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玄幻小说 > 静下来才能看到自己 > 再忙你也要偷个闲

再忙你也要偷个闲
作为繁忙的都市人,你有多久没有躺卧在草地上,凝望苍穹,望天空云卷云舒,看夜空繁星闪烁了?你有多久没有亲近大地,观草木荣衰了?你有多久没有陪家人朋友共享一顿丰盛的烛光晚餐了?很久了吧,对不对?
现代人太忙了,忙碌烦躁是多数人的生活写照。每天总是忙、忙、忙,越忙碌,就越觉得生活茫然,不知为何要这么忙。于是,盲目、忙碌、茫然,成天游来荡去,即使累了、烦了,却还是摆脱不了。忙碌仿佛成了一种惯性,而一旦脱离了这种惯性,整个人又似没有了魂的幽灵,整天晃来荡去,不知所措。偶尔工作的余暇有片刻的松懈,又仿佛是偷来的快乐,不敢受用。
商界一位名人在接受访时说道:“我每天工作超过18个小时!常常是连吃饭的时间都在工作!”而此人得到的结果竟是吃了几场官司,坐了一次牢,并最终于47岁英年早逝。虽然积累了几亿财富,但在世时他得到的似乎仅仅是忙碌和烦躁而已。
忙碌已非一种状况,而成了一种习惯。没有人喜欢忙碌,但不忙碌又害怕自己会落伍,会被社会所淘汰。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淘汰的危机与发展的危机并存,因此许多人都处在不穷也不富的尴尬阶段,放弃工作便一穷二白,停下脚步便身心皆空。于是,只能马不停蹄地向前奔,只能用透支的身体作为生命中唯一的本钱,为“希望中的未来”而辛苦奔波。
没见过一只发条始终上得十足的表会走得长久;没见过一辆马力经常加到极限的车会用得长久;没见过一根绷得过紧的琴弦不易断;也没见过一个心情日夜紧张的人不易得病。人们在尘世的喧嚣中日复一日地进行着各自的奔波劳碌,像蜜蜂般振动着生活的翅膀,难免会有种种不安。所以,我们何不放慢脚步,静下心来想想,每分每秒的忙碌,除了累坏身体,增加脸上的皱纹外,我们又得到了什么?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社会要发展,人类要进步,忙是自然要忙的。然而这绝不是人生的全部。人生不仅需要工作,也需要休息,不仅需要忙碌,也需要休闲。我们不能无休止地忙,人生如果没有休闲,就像一幅国画挤满了山水而不留一点空隙,缺乏美感。人生没有悠闲,就不能领悟、体味、享受人生。所以忙碌中要学会偷闲。
泰戈尔在《飞鸟集》中写道:“休息之隶属于工作,正如眼睑之隶属于眼睛。”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只有休息好了,才能更好地工作,才会有更好的生活。如果一味地、盲目地去忙,连革命的本钱都搞垮了,那人生也就没有忙的意义了。正如我们崇拜陈景润,但我们不赞成他那种不顾一切,废寝忘食,以致英年早逝的生存哲学。
人生就像登山,不是为了登山而登山,而在于攀登中的观赏、感受与互动,如果忽略了沿途风光,也就体会不到其中的乐趣。人们最美的理想、最大的希望便是过上幸福生活,而幸福生活是一个过程,不是忙碌一生后才能到达的一个顶点。
古人云:“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人生也应该有张有弛,也应该忙中有闲。人生就像条弦,太松了,弹不出优美的乐曲;太紧了,容易断;只有松紧合适,才能奏出舒缓优雅的乐章。
列宁曾经说过:“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悠闲与工作并不矛盾。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最重要的是能拿得起,放得下。工作时就全身心投入,高效运转。放松时就放松,把工作完全放在一边,不要总是牵肠挂肚,去钓鱼,去登山,去观海,想干啥就干啥。
其次就是工作、休闲应该搭配得当,不能忙时累个半死,闲时又闲得让人受不了。可以隔三岔五地安排一个小节目,比如雨中散步、周末郊游、鸳鸯共浴等。适时的忙里偷闲,可以让人从烦躁、疲惫中及时摆脱,为更好地工作积蓄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