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国际比较:美国、德国和日本的幼儿园
中国的教育体制历来因其在各个教育阶段扼杀学生创造力等问题而受到诟病,那么,在幼儿园阶段就要背起沉重的学习负担是否也是中国幼儿特殊的不幸遭遇呢?笔者好奇的是,世界上其他国家,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的幼儿园里在发生着什么?他们的幼儿是否就能无忧无虑的自由成长呢?
至少在德国和日本,笔者的担忧似乎是多余的。
德国提倡的幼儿教育口号是“培养一个完整的人”,其托幼机构以幼儿园为主体,兼有学前班、托儿所、“白天的母亲”、“林间幼儿园”等多种形式。[60]德国的幼儿园有几个鲜明的特色,第一,所有的幼稚园都采取混龄编班,幼儿可以在类似家庭中有兄弟姐妹的环境下学习必要的礼让及如何处理冲突。德国幼稚园不以认知教育为主要的教育目标,所以混龄编班不至于影响课程的安排。第二,大部分的幼稚园只提供半天班。德国幼教界非常强调亲子教育,并认为它是无法通过幼稚园教育来取代的。基于这个考虑,幼稚园尽量只提供半天班,只有少数的幼稚园提供全天班。原则上只有来自单亲家庭及双亲均为大学生的幼儿才能进入全天班。一般家中有0~3岁幼儿的父亲或母亲可以向所属工作单位申请长达3年的教育假,而政府在此段时间内每月发给父母教育津贴。有3~6岁幼儿的家庭通常父母亲中会有一方只上半天班。第三,强调从游戏中学习,不进行分科教学。幼儿不被要求在进入小学之前得会写字母、认字及算简单的加减法。德国幼教工作者认为对孩子们来讲最重要的是玩,通过玩来教他们,老师只是一个观察者、帮助者,要充分发挥孩子们的天性,德国托幼机构是以小组和个别活动为主的。至于进行什么活动,由幼儿自己决定,可以画画、听故事,可以去娃娃家,也可以到户外玩。[61]
在日本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早已不是一种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幼儿的生活方式。所谓“日本是孩子的天堂”的说法,或许就是从这个意义上而言的。日本幼儿园、保育园的一日生活安排,入园时间大多为上午8:00~8:30(或9:00),幼儿自入园至10:00或10:30均为自由活动、游戏,可以在室内或户外玩。幼儿园、保育园的教育活动有两大组织形式,即集体活动与自由活动,幼儿自由游戏与集体活动(包括生活环节)的时间之比一般为3∶1。以半日教育为主的幼儿园的孩子,每天在园大约有3个小时可以在大自然中进行自发自主的游戏,尽情玩耍。保育园实施全日教育,孩子的游戏时间更长。集体活动也是以游戏为主,如唱歌、音乐律动以及绘画、手工制作等。日本幼儿园中正规的教师组织的知识性教学极少见。日本幼儿园通常有较好的自然环境,有浓郁的树荫,有的就掩映在小树林、草丛中。游戏环境材料简易、朴实、自然,室内购买的现成玩具有限,且大多很简单,如拼板、积木、绒毛玩具、折纸材料等;户外设施则较为多样,有大型运动器械,如秋千、单杠、滑梯、攀登架、跳马、爬网、平衡木、联合运动器械等,小型运动用品有球、圈、绳、沙袋;传统玩具如陀螺等常能见到;沙箱、沙池及玩水设施的设置很普遍。游戏中幼儿自主自由,活动类型不是由教师硬性安排的,而是由幼儿自己选择的:玩什么、怎么玩均由他们自己做主。幼儿在游戏中无拘无束,尽情玩耍。教师也与班上孩子们一起玩。[62]
美国幼儿园的情况则与笔者的设想有很大不同。多年来,笔者接触的媒体都把美国的小学教育描绘成自由快乐、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成功教育模式,因此认为幼儿园教育一定更加轻松快乐。但是,一份来自美国非政府组织“童年联盟”(alliance
for
childhood)和几所大学的合作研究报告指出,至报告发表之时(2009年)的10年至20年间,美国的公立幼儿园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危机。“童年联盟”这一组织旨在促进和儿童健康发展相关的各项政策和实践,目前主要工作是争取自主玩耍时光在幼儿园的恢复。笔者在这个组织的网站上找到了70多页的研究报告全文,从报告看来,美国的幼儿园小朋友也在承受着学习任务的重压。与中国教育部对超前教育明确的否定表态不同,美国幼儿园中的“超前教育”恰恰是由政府政策主导的。美国政府教育部门官员认为,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能够更早地受到家庭熏陶学习文化知识,而下层阶级的子女则没有这种机会,这相当于不公。出于这种考虑,政府启动了“一个都不能落后”项目(no
children
left
behd
and
readg
first)。尽管许多儿童教育方面的专家早已指出超前幼儿教育的诸多弊端,还是没能阻止政府政策的推行。此后,在标准化测试的压力下,美国全日制幼儿园的小朋友不得不在园内学习识字、读写、数学知识,所用时间是玩耍时间的4至6倍。报告中称,近年来的政策和商业力量使美国幼儿园演变成了小号的一年级(a
one–size
saller
first
grade)。与笔者的调查结果类似,美国的一线幼儿教师们对超前教育十分反感,但普通人对这一问题并没有很明确的认识。专家指出,玩耍在幼儿身心发展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过多与认知学习相关的课程和标准化考试会引发儿童的心理压力和严重行为问题(extre
behavior
proble)。报告中称,美国的幼儿园正在向儿童施加双重压力:首先,要求孩子掌握超出自己发展水平的学习内容,造成孩子的压力;同时,又剥夺了孩子们处理压力的主要手段——自由玩耍。
从美国的情况来看,幼儿园超前教育的趋势不仅在中国,可能在许多国家都正在发生着,尽管程度和诱因有所不同。耶鲁大学两位教授进行的一项跨文化研究中称,他们对16个国家的2
400名母亲进行了调查,72的母亲认为孩子们正在“过快的成长”(grog
up
too
ickly),在美国这一数字达到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