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别人的意见,要虚心听取
谦恭虚心地听取他人意见是进步的先决条件,也是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的重要途径。
鹰王和鹰后从遥远的地方飞到远离人类的森林。它们打算在密林深处定居下来,于是就挑选了一棵又高又大、枝繁叶茂的橡树,在最高的一根树枝上开始筑巢,准备夏天在这儿孵养后代。鼹鼠听到了这个消息,大着胆子向鹰王提出警告:“这棵橡树可不是安全的住所,它的根几乎烂光了,随时都有倒掉的危险。你们最好不要在这儿筑巢。”
“嘿,这真是咄咄怪事!老鹰还需要鼹鼠来提醒?你们这些躲在洞里的家伙,难道能否认老鹰的眼睛是锐利的吗?鼹鼠是什么东西,竟然胆敢跑出来干涉鹰王的事情?”鹰王根本瞧不起鼹鼠的劝告,立刻动手筑巢,并且当天就把全家搬了进去。
不久,鹰后孵出了一窝可爱的小家伙。
一天早晨,正当太阳升起来的时候,外出打猎的鹰王带着丰盛的早餐飞回家来。然而,那棵橡树已经倒掉了,它的鹰后和它的子女都已经摔死了。
看见眼前的情景,鹰王悲痛不已,它放声大哭道:“我多么不幸啊!我把最好的忠告当成了耳边风,所以,命运就对我给予这样严厉的惩罚。我从来不曾料到,一只鼹鼠的警告竟会是这样准确,真是怪事!真是怪事!”
“轻视从下面来的忠告是愚蠢的,”谦恭的鼹鼠答道,“你想一想,我就在地底下打洞,和树根十分接近,树根是好是坏,有谁还会比我知道得更清楚的呢?”
由此可见,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是多么重要。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千万不要做自命不凡的老鹰。在思考问题或处理事情的过程中,当“鼹鼠”提出一些建议或指导时,我们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反思一下自己的决策和行为是否科学、合理。
我们都知道,皇帝中的极端包括夏桀、商纣和隋炀帝,印象中这几个人都是那种昏庸残暴之徒,可事实上,他们无论从个人能力,还是文治武功方面在历史上也是可圈可点的,但也正是因为这样,他们无限膨胀了自我,谁的意见也听不进去,最终都是落到了死无葬身之地的悲惨境地。相反,痞子般的刘邦却能在乱世中脱颖而出,比起他“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对手项羽,水平可以说是相差甚远,但项羽恃才傲物,什么人也不放在眼里,也听不进他人意见,于是乎,很多经天纬地的人才都透过他的大筛子,漏到了刘邦的盘子里。
这启示我们:一个人拥有才能很重要,但也要能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才好。只有将两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方能更好地开创自己的事业。
唐太宗李世民文武双全,但却非常重视网罗人才,并做到人尽其用。魏征本来是他的敌人,但却最终成了他的一面镜子。也正是因为有了这面镜子,和一批有才能的文臣武将的辅佐,从而创建出大唐盛世。
近乎神一般的毛泽东也喜好以能者为师,虚心听取他人建议。比如,在庐山会议初期,印发毛泽东的《到韶山》一诗。毛泽东向有“荆楚才子”之称的梅白征求意见,梅白提出“别梦依稀哭逝川”的“哭”改为“咒”更好。毛泽东欣然接受,称梅白是“半字之师”。又如,1957年,毛泽东请教诗人臧克家,问他对自己的词作《沁园春·雪》有何看法。臧克家认为词中的“原驰腊象”的“腊”字改为“蜡”似好些,“蜡象”正好与前面的“银蛇”映衬。毛泽东听后高兴地说:“好,就请你替我改过来。”
克林顿在演讲时,有学生问他:“外面有许多抗议你的人,对此你有什么想法?”克林顿回答说:“作为美国总统,无论我走到哪里,都会有反对我的人。我把反对我的人当做我的好朋友。当他们反对我的时候,其实是在批评我,而敢于批评我的人都是我的好朋友。”
古今中外的伟人领袖犹能以贤者、能者为师,谦逊地听取他人的意见,作为一个普通人,还有什么资格目空一切呢?放低你的姿态吧!不要总认为自己高高在上,无所不能。一个人再有能力,也有失败的时候。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正确对待来自他人的批评、指责,将让你收获更多的成功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