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日大早,袁嬷嬷便来院里叫人。
彼时天还黑着,摆明了要给安阳站规矩。
辰时过半,侯府的马车停在宝祥院门口。
彼时几个官场的老油条子正欲登门。
杨氏穿着一身枣红色褙子,头上插着赤金镶红宝石的簪子,瞧见那几个官员,换了一副面孔,见了安阳就快步上前,伸手想去扶她的腰:“阳儿,今日风大,你慢些走,可别冻着我那孙儿。”
安阳知道杨氏在做戏,好叫旁人知道她是个极宽厚的母亲,故意往旁边躲了躲,笑着道:“婆母放心,冻不着的。”
她顺势把发间的金钗露出来,瞧着杨氏不错眼地盯着,朗声道,“婆母,这是梅娘子送来金钗说您已经查验过了,我定不负婆母与梅娘子的好意,今日便戴着上香,求菩萨保佑孩子平安。”
这话声音不小,便是那几个老官员也驻足听了几句。
杨氏的目光闪躲,随即又笑起来:“这金钗却是极配你的。”
说话间杨氏又转头对袁嬷嬷使了个眼色,袁嬷嬷立刻会意,警惕扫了一眼四周,竟然人群之中瞧见了红烛。
见上了马车,杨氏脸上顿有些不悦,脸拉得老长。
“便是去拜真人,还需带着这么多仆从吗,这架子比我都大。”杨氏白了一眼。
同坐一辆马车,安阳若是一直不说话,倒显得不规矩了。
“婆母,安阳一直有一事不明,为何您总是一阵儿一阵的。忽而慈爱宽厚,忽而又变了个面孔,这征兆可多久了?不如我们看看医倌,若是那慈爱婆母常在必定侯府昌盛。”安阳大眼睛一眨一眨的,这话就差把杨氏你是不是装腔作势、戏精上身说出来。
偏安阳说得还是极认真,像是十足关切杨氏,还真无法说她忤逆不孝。
杨氏气得两眼一翻,胸口堵得生疼。
马车行得慢,见杨氏不再说话,安阳靠在软垫上,闭着眼假寐。
隐约能听到,马车外跟着不少人,有杨氏的人,有梅氏的人,或许还有太后派来的暗线。
这满府的眼线,像一张密不透风的网,把她困在中间,连呼吸都要小心翼翼。
到了观音堂,里头已经有不少女眷,还有许多是平日见过的。
有些已怀了身孕求观音大士保佑。
有些则腹中沉静的,求送子观音恩赐良缘。
在人群之中,她一眼便瞧见了顾夫人。
安阳每每瞧着她都觉浑身阴冷,这人不似杨氏与梅氏,给人感觉如同伺机而动的鬣狗,总之她想躲开。
顾夫人见了安阳,立刻笑着迎上来,伸手就想摸她的小腹:“二夫人,今日气色好多了,看来这胎气是稳了。”
安阳赶紧往后退了一步,扯出一抹假笑道:“顾夫人说笑了,我这才两个月,哪有什么胎气,不过是昨日喝了婆母送来的安胎药,精神好了些。”
她故意把话题引到杨氏身上,免得顾夫人再动手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