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因人而异,容易达到目的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不论你是什么人,能人还是庸人,聪明人还是愚人,管理者还是打工者,我们都需要有帮助别人或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而正是由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帮助,我们才得以生存及兴旺发达。我们想求人办事,如果说话不看对象,不仅达不到找人办事的目的,往往还会伤害双方的感情。会说话与会求人是分不开的,把话说到位,对方就容易接受你的请求。因而,说话水平的高低,已成为一个人找人办事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所以,再找人办事之前最好能够在语言上多动脑筋。
因此,我们若要想让对方帮忙办成事,就要先了解对方的身份、性格、兴趣,然后投其所好,避其所忌,这样办起事来就进退自如,成功有望。
1
不能忽视对方的身份地位
无论在哪个时代、哪个国家,人们的地位等级观念还是很强的。对方的身份地位不同,你说话的语气、方式以及办事的方法也应有异。如果对所有人都一视同仁,则可能会被对方视为没大没小、无尊无贱,尤其当对方是身份地位比你高的人时,他会认为你没有教养、不懂规矩,因而不喜欢听你说话而不愿帮你的忙。
聪明的人是懂得看对方的身份地位来办事的,这也是办事能力与个人修养的体现,平时我们总能听到“某某人真会办事”,很大程度就体现在“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的才智上。这样的人不仅在工作中深受领导的器重,而且同事也不会讨厌他,生活中朋友更愿意接近他。所以,办起事来就容易得多。
2
看准对方的性格,投其所好
人各有其情,各有其性。有的人喜欢听奉承话,就给他多戴几顶“高帽”,他就会使出浑身力气帮你办事;有的人则不然,你给他戴“高帽”反而会引起他敏感性的警惕,以为你是不怀好意;有的人刚愎自用,你用激将法,才能使他把事办好……
外交史上有这样一则逸事:一位日本议员去见埃及总统纳赛尔,由于两人的性格、经历、生活情趣及政治抱负相距甚远,总统对这位日本议员不大感兴趣。日本议员为了不辱使命,搞好与埃及的当局关系,就在会见前做了多方面的分析,最后决定以套近乎的方式打动纳赛尔,以达到会谈的目的。让我们来看一下:
议员:阁下,尼罗河与纳赛尔,在我们日本是妇孺皆知的,我与其称阁下为总统,不如称您为上校吧,因为我也曾是军人,也和您一样,跟英国人打过仗。
纳赛尔:唔……
议员:英国人骂您是“尼罗河的希特勒”,他们也骂我是“马来西亚之虎”,我读过阁下的《革命哲学》,曾把它同希特勒《我的奋斗》作比较,发现希特勒是实力至上的,而阁下则充满幽默感。
纳赛尔:(十分兴奋)呵,我所写的那本书,是革命之后,三个月匆匆写成的。你说得对,我除了实力之外,还注重人情味。
议员:对呀!我们军人也需要人情。我在马来西亚作战时,一把短刀从不离身,目的不在杀人,而是保卫自己。阿拉伯人现在为独立而战,也正是为了防卫,如同我那时的短刀一样。
纳赛尔:(大喜)阁下说得真好,以后欢迎你每年来一次。
此时,日本议员顺势转入正题,开始谈两国的关系与贸易,并愉快地合影留念。日本人的套近乎策略产生了奇效。
在会谈的一开始,日本人就把总统称作上校,降了对方不少级别;挨英国人的骂,按说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但对于军人出身,崇尚武力,并获得自由独立战争胜利的纳赛尔听来,却颇有荣耀感;没希特勒的实力与手腕,没有幽默感与人情味,自己又何以能从上校到总统呢?接下来,日本人又以读过他的《革命哲学》,称赞他的实力与人情味,并进一步称赞了阿拉伯战争的正义性。这不但准确地刺激了纳赛尔的“兴奋点”,而且百分之百地迎合了他的口味,于是日本人的话收到了预想的奇效。
交谈好比一把钥匙,可以轻易打开办事之门。人们的兴趣爱好往往牵连着大脑中的兴奋点。如果我们在交谈中根据对方的身份、地位、兴趣爱好,从不同的话题入手,就会很容易地深入对方的内心深处而产生共鸣,顺利地办成所求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