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害怕出身的贫穷
富兰克林曾说:“贫穷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以为命中注定贫穷或一定老死于贫穷的思想。一个人什么都可以选择,唯独出身没有办法选择,对于没有办法去选择的东西,我们能做的就是接受,但是这种接受万万不能成为我们不去奋斗的理由,否则我们只能永远活在这份贫穷之中。”
从古至今,但凡成大事者,都有一颗克服贫苦、努力奋斗的心。试想一下,谁能一辈子坐享财富,而没有受到过一丝挫折呢?虽然生命与家境都是父母赐予的,但是我们的人生之路却是要自己一步一步走完。我们可以凭着自己的努力创造很多东西,而不是坐以待毙,抱怨他人,责怪命运。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范仲淹在年轻的时候,就是一个很有志气的人。他说:“一个人如果不能读书、立大志,即使能吃饱喝足,生活舒适,也无多大意义。”
由于家境贫寒,范仲淹上不起学,他就一个人跑到一间僧舍中去读书。每天晚上,他都用糙米煮好一盆稀粥,等到第二天粥结成块后,就用刀划成4份,每天早晚各吃两份。没有菜,就用盐水浸泡野菜就着吃。
一天,范仲淹的同学来他家做客,这位同学是南京(当时叫应天府)留守(守卫、管理该城的官员)的儿子,家中很富有。他见范仲淹每天只用两块稀粥充饥,就想帮助他。回家以后,他向父亲讲了这件事。他父亲即刻让人带了好酒好肉,送给范仲淹。
过了几天,留守的儿子又去看他,进屋一瞧,他家送来的食物原封不动地还放在那里,而且已经发霉变味了。他感到奇怪,便问范仲淹是怎么回事。范仲淹对同学的盛情十分感谢,他说:“我很感激令尊的厚爱,只是我平时吃稀粥已经习惯了,并不觉得苦;如果现在贪图吃好的,将来怎么能再吃苦呢!”那个同学听了,点点头,对范仲淹自觉吃苦的精神感到由衷地钦佩。
经过多年奋斗,范仲淹终于成为一代名相,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其《岳阳楼记》千百年来脍炙人口。
看了范仲淹的故事就会明白:出身贫穷并不意味一辈子只能碌碌无为。贫穷并不可怕,反而是一种财富。一个人如果不经历一些磨难,又怎么能有大的作为呢?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如果说贫穷是一堵墙,那么影子就是生活。如果人生是一个舞台,那么站在台上的我们一定要把剧情演绎得完美。生活处处有贫困,生活处处有挫折,就看我们是在贫困中怨天尤人,在挫折中哀怨流泪,还是自立自强,微笑面对?
拿破仑小时候的生活是十分清苦的,他的父亲是一个极高傲但穷困的科西嘉贵族。虽然家境贫寒,父亲仍把拿破仑送进了一所贵族学校,在这里与他往来的都是一些在他面前极力夸耀自己富有,而讥讽他穷苦的同学。起初他只是努力忍耐,并在心底默默地咒骂他们。
后来拿破仑实在受不住了,他写信给父亲:“为了忍受这些外国孩子的嘲笑,我实在疲于解释我的贫困了,他们唯一优于我的便是金钱,至于说到高尚的思想,他们是远在我之下的。难道我应当在这些不学无术、骄纵奢侈的纨绔子弟面前永远谦卑下去吗?”
“我们是没有钱,但你必须在那里读书。”父亲的回答彻底断了他辍学的念头,并因此使他忍受了5年的痛苦。但是每一种嘲笑,每一种欺侮,每一种轻视的态度,都使他增加了决心,发誓要做给他们看看,他确实是高于他们的。他是如何做的呢?这当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心里暗暗计划,决定将这些没有头脑却傲慢的人作为桥梁,去使自己获得财富、名誉和地位。
当他到了部队后,发现自己的同伴业余时间都用来追求女人和赌博。而他那不受人喜欢的体格使他决定改变方针,用埋头读书的方法,去努力和他们竞争。读书是和呼吸一样自由的,因为他可以不花钱在图书馆里借书读,这使他有机会大量阅读并且得到了很大的收获。他读书不是为了消遣,而是为自己的理想做准备。他下定决心要让全天下的人知道自己的才华,因此,他在选择图书时,始终围绕这个理想。他住在一个既小又闷的房间内,在这里,他脸无血色,孤寂、沉闷,但是他却争分夺秒地阅读。他想象自己是一个总司令,将科西嘉岛的地图画出来后,在地图上清楚地标明哪些地方应当布防。由于这些数据都是他用数学的方法精确计算出来的,因此,他数学的才能获得了提高,这使他第一次有机会表明他能做什么。
他的长官看到拿破仑的学问很好,便派他在操练场上执行一些任务,后来他又获得了新的机会。拿破仑从此开始走上了他的权势之路。
在如今的社会,家庭的贫困和生活的沧桑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其实是必不可少的养分。因为出身贫困使他们有机会从小就能体会劳动的艰辛和百姓的疾苦,从而能对现实生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作为一个有志青年,我们决不能因贫困而垂头丧气,丧失生活信心,得过且过,浑浑噩噩,那样就会荒废自己的一生!
其实,无论我们遭遇什么艰难的生活,只要有志气,够坚强,那么就能够为自己闯出一片天地!所以,不要害怕出身的贫穷,只要努力奋斗,再困顿的日子都会成为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