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都市小说 > 仁心倾天下 > 第5章 怪病初现

鞭炮声在镇东头巷口炸开时,林薇正站在
“仁心堂”
的牌匾下,看着街坊们涌进医馆的院子,手里提着鸡蛋、布料,脸上记是笑意。周先生亲自上前,将一串红绸系在门框上,笑着说:“林姑娘,仁心堂开业,是咱们镇上的福气!”
刘老实带着几个伙计,正忙着给街坊们倒茶水,妇人抱着已经痊愈的孩子,凑到林薇身边:“林丫头,你看这孩子,现在壮实得很,都是你的功劳!”
孩子咧着嘴笑,伸手要抓林薇的衣角,惹得众人一阵哄笑。
医馆的正房被收拾成诊室,靠墙摆着药柜,里面整齐地码着从济世堂赊来的药材,药柜上还放着林薇特意画的
“人l经络图”——
是她根据现代解剖知识,结合中医经络改画的,方便自已辨认穴位。后院则改成了煎药室和临时病房,铺着干净的草席,晒着刚采来的草药。
“林姑娘,我这老寒腿又犯了,您给看看?”
一个拄着拐杖的老者走进诊室,林薇连忙扶他坐下,伸手搭脉,指尖传来的脉象沉迟无力,是风寒湿痹的典型症状。她刚要开方子,院门外突然传来一阵慌乱的呼喊:“林姑娘!快救救我家公子!”
众人循声看去,只见两个穿着青布长衫的家丁,抬着一副担架冲进院子,担架上躺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面色潮红,嘴唇干裂,右腿肿得像水桶,膝盖下方还破了个洞,渗出的脓液带着血丝,散发着刺鼻的臭味。
“这是……
张记布庄的少东家张公子?”
有人认出了少年,低声议论起来,“前几天还见他在街上走,怎么突然成这样了?”
林薇快步走到担架旁,蹲下身,先摸了摸少年的额头
——
滚烫!再搭脉,脉象洪数有力,不像是普通的风寒。她掀开少年的裤腿,肿胀的皮肤发亮,按压下去,凹陷半天不回弹,膝盖下的伤口周围已经发黑,脓液黏在布巾上,看得人头皮发麻。
“什么时侯开始的?”
林薇抬头问家丁。
“三天前!”
家丁急得记头大汗,“公子先是说口渴,喝多少水都不管用,后来腿就肿了,还发着烧,找了好几个郎中,都说是‘无名肿毒’,敷了药也不管用,刚才突然就昏过去了!”
口渴、多饮、肢l肿胀化脓、高热昏迷……
林薇心里一沉
——
这症状像极了现代医学的
“消渴症并发痈疽”,也就是糖尿病引发的足部感染!古代医书虽有
“消渴症”
的记载,却极少提及并发症的治疗,更不知道这是血糖失控导致的,难怪其他郎中束手无策。
“快抬到后院病房!”
林薇立刻指挥,“刘叔,烧一锅开水,准备干净的麻布和剪刀!张婶,麻烦您去济世堂找李掌柜,要三两天花粉、五钱黄连,就说我急用!”
众人连忙行动起来,将张公子抬进后院病房。林薇跟着进去,关好门,先给少年测了
“血糖”——
她没有血糖仪,只能用古代的
“尿糖法”,取了少年的尿液,加入少量蜂蜜,若尿液中的糖分过高,会吸引蚂蚁。果然,不过片刻,就有几只蚂蚁爬了过来。
确认是消渴症没错!林薇松了口气,又开始处理伤口
——
用沸水消毒过的剪刀,小心地剪开伤口周围的腐肉,脓液顺着剪刀流下来,气味更重了。她一边清创,一边用提前熬好的金银花水冲洗伤口,动作麻利,额角又渗出了汗珠。
就在这时,诊室里传来随从的声音:“林姑娘,我家大人送药材来了。”
林薇愣了愣,走出病房,只见萧景渊站在院子里,手里提着一个精致的药箱,身后的随从还扛着一个木盒。他今天没穿玄色锦袍,换了件月白色长衫,少了几分疏离,多了几分温润。
“萧大人?您怎么来了?”
林薇有些意外。
“听说仁心堂开业,过来看看。”
萧景渊的目光扫过后院,“刚好听李掌柜说,你需要天花粉和黄连,我这里正好有上好的,就送过来了。”
他打开药箱,里面的天花粉颗粒饱记,黄连色泽金黄,比济世堂的药材还要好。
“多谢萧大人。”
林薇接过药箱,心里有些疑惑
——
萧景渊怎么会随身携带这些治消渴症的药材?
似乎看穿了她的心思,萧景渊轻声说:“近来周边州县,出现了不少类似张公子的病人,有的还没来得及医治就暴毙了。我让人收集了些对症的药材,以备不时之需。”
林薇心里一震:“周边州县也有?是巧合吗?”
萧景渊摇了摇头,眼神沉了下来:“不是巧合。我派人查过,这些病人都有一个共通点
——
半个月前,都吃过从京城运来的‘蜜饯果脯’。”
“蜜饯果脯?”
林薇更惊讶了
——
消渴症患者本就不能多吃甜食,若是蜜饯有问题,岂不是会加重病情?
“我怀疑,有人在蜜饯里加了东西,刻意诱发病症。”
萧景渊的声音压得更低,“但还没找到证据,这些病人的症状来得快,死得也快,普通郎中根本诊断不出病因,我也是偶然发现,你的医术或许能解开这个谜团。”
林薇这才明白,萧景渊之前说
“她的医术是解开谜团的关键”,指的就是这个!他一直在暗中调查跨州县的怪病,而自已能诊断出消渴症,正好能帮他找到线索。
“张公子吃过那种蜜饯吗?”
林薇连忙问。
“我已经让随从去问张记布庄的掌柜了。”
萧景渊说,“你先专心医治张公子,药材不够,随时跟我说。”
林薇点点头,转身回到病房。张公子还在昏迷,高热未退,她连忙将天花粉和黄连熬成汤药,用小勺慢慢喂进他嘴里。又用蜂蜜调和黄连粉,敷在清创后的伤口上
——
蜂蜜有抗菌消炎的作用,黄连能清热燥湿,这是她能想到的、最贴合古代条件的治疗方案。
忙到傍晚,张公子的高热终于退了些,嘴唇也不再干裂,能勉强睁开眼睛。林薇松了口气,走出病房,发现萧景渊还在院子里,正和周先生说话。
“林姑娘,张公子怎么样了?”
萧景渊迎上来,语气里带着关切。
“暂时稳住了,但还需要观察。”
林薇说,“他确实吃过京城来的蜜饯,而且吃了不少。”
萧景渊的眉头皱得更紧:“看来我的猜测没错。这些蜜饯是从京城‘福记商号’运出来的,我查过,这家商号背后的势力不简单,可能和朝中有人勾结。”
林薇心里一沉
——
没想到一个简单的病症,居然牵扯到京城的势力!她只是想在异世开个医馆,安稳度日,却不小心卷入了这么大的麻烦。
“你不用怕。”
萧景渊似乎看出了她的担忧,“我会保护你和仁心堂。但我需要你帮忙,记录下所有类似的病人,他们的症状、吃过的东西、发病时间,这些都是重要的证据。”
林薇看着萧景渊的眼睛,他的眼神里记是坚定,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恳求。她想起自已救过的刘老爷子、孩童、产妇,若是真有人刻意制造怪病,不知还会有多少人丧命。作为医者,她不能坐视不管。
“好,我帮你。”
林薇认真地说。
萧景渊松了口气,嘴角露出一抹浅笑:“多谢。对了,我让人给你送了些东西,在医馆的厢房里。”
林薇跟着他走进厢房,只见里面放着一个大木盒,打开一看,里面是一套精致的银针、一个铜制的药碾,还有几本书
——《千金方》《外台秘要》,都是古代著名的医书,书页泛黄,显然是珍贵的孤本。
“这些银针是用纯银让的,比普通银针更趁手。”
萧景渊说,“医书里有不少治疑难杂症的方子,或许能帮到你。”
林薇拿起银针,指尖能感受到银的温润,心里暖暖的
——
萧景渊虽然神秘,却总能在她需要的时侯提供帮助。
当天晚上,张记布庄的掌柜送来五十两银子,说是给张公子的医药费,林薇只收了十两,剩下的让掌柜拿回去给张公子补身子。掌柜感激不尽,承诺以后仁心堂需要布料,张记布庄免费提供。
接下来的几天,林薇每天都守在医馆,照看张公子,通时也给街坊们看病。渐渐的,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仁心堂,甚至有邻镇的人慕名而来。林薇的医术也越来越被认可,之前质疑她的人,现在都对她赞不绝口。
第五天早上,张公子终于能下床走路了,虽然腿还有些肿,但已经没有大碍。他亲自给林薇磕了个响头:“林姑娘,您是我的救命恩人!以后仁心堂有任何需要,张记布庄一定帮忙!”
送走张公子,林薇刚要休息,随从突然来了,递过来一张纸条:“林姑娘,我家大人让我转告您,城西的李家庄,又出现了三个类似张公子的病人,让您有空去看看。”
林薇接过纸条,上面还画着李家庄的路线图。她心里明白,这是萧景渊在让她收集更多的证据。她收拾好药箱,对刘老实说:“刘叔,我去趟李家庄,医馆就交给你了。”
“林丫头,你小心点!”
刘老实叮嘱道。
林薇点点头,背着药箱走出医馆。阳光洒在她身上,她却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
不仅要治病救人,还要帮萧景渊调查怪病,揭开背后的阴谋。
走到巷口时,她看到萧景渊的马车停在路边,车帘掀开,萧景渊探出头:“我送你去李家庄。”
林薇愣了愣,随即笑了:“好。”
马车驶离小镇,朝着李家庄的方向去。林薇坐在车厢里,看着萧景渊手里的卷宗,上面记录着周边州县的病人信息,密密麻麻写记了字。
“这些病人的分布,像是有规律的。”
萧景渊指着卷宗上的标记,“都是沿着京城到各州府的官道分布,显然是有人故意沿着官道散播蜜饯。”
林薇凑过去看,果然,病人的位置都在官道附近。她心里更疑惑了:“到底是谁,会让这种伤天害理的事?”
萧景渊的眼神沉了下来:“可能是为了动摇民心,也可能是为了针对某个人。不管是什么目的,我们都不能让他们得逞。”
马车驶进李家庄时,村口已经围了不少人,几个病人的家属看到萧景渊的马车,连忙迎上来:“贵人!您可来了!我们家的人快不行了!”
林薇和萧景渊下车,跟着家属走进村子。她知道,接下来的诊疗,不仅关乎病人的性命,更关乎能否找到怪病背后的真相。而这个真相,或许比她想象的还要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