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吧,勤奋多么了不得
我们都知道,强烈的激情可以控制自己,使自己具有很好的应变力,甚至超常发挥自己的优点。但安逸却容易消磨意志,懒惰尽管柔弱似水,却常常在潜移默化中把我们征服,蚕食和毁灭着我们前进的激情。
乔治·华盛顿1732年生于美国弗吉尼亚的威克弗尔德庄园。他是一位富有的种植园主之子,20岁时继承了一笔可观的财产,优越的家境使他可以舒舒服服地度过自己的一生。可他没有这样做,在16岁时,他毅然选择参加勘探队,到弗吉尼亚的大河谷去进行野外作业。白天,他和探险队员们顶着烈日,在河谷、土坡、丛林里穿行测量;晚上,就在荒野里燃起篝火,裹着爬满臭虫的破毯子露宿。有时整天冒雨在泥泞的道路上行进;有时睡得正香,帐篷却被大风刮翻了。
一晃就是3年,艰苦的生活锻炼了他,19岁的华盛顿当上了少校级的副官长。他开始潜心阅读军事著作,虚心学习武器的使用和战术的运用。
后来,华盛顿积极参加了抗击英法的战争。在一次战斗中,华盛顿的军队刚开始处于劣势,伤亡很大。他的军衣被打穿四个洞,两匹马也先后被杀,而且他所在地区经济匮乏,军官开不出薪饷。可他对这些全然不顾,志愿参战。为了全美人民的自由和胜利,他乐意干这种既破财又可能丧命的苦差事。最后他的队伍终于打败了敌人,而他本人也赢得人们的爱戴,被推举为抗英独立战争的总司令,成为改变美国历史的重要人物。
1789年,在美国建国后的第一次大选中,他以全票当选为美国总统,之后又获得连任。但他拒绝蝉联第三次,这就形成了美国总统任期一般不超过两届的惯例。
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美国国父乔治·华盛顿的成功也是一样,艰苦的生活和勤奋成就了华盛顿。而惰性让人无所事事,一切都将凋零、衰退。我们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一艘大轮船,懒惰只能使轮船停止运行直至停滞在水面上,这时,它只能随波逐流了。懒惰犹如一潭没有生机的死水,使你前进的脚步停止。那么,这样的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可言呢?
只有无止境的追寻,才能到达成功的理想境界,领略无限风光。即使天生愚钝的人,只要不被懒惰蚕食,而是认真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做到笨鸟先飞,就能创造出人间奇迹。
1931年,15岁的王永庆小学毕业后,因家境贫寒,不得不辍学回家。他本想在家乡找一个帮工的活儿,挣些钱补贴家用。但他花了很大的力气也没有找到,不得已,只好背井离乡,到了粮食集散地嘉义,在一家米店当小工。
一年之后,王永庆已全部掌握米店经营的奥妙,于是他让父亲给他借来200元钱,自己在嘉义开了一家很小的米店。开始时,因他的米店铺面小,地处偏僻,又没有知名度,因而很少有人光顾。为打开销路,王永庆想起父亲常说的一句古训:“不惜钱者有人爱,不惜力者有人敬。”他没钱,唯一能做的是不吝惜时间和力气。
那时候,稻谷加工非常粗糙,大米里有不少糠谷、沙粒。这种现象非常普遍,买家卖家都习以为常。王永庆就以此为突破口,下大力气改善米的质量,筛簸米中的沙石、米糠,使自己的米纯净质优。同时,王永庆还改善服务质量,不但送米上门,而且还放米进缸,帮顾客腾清、洗刷米缸,把新米放下层,陈米放上层。他做每一件事情都非常认真,就像给自己家干活儿一样,让顾客都很受感动。另外,王永庆还有一个小本子,上面详细记载了顾客家米缸的容量、人口以及月用米量的多少等,他估计该顾客米快吃完时,就主动将米送去。时间一长,人们都认可了王永庆的米店,说他的米店质量优良,服务周到,信誉最佳。于是,他的米店生意兴隆起来。
王永庆开米店之初,每天只能卖一包米,一年后每天可卖十几包。他挣的全是辛苦钱,利润非常低,每包米只挣一毛二分钱。
稍有积蓄后,王永庆又开了一个碾米厂。他的隔壁是一家日本人开的碾米厂,其设备、经验都比他优越。但王永庆以勤补拙,每天早开工晚收工,比日本碾米厂多开工四个半小时。这样,他的碾米厂取得了很好的信誉,在嘉义米行中有口皆碑。永庆米行在嘉义20多家米行中排在了第3位,而他隔壁日本人的米行排在第4位。
抗日战争期间,因粮食实行配给制,王永庆无米可卖,于是转行经营木材。日本投降后百业待兴,王永庆经营的木材业得到了发展的契机。到1946年,他积累的资本已达到5000万元(台币)。
在20世纪50年代初,王永庆开始经营塑胶产业。他以大无畏的开拓精神,在塑胶产业中获得了令世人震惊的业绩。根据中国台湾《天下杂志》的调查,王永庆开创的台塑集团当时已是台湾各企业集团的龙头老大,拥有员工近7万人,营业额近3800亿元新台币。台塑集团六轻厂完工投产后,乙烯产量将超过日本、韩国的各大厂家,居亚洲第一。他的竞争对手也不得不由衷地佩服王永庆,称他为台湾的“经营之神”。由此,王永庆还获得了“胶塑大王”的美誉。
1975年1月,美国圣约翰大学授予王永庆荣誉博士学位。他在仪式上说:“我幼时无力进学,长大时必须做工谋生,也没有机会接受正式教育,像我这样一个身无专长的人,永远感觉只有吃苦耐劳才能补己之不足。”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勤奋可以克服一切障碍。”只要勤奋努力,就能战胜遗传的缺陷,克服自身的弱点。天资聪敏者的优势,往往只在某个方面,而所谓素质差,也仅仅是指某个方面。只要我们不懒惰,对缺陷的地方进行反复训练、勤奋努力,就能消除这方面的差距,同样也可以有所作为。
但现在,我们周围很多人都不明白勤能补拙的道理,他们面对缺陷永远只是叹气,他们被懒惰拖住了脚步。在美国,就有很多懒惰的人,这些人因为不用为面包操心,所以成天就知道安逸地享受,他们的生活就是天天与美食和电视为伴,整个身体埋在沙发里,时间一长,身体就成了“沙发”或“土豆”。我们经常看到报纸或电视新闻称某人体重超过数百斤,常由于心力衰竭而亡。这些其实都是由于懒惰造成的。
惰性就像你的双手一样,伴着你来到世上,也伴着你离开世界,可谓形影不离。它会把一个很有潜力的天才变成一个庸人,因此,我们有必要去克服它。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像勤劳的小蜜蜂一般辛勤地工作,为自己创造更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