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玄幻小说 > 科场现形记 > 六、艺考路漫漫

六、艺考路漫漫
通常情况下,美术考生要通过三大关。第一关是省考,通过之后,才能参加31所独立艺术类院校的校考。考生需要取得该校的校考合格证,才能在志愿中填报这所高校。这些艺术类院校的招生录取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校考成绩全国前列的,只要文化课达到底线就可以录取;第二,取得校考合格证的,按照文化课成绩由高到低排列录取;第三,取得校考合格证的,按照省考和文化课的综合评分由高到低排序录取。而对于这31所之外的院校,则是按照省考和文化课的综合评分由高到低排序录取,综合评分的计算公式是(省考成绩/375)x700
+(文化课成绩/750)x300。所以对美术考生而言,专业课和文化课的成绩都很重要,平衡不好,可能就会落榜。
2007年冬天,小石参加了央美、清华、国美、南艺、北服几所学校的校考。他告诉笔者,每所学校的报名费在150元到250元之间,而在考点的食宿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报名南艺的那个晚上,他零点去排队,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一直站到第二天8点开始报名。报完名后,为了考出好成绩,他又转而北上,参加了北京服装学院的考前培训班,在集训中度过了一个寒冷的春节。北服的培训班一年学费24万元,住宿一年1万,在北京学一整年,至少要四五万。小石报了一个月的考前班,学费是6
000元。到了北京,小石才知道a市的画室能教的东西实在太少了。例如报考中央美院和清华美院必备的“设计”,在a市乃至全省都没有老师讲授。更令人震惊的是,和自己一起上考前班的山东同学,文化课竟然能考出550分以上的高分。这一年,辗转北京、杭州、南京等地参加校考,小石顺利拿到了中央美院的校考合格证,但是,因为文化课排名靠后,他最终没能被录取。第二年重整旗鼓,改变了报考策略的小石成功考入了北京另一所知名艺术院校。
小石告诉笔者,进入大学以来,他发现自己是非常“瘸腿”的。尽管自己的素描和色彩的功底非常好,但是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设计”这一领域,专业课上手很慢。此外,他还发现自己对美学、艺术史、工业设计的理解非常浅薄。他告诉笔者,他后悔以前学画太多,读书和感悟太少了。小石说:“我以前以为别人都是画匠,然后我是画家;现在才发现,我们都是画匠。我设计出的东西,灵性还不够。”
小石的专业成绩比较出色,因此他参加几所高校的校考就足够了。而小雨就不一样了,因为专业水平比较一般,所以必须参加很多高校的统考、获得尽可能多的专业合格证。她报了14所。小雨说,美术高考生需要关心省内考试,又得备战省外,还得顾及文化课,实在挺累的。每年的省内统考和高校校考都在冬天举行,她只记得2008年的冬天,她和画室的几个姐妹一起背着画板、画架,提着颜料,东奔西跑、挤公交、拼旅馆,风里来,雨里去,手冻到握不住炭笔。排笔和颜料都被冻住了。每跑一座城市都要花掉千余元考费、交通费。“我觉得我的独立性和心理承受能力已经不差了,可是美术高考真让我又长大了不少。现在回想,也不知道那时候是怎么撑下来的。”考完统考以后,小雨一直苦苦回忆有没有填错姓名、有没有审错题意,一会儿又觉得自己有个很明显的明暗面画错了,某个颜色没有调好之类的。她反复问自己,没有过怎么办呀?没上280分怎么办啊?如果没过我不就没必要继续复习文化课了吗?但要是过了呢?这种纠结一直伴随她直到放榜。出乎她意料的是,自己竟考入了某所三本院校的美术系。
但是,小雨刚一进入大学,便被师兄师姐灌输这样的观念:“我们系出去就业,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想要挣钱多的话,就回去办高考美术培训班,反正你们都懂的。”她终于开始怀疑这样的循环,开始思索她学美术的本源意义。但她发现,为了谋生、为了养家,自己可能不得不去开班教学了。
而小林的结局比较悲剧,他报了9所学校,没有一所拿到了专业合格证,省统考的成绩又只有200分出头。父亲勃然大怒,直接给小林找了个工作,送他就业去了。高考第三次落榜的小林从此与美术无缘更与大学无缘,在一家小小的公司做起了前台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