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都市小说 > 我的投资返现系统 > 第9章 站稳脚跟与新的野望

接下来的一个月,张北辰像上了发条的陀螺,几乎把所有课余时间都扑在了“北辰驿站”上。
他不再是那个只懂撒钱的“散财童子”,而是事无巨细的亲力亲为:优化取件流程,推出“预约取件免排队”服务;
和几个主要快递公司谈判,争取到了更优惠的结算价;甚至自已设计印制了带有驿站二维码和优惠信息的宣传单,在宿舍楼派发。
勤工俭学的学弟李明很靠谱,手脚麻利,人也机灵。张北辰给他开了比市场价稍高的工资,偶尔还发点奖金,把李明感动得干活倍儿卖力。
效果是立竿见影的。驿站的业务量稳步上升,口碑也越来越好。
虽然单票利润微薄,但架不住量大,扣除房租、水电、李明工资和各项成本后,第一个月竟然实现了近三千元的净利润!
当张北辰看到自已银行卡里收到的第一笔“合法”分红时(他刻意将系统资金和驿站收入分开),
那种成就感远比看到系统面板上冰冷的数字要强烈得多。“这钱,赚得踏实!”
他按照约定,给文艺部发送了详细的赞助费用使用明细(虽然对方可能并不真的需要),
完美塑造了一个“有始有终、负责任投资者”的形象。
期间,沈清月偶尔会发来微信,问一下驿站的经营情况,语气依旧是淡淡的关心,但不再提及其他。
张北辰也乐得配合,只汇报经营进展,绝口不提其他。两人维持着一种微妙而平静的“学姐学弟”关系。
林浩倒是来驿站晃悠过几次,看到张北辰真的在认真经营这个小破站,颇感意外:
“北辰,你小子行啊,真把这玩意儿当事业干了?我还以为你就是玩玩呢。”
张北辰一边整理货架,一边笑道:“浩哥,小本生意,混口饭吃。跟你那种大投资比不了。”
“切,我这叫资源整合。”林浩嘴上不屑,但眼神里少了几分以往的轻视。他或许意识到,这个曾经不起眼的室友,正在走一条和他父辈那种“混圈子”不太一样的路。
一个月的时间,张北辰不仅稳住了驿站的脚跟,系统账户里的可提取金额也随着他偶尔一些小的、合规的“投资”(比如给驿站添置了新的货架、给李明发了绩效奖金)悄然突破了四十万大关。
钱包鼓了,底气足了,张北辰的野心也开始滋长。一个小小的驿站,终究天花板太低。
他需要更大的舞台,更快的资金膨胀速度,来应对那未知的“关注”和可能到来的风浪。
他开始有意识地搜集信息,分析校园内外的商业机会。他注意到,随着电竞热潮兴起,学校周边虽然有不少网吧,但环境嘈杂,设备普通,缺乏高端l验场所。
而大学生群l,尤其是那些家境不错又热爱电竞的学生,对高品质的电竞环境有很强的需求和消费能力。
“开一家高端网咖,或者叫电竞主题馆?”
这个念头在他脑中闪现。
投资额度可能要大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但这正是他需要的——一个能吸纳更大笔系统资金,并能产生可观回报和影响力的项目。
而且,电竞馆如果能让成品牌,其社交属性和信息汇聚能力,或许能帮助他接触到更多圈层的人。
他把这个想法跟李明聊了聊,李明一听就兴奋了:“辰哥,这主意牛逼啊!咱们学校周边还真缺个像样的!要是环境好点,配置拉记,肯定火!”
得到初步认可,张北辰开始更深入地调研:选址、设备成本、装修预算、牌照手续、竞争对手分析……
他跑遍了大学城周边的空置商铺,在网上查询高端电脑配置的价格,甚至还匿名去了几家市区的电竞酒店l验了一番。
初步估算,要想开一家有竞争力的、中等规模的电竞主题馆,前期投入至少需要八十到一百万。
“一百万……”
张北辰看着系统面板上四十多万的金额,还差一半多。虽然只要再找机会“投资”几次就能凑够,
但如何解释这笔巨额资金的来源,是个大问题。驿站一个月的利润才几千块,根本不足以支撑。
“看来,得想办法让一笔‘大’的,而且能合理解释的‘投资’了。”
他陷入了沉思。
机会似乎总是眷顾有准备的人。这天,他正在驿站忙活,接到一个陌生电话。
“请问是张北辰先生吗?”对方语气很客气。
“我是,您哪位?”
“您好,我是‘创投圈’平台的项目经理。我们关注到您近期在校园内的活跃投资行为,尤其是对北辰驿站的成功运营。
我们平台上有一些经过初步筛选的优质早期项目,不知您是否有兴趣了解一下?”
创投圈?张北辰心里一动。这是一个面向天使投资人和创业者的线上平台,他之前调研时听说过。对方竟然主动找上门来了?
“是巧合,还是……又是‘那边’的安排?”
他保持着警惕,但也没有直接拒绝:“哦?可以啊,把项目资料发我邮箱看看吧。”
挂断电话,张北辰眼神闪烁。这个突如其来的电话,似乎为他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但也可能是一个更深的陷阱。
“不管怎样,去看看再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他打开电脑,登录邮箱,心里对那个百万电竞馆的构想,越发清晰和渴望。
“第一步是驿站,第二步,就该是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