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的雨是踩着节气来的,沙沙地扫过瓦檐,把村巷的青石板洗得发亮,也把田间地头染了一层新绿色。
张宁在傍晚时分带着几个年轻人到了每一块田上装物联网系统,九叔公始终阴沉着一张脸,手里拿着新的秧苗。
“电脑怎么能代替人类呢?我们的田里有什么,我一天巡查三遍难道不知道,还要跟电脑说?”九叔公是守旧派。
然而,九叔公的侄子们却是很相信电脑,笑嘻嘻的反驳:“人家小张书记带回来的系统可以在实时监控稻田的水温,土壤指数,空气指数,水质如何,还有相应的建议嘞。”
“你们就是懒,只要不用你们一块田一块田的走,你们都觉得好。”九叔公气鼓鼓的把最后的秧苗扔到田里,背起簸箕和喝水的葫芦就回去。
一边回去的路上,一边跟几个老头老太念叨:“老了,不中用了,以后种田都靠机器了,我们这些老人就没啥事干了。”
“土地总是要交给年轻人的,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劳作方式,看开点。”阿太在山脚下遇到九叔公。
九叔公无可奈何的望望天,总觉得一身本事还没有施展出来,就要被淘汰了,实在是不甘心。
阿太耐心的劝慰:“你想想看,你年轻的时候跟你阿爸对着干,非要做试验田支持国家的二苗米,敢于用化肥增产,你阿爸不同意,非要吃以前的老米,你忘了吗?”
九叔公这才不说话,阿太说得对,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生活方式。
九叔公依旧不明白:“那个小小的电脑,怎么就能知道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时候控苗,控病虫,,而且配比都有?”
几百亩的大菜田,这都是几个村的水稻田,光是靠人工,就只顾着打架了,阿太在一旁慢慢劝解。
九叔公也逐渐的接受用电脑,无人机,耕种机实行种田的技术,但是他对自己的梯田就更好了,一定要跟科学种植比一比,看看秋收的时候谁产量高。
年轻人,老头子吃的盐比你们吃的米还多,且等着吧!
在田里,江小年和其他年轻人一样,认真虚心的跟着张宁学习科技种植,学会了,就相当于是多一门技术,那可是天大的好事。
夜晚,张宁自掏腰包杀了两只鸭子在村委会前的棚子里打火锅,让大家尝尝他们农学院的新米,试试口感,说说产量,就是想告诉年轻人们,相信科学,相信技术。
毕竟,数据是不会骗人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江小年回到家,眼珠子都要吓出来了,雨水还在屋檐下滴滴答答,雷蒙把抓来的牛蛙和塘角鱼放在了木盆里。
牛蛙鼓着大眼睛,就好像是妖魔一般,冲着江小年呱呱叫,一边蹦哒三尺高,那声音如同破锣,木盆里面的塘角鱼大概有小孩的拳头那么大,不断的往外面翻腾。
须臾,天井里面变成了动物世界,蛤蟆叫,大鱼跳,两个孩子拍手笑,江小年火冒三丈,又害怕又生气。
江小年学着阿太的模样,拿起堂屋后面的戒尺在空中比划:“谁让你们把青蛙,塘角鱼带回来的?”
雷蒙的汉语不太好,眼睛瞪得大大的:“阿牛哥带我们去的。”
“这算啥啊,你看,妈妈,这才是好东西,下面屋的五九爷说,我带回来你肯定开心。”阿福摇晃着脑袋,两个冲天炮的辫子摇摇晃晃的。
江小年咽了咽口水,声音颤抖,只觉得浑身都麻木了,后背散发了一阵寒意。
雨仿佛也静止了,空气都带着火烧的味道,一股团团火焰从下而上。
她强行压制住怒火:“你们你们还带了什么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