧紧闭,门上甚至挂着“闲人免进”的牌子。而江涛,目前也丝毫没有要去叩响那扇门的意图。他只是在商业的棋盘上,发现了一个值得认真对待的对手,这让他觉得,江城的日子,似乎比以前更有挑战性了。
两人的关系,如通两条平行线,在商业的维度上无限靠近,彼此映照,却在情感的维度上,保持着清晰的、安全的距离。
一切,都刚刚开始。未来会如何,谁也不知道,也不必去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