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都市小说 > 我为曹丞相一统江山 > 第8章 夏侯将军的认可

校尉府高墙深院,朱门紧闭。原先的破败匠作庐与此处相比,直如云泥。虎卫军甲士按刀持戟,五步一岗,十步一哨,森然肃立,目光如鹰隼般扫视着每一个角落,连只野猫掠过墙头都会引来数道警惕的注视。
工坊的迁移在杨修高效到近乎恐怖的调度下,一夜之间便已完成。新工坊分为东西两院,东院专司火药,砌起了数座改良过的、带有厚重护壁的密闭炉灶和研磨室,一切操作皆有严苛规程;西院则负责农具与军械,叮当的打铁声和拉锯声被高墙收敛,闷闷地回荡。
曹青脸上那点微不足道的划伤早已愈合,但他心头的弦却绷得更紧。曹操的绝对支持意味着绝对的压力,那“尽快看到实战成品”的命令,像一柄悬顶之剑。
火药组进展迅速,又似乎陷入了瓶颈。粉末的提纯和配比已近当前工艺极限,威力稳定,却难以再产生质的飞跃。曹青清楚,需要新的思路。
他整日泡在东院,与工匠反复试验。尝试不通的颗粒大小,甚至异想天开地试图将少量铁砂碎瓷掺入火药,以增加“震天雷”爆炸后的破片杀伤。效果有,却难以控制,炸膛的风险陡增。
“先生,不行啊,这新配的药,劲太冲,上次试爆,差点把加固的石臼都炸裂了!”负责配药的老工匠心有余悸,捧着一撮明显颗粒更粗黑的火药,手都在抖。
曹青捻起一点,在指间摩挲。颗粒感…他隐约抓住了什么。
“若是…不追求瞬间燃爆,而是让它们一层层,由外及里,稳定地烧下去呢?”他喃喃自语,眼神发亮,“不是粉末,让成颗粒,或者…压制成块?控制燃烧速度……”
工匠们面面相觑,不明所以。这已超出了他们所有的经验。
杨修的身影时常出现在连接东西两院的廊下,他不再轻易踏入核心区域,只远远站着,与负责记录文书的小吏低声交谈几句,或清点着运入院内的各类物资。他的目光偶尔会掠过东院那终日弥漫的淡淡烟气和曹青忙碌的身影,羽扇轻摇,看不出情绪。
这日,曹青正对着几块勉强压制成型、却极易散裂的火药块皱眉,一阵格外沉重的脚步声伴随着甲胄碰撞声从院门处传来。
把守的虎卫军并未阻拦,反而躬身行礼。
来人身高八尺,膀大腰圆,一部虬髯,独目灼灼,顾盼间煞气逼人,正是夏侯惇。他刚巡营完毕,听说丞相极其看重的新晋军师祭酒在此弄些稀奇古怪的玩意,还搞出偌大动静,便顺路过来瞧瞧。
“哪个是曹青?”夏侯惇声如洪钟,目光扫过院内,最后落在穿着明显与工匠不通、却又蹲在炉边记脸烟灰的曹青身上。
曹青起身行礼:“末将曹青,见过夏侯将军。”
夏侯惇独眼上下打量他一番,鼻子里哼了一声,似乎对他这副“不务正业”的模样有些不以为然。“听闻你弄出了些声响,能助丞相破敌?便是此物?”他粗豪地一指那些试验器具和半成品。
“正在试制。”曹青保持恭敬。
“花里胡哨。”夏侯惇撇撇嘴,他是沙场宿将,更信手中长矛胯下马,“袁绍十万大军,岂是些许烟火的能吓退的?小子,莫要误了丞相大事!”
这话说得极不客气,旁边的工匠都屏住了呼吸。杨修不知何时已悄然走近了几步,作揖行礼,笑而不语。
曹青心知这是曹营元老的质疑,亦是试探。他并不争辩,只道:“将军所言甚是,沙场决胜,终靠将士用命。此物不过锦上添花,或能减少些我军儿郎折损。”
夏侯惇脸色稍霁,但独眼中的怀疑未褪。他环视四周,目光落在西院方向:“听闻你还弄了农具?”
“是,一种新式犁铧,或可省时省力,增些收成。”
“哼,耕田种地,自有农夫。”夏侯惇显然对此更不屑一顾,“军械呢?可有实在东西?”
曹青心念一动,引着夏侯惇走向西院。几名工匠正在打磨几柄造型奇特的工兵铲,开刃的一侧寒光闪闪。
夏侯惇拿起一柄,掂了掂,随手挥砍两下,又看了看那带齿的边。“嗯,这玩意儿倒有几分意思,挖壕破障,还能劈砍,比寻常短刃顺手。”
正说着,一名工匠捧着一件刚刚缝制好的双肩行军粮袋过来请曹青过目。夏侯惇瞥见,一把拿过,翻来覆去地看,又试着背在身上,活动了下肩膀。
“此物……”他独眼中闪过一丝讶异,“倒比那绊手绊脚的褡裢强上许多!长途奔袭,能省不少力气!”他乃是带兵之人,瞬间便l会到这简单设计带来的好处。
曹青适时道:“此乃为士卒节省l力所制。另有一些急救包,内置止血消毒之物,战时或能多救回几条性命。”
夏侯惇沉默了片刻,将那粮袋丢回给工匠,独眼再次看向曹青时,少了几分轻视,多了些审视。“小子,倒非全然弄些虚的。”他语气缓和了些,“只是战场厮杀,终究要靠真刀真枪!你那声响再大,不如俺老夏侯一矛捅死个敌军裨将来得实在!”
话虽如此,但他离去时,却特意吩咐随从,将那柄试过的工兵铲和一件双肩粮袋样品带走。
杨修望着夏侯惇远去的背影,羽扇轻摇,微笑道:“夏侯将军性如烈火,却最是实在。青先生能得他一句‘非全然虚的’,已是难得。”
曹青默然。他知道,仅仅这些“微末”的改进,远不足以奠定地位,更不足以应对即将到来的大战。夏侯惇的认可,只是一个开始。
压力如影随形。
他转身走回东院,再次拿起那块未能成功的压制火药。颗粒化,稳定燃烧……需要一个粘结剂?糖?米汤?还是……
他目光扫过墙角堆放的各类物料,忽然定格在几桶刚送来的、用于鞣制皮革的某种树胶上。
“取那胶来!少量,化水试试!”他猛地喊道。
工匠虽不解,仍立刻照办。
新的试验再次开始。失败,调整,再失败……
直到夜深人静,高墙内只剩下呼啸的风声和东院依然亮着的灯火。
一名亲兵悄无声息地穿过重重守卫,将一封密报送入丞相府书房。
烛光下,曹操展开绢布,上面是杨修工整的字迹,详细列明了今日工坊各类物料消耗、人员动向、以及夏侯惇到访的细枝末节。
他的目光在“火药压制遇阻,试以胶合”、“夏侯将军取走工兵铲一柄、粮袋一件”等字句上停留片刻。
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
窗外,夜色浓重如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