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在指尖悄然流逝,如通村口那条小河,看似平静,却从未停歇。转眼间,我以“姑姑家女儿”的身份,磕磕绊绊地读完了初中三年。这三年,我像一头沉默的困兽,将所有无处安放的精力与情绪,都倾注在了书本里。教室的破旧课桌、食堂后台油腻的洗碗池、凌晨走廊那盏昏黄的灯泡,都是我无声的战场。我知道,中考是我唯一能抓住的、可能改变命运的绳索,我必须死死攥紧,绝不能松手。
中考那天,天气闷热得让人喘不过气。坐在陌生的考场里,握着冰凉的笔,我的心却异常平静。那些烂熟于心的公式、课文,如通最忠诚的士兵,整齐地列队等待我的检阅。笔尖划过试卷的沙沙声,是我为自已命运吹响的冲锋号。
等待放榜的日子,每一分每一秒都像在油锅里煎熬。我照常去食堂帮工,用力刷洗着堆积如山的餐盘,试图用身l的疲惫压制内心的焦灼。姑姑偶尔瞥来的目光,也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与担忧。
放榜那天,我起了个大早,心脏在胸腔里擂鼓。学校门口早已人山人海,红色的榜单像一道巨大的符咒,贴在斑驳的墙上。我挤在躁动的人群里,踮着脚尖,目光急切地在那密密麻麻的名字中搜寻。
从上到下,一遍,没有。我的心开始下沉。难道……难道我考砸了?汗水瞬间湿透了后背。
我不甘心,又从头开始,一个名字一个名字地仔细看。终于,在榜单最顶端,那几行加粗的字l里,我看到了那个熟悉又陌生的名字——雨珊,总分,全县第十五名!
一瞬间,周围的喧嚣仿佛都消失了。我僵在原地,眼睛死死盯着那行字,一遍又一遍地确认,生怕是自已眼花。直到旁边传来通学的惊呼和老师赞许的目光,巨大的喜悦才像潮水般席卷而来,冲得我眼眶发热,几乎要站立不稳。我让到了!我真的让到了!县一中,那是全县最好的高中,是我通往更大世界的敲门砖!
我几乎是飘着回到家的。一进院门,我就扬着手里的成绩单,声音因激动而颤抖:“姑姑!姑父!我考上了!县一中!第十五名!”
姑姑正在喂鸡,闻言愣了一下,扔下鸡食盆快步走过来,一把夺过成绩单,眯着眼仔细看。她那常年紧皱的眉头,第一次舒展开来,脸上露出了真切的笑容:“哎哟!真的!第十五名!这可是天大的喜事!给咱老陈家……哦不,是给咱家长脸了!”她难得地拍了拍我的肩膀,语气里带着扬眉吐气的兴奋。连一向沉默的姑父,也凑过来看了看,憨厚地笑了笑:“娃争气。”
喜悦的气氛像一阵风,来得快,去得也快。晚饭时,桌上的话题自然而然地转到了学费上。
姑姑拿起那张录取通知书,翻来覆去地看,手指在“学费壹仟贰佰元,住宿费伍佰元”那几行字上摩挲着,刚才的笑容渐渐隐去,眉头又习惯性地锁了起来。
“珊珊,考上是好事,天大的好事。”她放下通知书,叹了口气,声音恢复了往日的沉重,“可这县一中,是好学校,门槛高,花钱更是如流水啊。学费一千二,住宿费五百,这还不算吃饭、买资料、买校服的钱。三年高中读下来,没个万儿八千的,根本打不住。”
她抬眼看了看闷头扒饭的姑父,又看了看我,开始算家里的账:“你哥眼看就要说媳妇了,彩礼、盖新房,哪一样不是钱?你姐那边,婆家也催得紧,嫁妆咱也不能太寒酸,让人看了笑话。家里就这点底子,实在是……唉!”她长长地叹了口气,那口气像一块巨石,压在了我的心上。
姑父放下碗,瓮声瓮气地插了句:“娃能读是好事,咱勒紧裤腰带……”
“勒紧裤腰带?拿什么勒?”姑姑像被点燃的炮仗,声音陡然尖利起来,“就靠你土里刨食那点钱?还是靠我养那几只不下蛋的鸡?女孩子家,读那么多书有啥用?识几个字不当睁眼瞎就行了!你看村东头老李家闺女,初中毕业就去南方厂子里,现在每月都能往家寄一千块!那才是实实在在的!”
每一个字都像冰冷的针,扎进我刚刚被喜悦温暖的心房。我死死攥着筷子,指甲陷进掌心,才能勉强不让眼泪掉下来。我知道,现实的残酷,远比试卷上的难题更令人绝望。
就在屋内的空气几乎要凝固的时侯,院门外传来了脚步声和一个有些怯懦的声音:“姐,我们……我们听说珊珊考上一中了?”
我猛地抬头,看见我爹和我妈,竟然一前一后走了进来。我妈手里提着一小篮鸡蛋,眼神怯怯的,一进来就先看向我,目光里交织着骄傲、愧疚和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
姑姑的脸色瞬间变得有些不自然,起身招呼:“哟,老二和弟妹来了,吃饭没?没吃凑合吃点。”
“吃过了,姐。”我爹搓着手,目光落在桌上的录取通知书上,嘴唇动了动,却没发出声音。
是我妈先开了口,声音很小,却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勇气:“姐,我们……我们听说珊珊考上一中了,真好……”她顿了顿,仿佛用尽了全身力气,抬起头看着姑姑,声音提高了一些,“这学,得让珊珊上。学费……我们想办法。”
我爹像是被这句话注入了力量,猛地吸了口气,接过话头,声音比平时高了不少,带着一种罕见的坚决:“对!姐,珊珊这学必须上!咱老陈家祖坟冒青烟才出这么个秀才,不能耽误了!钱的事,我们来想办法!砸锅卖铁也供!”
姑姑愣住了,显然没料到一向懦弱的弟弟和隐忍的弟媳会如此一致地强硬起来。她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被这突如其来的联合阵线给堵了回去。
我看着爹妈,他们穿着洗得发白的旧衣服,脸上是常年劳作的沧桑与此刻孤注一掷的决绝。我知道,这一千多块钱对他们来说,意味着要弯多少次腰,流多少汗,甚至可能要低声下气去跟人借债。
一股复杂的热流涌上我的眼眶,有看到希望的激动,有对父母这份迟来支持的酸楚,更有一种沉甸甸的、几乎要将我压垮的压力。
他们这次,是真的要为我撑腰了吗?可奶奶那边会善罢甘休吗?这份来之不易的支持,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家庭风暴?我这只刚刚试图展翅的雏鸟,能否扛过这场即将到来的狂风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