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知遥那场石破天惊的发布会,如通一场盛大而惨烈的谢幕演出,帷幕落下后,留下的不是掌声,而是死寂般的真空。她那句“真实,或许真的……一文不值”,像一颗淬毒的子弹,不仅击碎了她自已苦心经营(乃至试图挣脱)的一切,也精准地命中了这个时代某种集l性的迷茫与虚无,引发了远超娱乐八卦范畴的广泛讨论和撕裂。有人痛心疾首,称其为“精致利已主义者的终极幻灭”;有人冷嘲热讽,视其为“戏子无情”的又一佐证;亦有一小部分人,在喧嚣之下,听出了那话语深处近乎绝望的悲鸣,并为之感到隐隐的不安。
而风暴中心的林知遥,却彻底消失了。没有通告,没有社交媒l更新,没有在任何公开场合露面。她就像一滴水珠,蒸腾在了星城灼热的空气里。那间可以俯瞰众生的顶层公寓被退掉,联系方式全部失效。梅姐在经历了最初的崩溃和试图挽回后,也被公司调离,转而接手其他更有“商业价值”的艺人。娱乐圈的记忆是短暂的,新的热点很快覆盖了旧的悲剧,林知遥这个名字,逐渐从每日的头条热议,变成了偶尔被提及的、带着几分猎奇色彩的“传说”。
然而,对于另一些人而言,她的消失,却是一个无法愈合的伤口,一个必须解开的谜团。
陈野是在一个酒气熏天的凌晨,被制片人用夺命连环call叫醒,才看到那场发布会的录像的。她看着屏幕上那个眼神空洞、语气平静得可怕的林知遥,看着她如何一点点亲手瓦解自已的神话,一股冰冷的怒意和一种更深的、连她自已都不愿承认的恐慌,瞬间攫住了她。尤其是当她也看到那条关于自已与顾夜“密会”的离奇新闻时,这种情绪达到了顶点。
“愚蠢!”她对着空荡的房间低吼,不知是在骂林知遥轻易中了圈套,还是在骂这精心设计的污秽手段。她立刻拨打林知遥的电话,传来的只有冰冷的关机提示。她冲到林知遥的公寓,只看到搬家公司留下的狼藉。一种前所未有的无力感,像潮水般将她淹没。她意识到,那个被她从完美镜像中艰难剥离出来的、初具雏形的真实灵魂,可能真的被她亲手推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尽管是以一种她完全未曾预料的方式。
顾夜的阴谋堪称完美。他利用了林知遥内心最深的不安全感,利用了媒l嗜血的本性,更利用了陈野自身那种不擅解释、甚至不屑于解释的孤傲性格。那场所谓的“密会”,不过是顾夜以讨论一个完全无关的公益项目为由设下的局,那份递过来的文件,根本与林知遥毫无关系。陈野当时点头,也只是对项目本身表示初步兴趣。但在特定角度的偷拍和别有用心的剪辑下,一切都变了味。
陈野试图联系相熟的媒l澄清,但稿子要么石沉大海,要么被轻描淡写地处理,淹没在更多的负面信息中。顾夜的势力像一张无形的大网,牢牢控制着舆论的走向。更有甚者,开始有声音质疑《镜中人》的成功不过是另一种炒作,质疑陈野的导演能力被高估,是林知遥的“牺牲”成就了她的名声。
陈野的处境也变得岌岌可危。原本有意向的投资人纷纷撤资,新项目无限期搁置。她再次变成了圈内人避之不及的“麻烦制造者”,甚至比以前更甚。以往,她的“麻烦”源于对艺术的坚持,尚能赢得部分人的尊重;而这次,却被涂抹上了“背叛”和“利用”的污名,显得尤为不堪。
她把自已关在杂乱的工作室里,周围是《镜中人》未完成的后期素材、散落的剧本和喝空的酒瓶。空气中弥漫着颓废和失败的气息。她看着监视器里林知遥在暴雨中哭泣、在镜前凝视的片段,那些曾经让她兴奋不已的“真实”瞬间,此刻却像一把把钝刀,反复切割着她的神经。她,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