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画室中的学习
如果说高考是高中教育的指挥棒,那么美术高考就是画室培训的指挥棒。画室的老师教什么、怎样教,这就和美术高考密切相关。对大部分美术考生而言,需要参加的考试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如下:
表2
美术高考的三次考试
头年12月
美术专业统一考试(省考)
考试科目:素描(150分)、色彩(150分)、速写(75分)
次年1月~3月
31所高校独立招生考试(校考)
必考科目:素描、色彩
其他科目:速写
构图
综合素质
设计
次年6月
普通高考
高考科目
a画室致力于在最短时间内培训学生通过美术高考,而不是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因此,对这些考试科目的训练便成了日常教学的中心。可是,a画室一共只有3名主讲教师和13名助教,但仅仅是高三冲刺班的学生就有500人,这么大的规模怎么开展教学呢?
1
a画室的课程安排
a画室的美术类课程分为如下的3个部分:理论课、电教课和实践课。同时,它也为有需要的考生安排了文化课。
表3
a画室课程安排
课程类型
授课方式
授课教师
课程规模
时长与频率
理论课
统考、校考命题趋势和规律色彩理论、素描技法
主讲教师
大班,500人(多媒体教室)
每周一次,每次两小时,周三晚
电教课
观看中国美术学院专业培训光盘高考优秀画作分析教师现场作画示范
主讲教师
大班,500人(多媒体教室)
每周一次,每次两小时,周日晚
实践课
助教给出每天练习的题目,由学生自己画画,每天至少三张,助教给予指导
负责助教
小班,50人左右(画室)
每天8小时
文化课
外聘教师
大班
6月~11月:每天4小时
11月~3月:每天1小时
其中,实践课又分为以下3种:素描课的内容为人物头像、半身带手、石膏头像写生和默写;色彩课的内容为静物写生和默写;速写的内容为人物动态写生。
这些课程看似非常符合高考要求,但实际操作中并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小雨这样评价理论课:“开始的时候,上大课的人太多了,老师站在讲台上,说话声音很小,同学们又很吵,稍微坐后面就听不见。但是前面的座占不到,就只能坐在讲台下面听课……后来是很多人都觉得理论的东西听了也没用,干脆就不去,在画室里画画,或者出去聊天。”而小石干脆就说,这地方的助教都不负责。“要说画,他们画得也不好,三本学校毕业的,就懂高考而已,根本不懂画……早上8点人都来齐了也不见他们来,想找他们给看看画都找不到人……你别指望他们来辅导了,只能靠自己。他们肯定又跑去招学生了,招到就是钱啊。我感觉也就是主讲老师讲得好一些,别的人大部分都不行。但是主讲老师不可能给你上实践课啊,那么多人他们咋可能忙得过来?助教管50个人都管不过来了……”小林也表达了相似的看法,他说,自己对美术一窍不通,刚进画室的时候兴致很高,想好好学画一展宏图的,但是上理论的时候,黑压压一片人在教室里,什么都听不清楚,听清楚了,发现老师又在讲高考应试的东西,跟(普通)学校里没什么区别;每天,助教和自己的交流不会超过5分钟,也没法给自己什么指导。他说,自己被父亲逼着学美术,已经很不开心了,现在上课这么无聊,画画更是摸不着门道,于是越发懈怠了。8小时的实践课,他每天顶多去5小时,即使在教室也是“坐晕车”。
2
自学和自觉的画室
缺乏助教老师的指导和监督,画室就变成了一个单纯自学和自觉的场所。不过好在,他们还有由主讲老师编写的教材:《色彩精品临摹》、《色彩理论集》、《精品临摹基础素描头像》、《色彩静物》、《速写人物》,里头是高考经常出现的石膏像、人物、静物与风景。画室的学生几乎人手一册,反复临摹、练习。小石说,他每天为高考练习得不多,就三张图,一张水粉,一张素描,另一张也许画速写。画完了他就会仔细揣摩好画,因为无论是省统考还是各个学校自己组织的考试,都有固定的套路,不必在其上多花时间。这些都做完以后,小石要么就逃课,要么就开始画别的。他说:“我有自己的方法。画画不是用手,是用脑、是理解。他们也都不用功,所以考得就不好。真正用心考的都不会差。这和文化课也是相通的……学什么东西都要想。”
但小石毕竟有着多年的美术基础,在班里水平是数一数二的。而以小雨为代表的没有基础又想考个好学校的同学们,每天至少要临摹三张、再画出三张来,不可能有别的余地。小雨说,8小时根本不够自己画的。她就住在画室楼上的学生公寓里,早起吃了饭就下楼画画,画到10点半。除了上文化课和吃饭外,她一直在画,弄得满手满身都是炭笔的黑尘,可即使这样也和小石的画、和教材上的好画差得很远。没有老师的点拨,她只是一个劲儿地向前冲,却不知道自己冲的方向对不对,只能尽力根据电教课上老师的讲述来模仿。她很羡慕小石的自由,与此同时她也有止不住的担心:只会画石膏头像和静物的自己如果没考上大学,究竟有什么出路呢?有时,她也会觉得如果画画的时间全都用在文化课上,说不定也能考上本科,可是她已经没有退路了。平均画一张色彩耗掉4块钱的画材,一张素描2块钱。在画室的近10个月里,小雨仅仅是画材就花了6
000元以上。加上学费、住宿费、生活费,参加统考以前,她已经花了将近3万元。家里经济拮据,她不想让父母失望,只有加倍努力。
除了有目标的小石和小雨等人以外,小林等对美术高考没有追求的人则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起初的小林很高傲。他觉得普通高考可以考过本科线的自己能很轻易通过美术高考,可是后来才发现,“美术也不是那么容易学的啊,我坐不住,画不下去,他们一天画五张,我画个一张半就烦了……这还高考什么啊?”后来,小林慢慢发现班上还有很多和自己想法类似的同学,便常常和他们一起逃课,去网吧,打台球。这种逃课很容易:家长以为自己在画室,而助教根本不会管自己有没有早退。这种自由的生活实在是一种享受。于是走进画室,可以看到很多座位是空荡荡的,有三三两两的人挤在一起聊天,而另一些人在奋笔疾“画”。他们各自都怀着不同的心情和不同的向往。
3
文化课与复读
a画室为高三学生提供了文化课程(从6月到次年3月),但并不是所有考生都会参加a画室的文化课教学。小石就是其中之一,在省重点高中就读的他觉得画室请来上文化课的老师质量都不高。所以他没有选择a画室的文化课培训,而是请了高中的老师给自己当家教。
x老师告诉笔者,a画室的文化课教学,其实就是一个对着考试大纲和高考试卷“抓考点”逐个击破的过程。因为画室的同学们文化课成绩普遍偏低,大部分人的成绩都在三本线附近徘徊,所以这种立足高考试卷的基础方法还是有用的。对美术类考生而言,文化课拿分的关键是语文和英语。不仅因为这两科容易考高分,而且这两科成绩在美术类高校的录取中往往也有硬性要求。
在a画室的考生中,复读生占了大多数。这是因为,第一,美术水平不会退步,过一年只可能越来越好;第二,复读可以多一些时间准备文化课;第三,录取率很低。即便包含专科在内,全省整个艺术类的录取率也只有不到40,比普通高考录取率偏低十几个百分点,常常是几万、几十万考生竞争十来个名额。小石也复读了一年。而像小林这样复读了两年、在第三年转而学美术的人也不鲜见。对于小雨这样无经验的应届生应当说是个奇迹了。x老师自己就是一个“长期复读生”,从1997年到2004年,他前后参加了8次美术高考,没有一次成功。后来终于放弃了高考,专心投身美术高考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