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让语言更有力量
慎重的人适时地保持沉默,总会在处理事务和各种关系中占有更大的优势。
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有位经营印刷业的老板,在经营了多年以后突然萌生了退休的念头。他原来从美国购进的一批印刷机器,经过几年的使用,扣除磨损费后应该可以卖到200万元。他打定主意,出售这批机器时的价格一定不能低于200万元。买卖买卖,就是卖家想多卖些钱,买家少出些钱,所以这个买家在谈判价格时就针对这批机器滔滔不绝地提出特别多的问题来,让这位老板很是不爽。但是在他刚要发怒的时候想起了自己定的200万元来,就把怒火给强压了下来,之后就一直保持沉默,一言不发。最后那位买家见这位老板一句话也不说,以为他不想卖了呢,突然蹦了句:“这批机器我最多只能给你300万元,再多我可就真的不买了。”于是二人很快就成交了,而且还比预期多赚了100万元。
所谓沉默谈判法是以沉默的方式来使谈判气氛降温,从而达到向对方施加心理压力的目的。注意这里所讲的沉默并非是一言不发,而是指本方尽量避免对谈判的实质问题发表议论。
有位著名的女谈判家替她的邻居与保险公司交涉赔偿的事宜。
理赔员先发表了意见:“女士,我知道你是一位谈判高手,一向都是针对巨额款项谈判,恐怕我无法承受你的要价,我们公司只能出1000元赔偿金,你觉得怎么样?”
这位女士表情很是严肃,一言不发,根据以往的经验,不论对方提出的条件如何都应表现出不满意。此时的沉默就派上用场了。因为,当对方提出做到极处,别无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美国前总统柯立芝沉默寡言,许多人以和他多说话为荣耀。在一次宴会上,坐在柯立芝身旁的一位夫人千方百计想使柯立芝和她多聊聊。她说:“柯立芝先生,我和别人打了个赌:我一定能从你口中引出三个以上的字眼来。”“你输了!”柯立芝说道。
另一次,一位社交界的知名女士与总统挨肩而坐,她滔滔不绝地高谈阔论,但总统依然一言不发。她只得对总统说:“总统先生,您太沉默寡言了。今天,我一定得设法让您多说几句话,起码得超过两个字。”柯立芝总统咕哝着说:“徒劳。”
西方有句谚语说得好:上帝之所以给人一个嘴巴,两个耳朵,就是要人们多听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