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土难离。
有个老大爷,坐在地上,说什么都不起来。
“我不走,大不了就是死,我死也要死在自己家里。”旁边的士兵脸上透着不耐,他还有别的事要做,哪能跟着老头子在这耗着?
“这是殿下的命令,您要是不走,就是抗令,是要打板子的!”士兵毫不留情地出卖了李言蹊,让他去背锅。
“打就打!我连死都不怕,还怕打板子,打死我最好!”
士兵满脸无奈,他扶起了老大爷,“殿下说,我们这些人存在的意义是为了保护百姓,如果你们都不在意自己的性命,那些战死的士兵就都白死了。这几天已经死了好几千人了,就是为了把鞑靼挡在雁回关外。雁回军可能守得住,也可能守不住,但雁回关的百姓必须要活着。”
老大爷泪流满面,他可以不在乎自己的性命,却不能让那些战死的儿郎枉死。
他默默地从地上爬起来,跟上了撤离的队伍。
百姓们陆续撤走,附近的城镇也要慢慢收容这些百姓。
于惊落受伤,李言蹊亲自上了战场。鞑靼军兵临城下,一次又一次地发动着攻击,药人顶在最前面,任由刀枪落在身上也毫不退缩。
药人扛着横木去撞击城门,剧烈的撞击让城门摇摇欲坠,城门后的士兵们抵着城门,承受着每一次撞击。
李言蹊用了火攻,让人将桐油淋到药人的身上,把火把扔了下去。旁边击鼓也加快频率,被鼓声骚扰的药人渐渐变得暴躁不安,他们仍下了手中的横木,抱着头横冲直撞。
好在他们不在攻城了,李言蹊松了一口气,总算是又守住了一日。
于惊落走上了墙头,到处都是疲惫的士兵,他们就坐在地上,也顾不上天气寒冷,他们累的一动也不愿动。
有百姓们就默默的在他们的身边放上火炉,总算是能暖和一点。
于惊落走到了李言蹊的身边,不远处,鞑靼陈兵而望,光看着那一幕就让人心生绝望。
于惊落说道:“如果守不住怎么办?”
李言蹊沉声说道:“在最后一名百姓撤走之前,雁回关必须守住!”
于惊落望着他沉着的目光,半响说不出话来。
他想问问他,他就不撤走吗?他是皇亲贵胄,为什么还要留下?就连于立杰都打算送于氏等人离开了。
他忍不住问出了口:“殿下呢?殿下身份尊贵,也该撤离。”
他想听听他的答案。
李言蹊的目光落在不远处的地方,“雁回关破,也没什么殿下。还不如与雁回关共存亡。”
李言蹊说完转身就走,他还要去布防。
于惊落望着他的背影,心情复杂。
先皇的眼光是真的好,如果当初继位的是李言蹊,大乾或许不会落到今天这个地步。
第二天,鞑靼又发了进宫。
吉斯又一次亲自带兵,他必须要洗刷耻辱,“给我冲!第一个冲进雁回关的,封万户侯,赏黄金千两!”
鞑靼的将士们顿时嗷嗷地向前冲了进去。
雁回军的只是防守,将所有要冲进城的人击落在城门外。
他们都很累了,身体的疲惫是次要,他们不知道这场仗什么时候才会结束,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就死在了战场上。
那是一种看不到尽头的绝望。
突然,不知道谁喊了一声:“援军!是起义军来了!”
沈怀归带来的起义军一家入战斗,局面顿时反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