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言蹊甚至都没时间去想登基的事,天冷了,他要开始考虑百姓过冬的问题。
因为今年夏天的水灾,许多地方的庄稼都被淹了,缺少过冬的粮食和衣物,李言蹊要面对的第一件事就是赈灾。
李言蹊都无奈了,他觉得,他和皇上可能都跟赈灾反冲,都被赈灾危难住。
李言蹊为难的点在于,没有银子。
以前皇上赈灾的时候他舍不得用国库的钱,就出一点。
也是秦渊太能干了,总能帮他找到冤大头来(其实就是秦渊自己和文武百官)。
到了李言蹊这他尴尬的发现,没有银子可用。
国库里的银子大部分被皇上炼丹、炼药去了,用了一大半,后来他逃出咳咳,暂避京城时又带走了大半。
还好当时他觉得粮食负重太过,没带走太多,李言蹊也不同意,所以才没带走太多粮食。
皇上这一路基本上到一个地方就有当地的富商招待,倒也饿不着他。
李言蹊曾悄悄跟秦楚然说过,堂堂一国之君,此等行径和乞讨有何区别?
这也是皇上一提出要回京,李言蹊干脆答应的原因。他实在受不了皇上出去丢人了!
李言蹊是很维护李氏皇族的颜面的。
扯远了,当时京城里的粮食充足,所以李言蹊才有底气跟项载沉耗着。
而这次于惊落和沈怀归出征,把京城的粮草带走了大半。
所以国库里没粮食。
没粮食没银子,李言蹊一点都不着急当这个皇帝。
但是该操的心,一点都不少。
李言蹊忍不住将目光落在了秦渊的身上,秦渊尴尬地抹了抹额头。
秦渊想,家里还是能拿出银子的,实在不行,咬咬牙,给他的孙女婿赈灾没什么好心疼的。
可是李言蹊很快就收回了目光,他正色道:“国库空虚,但百姓赈灾刻不容缓。这次赈灾的所用,先从我的私库所出。”
李言蹊的资产还真不少,先皇疼爱他,最直接的表现方式就是给他置产。
先皇的私库几乎都留给了李言蹊,这些年李言蹊发展势力,养探子,可得花不少的钱。
李言蹊自己都出了银子,下一步就削减了宫中的用度,连后宫娘娘们和年幼公主、皇子也没逃过,御膳房的伙食都下降了好几个档次,拒绝浪费。
皇后娘娘第一个带头支持李言蹊,捐出了大半首饰,剩下的没捐不是舍不得。
皇后娘娘说:“那是给本宫未来儿媳妇留着的,不能捐。”
其他的那些皇后娘娘一点都没舍得,全给李言蹊拿去换银子、换粮食。
有她带头,其他娘娘也都紧随其后。
只有宁贵妃不怎么上道,她如今也被幽禁在自己的寝宫里。
身边的宫女劝她,也要捐些东西。
有一句话宫女没说,反正在宫里她留再多的银子也没用。
但是宁贵妃不管这些,冷笑着说道:“如今她儿子当了太子,没有银子是她儿子去烦心。我儿子却要被关起来,如今还想让本宫去帮她?做梦!”
她恨不得让李言蹊去死,怎么可能会给他捐银子?
宫女忍不住说道:“可是皇后娘娘都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