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都市小说 > 边关兵王 > 第355章  本末倒置!

凌川抱拳道:“多谢先生出手相助!”
云书阑则是笑着摇了摇头,说道:“将军言重了,老夫此举不过是顺水人情,以你队伍中那位的实力,这天底下,能伤到你的人,寥寥无几!”
云书阑不着痕迹地朝马车队伍瞟了一眼。
对方能知道杨铁匠的存在,凌川虽然有些诧异,但还不至于震惊,毕竟,早在云岚县的时候,关鹤便认出了杨铁匠的身份,若用心打听,定会知道杨铁匠在自己身边。
凌川缓缓放下茶杯,又问道:“那先生所说的第二件事是什么?”
云书阑缓缓将桌上的竹简摊开,上面以篆体刻着九个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将军认为,这九个字,应该如何解读?”云书阑目光灼灼,看着凌川问道。
凌川目光沉静地落在那九个古意盎然的篆字之上,仿佛能通过那笔划间感受到一段沉寂的历史,与无数读书人的信仰。
片刻后,他缓缓抬起头,迎上云书阑灼灼的目光,声音平静地说道:
“先生,这九个字,被世代读书人奉为圭臬,视为终南捷径。但恕晚辈直言,或许……我们都将其顺序与真谛读错了,甚至本末倒置了!”
云书阑花白的眉毛微微一挑,眼中闪过一丝惊异,但并未打断,只是沉吟道:“哦?愿闻其详!”他一生都在思索这九个字,从未听过如此论断。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凌川重复了一遍这九个字,语气却陡然一转,“此乃天下太平时,对士人君子提出的道德期许与理想秩序,是结果,而非在乱世危局中强求的途径!更是自上而下的期许,而非自下而上的根基!”
他端起茶碗,感受着那温热的瓷壁。
“试问,若天下饥馑,路有冻死骨;若律法不公,豪强横行;若外敌环伺,国将不国……纵有万千寒士,悬梁刺股,将自身修得如圣人般无暇,将家族治理得井井有条,于这倾覆之大势,又有何益?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云书阑闻言,捻须的手指微微一顿,眼中闪过一丝恍惚,仿佛被带回了锁龙桥畔那个绝望的夜晚。
他缓缓道:“然则,依将军之见,当如何?莫非圣人之训有误?”他内心震动,隐约感到对方将触及一个他挣扎半生却未能想透的核心。
凌川的目光变得锐利起来,仿佛穿透了竹简,直视那浩荡的历史长河。
“故而,晚辈以为,欲求真正的‘天下平’,其根基,恰恰不在于对个人道德的苛求,而在于构建一个能让万民得以修身、得以齐家的世道!而这个世道,需要的是一个强大、清明、能护佑万民的国!”
云书阑注意到,凌川说的是国,而非帝国。
“这个国,需要法度严明,吏治清明,仓廪充实!需要让耕者有其田,织者有其杼,商者畅其流,学者安其心!需要让天下人,无论贫富贵贱,皆能看到凭勤勉能得温饱,凭才学能获进取,凭律法能护周全!”
云书阑不由自主地向前倾身,追问道:“即便如此,内政修明足矣?将军适才提及外患,又当如何?”他感到自己心中的某个框架正在松动,一种更宏大、更现实的图景正在眼前展开。
“先生问到了关键!”凌川的声音陡然提升,带着一种铁血般的坚定,“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岂能只知内修文德而不知外攘强敌?纵观古今,未有怯懦之国能享长久太平者!”
“对外征伐,非为穷兵黩武,实为,以战止战,以武止戈!为万千黎庶打出太平,打出尊严,打出一个能让子孙后代安心‘修身齐家’的朗朗乾坤!”他的话语中仿佛带着金戈铁马之声:
“这更是铸就民族之魂的熔炉,面对强敌,唯有敢于亮出锋芒,战而胜之,方能凝聚天下民心,一扫百年颓靡苟安之气,让我民族脊梁挺立于天地之间!让四方虎狼不敢再窥视中原,让每一个百姓都能以身为周人而自豪!”
“唯有在这样一个内政修明、外御强侮,大体安稳、相对公平的国之下,修身方有实际意义,齐家方能真正实现。否则,一切不过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是空中楼阁,是镜花水月!”
凌川的声音不高,却字字千钧,敲在云书阑的心头。
“所以,这九个字的真正顺序,或许应是,欲平天下,必先治国;欲治国有效,必先内修政事,外慑强敌,为万民创造一个能安心修身、乐业齐家的根基!这非是颠倒圣人之言,而是洞悉了国与民、内与外、大势与个人之间,那千丝万缕、互为依存的关联!”
“若天下是水,则万民便是托起一切舟船的浩瀚之水。水势湍急浑浊,倾覆一切,则任何精致的舟楫、任何高超的驾船技巧都毫无意义。唯有疏浚河道、稳固堤坝、引导流向,令水势平稳而沛然,舟船方能各行其道,扬帆远航。”
“圣人教诲君子如水之德,是期望君子能效水之利万物而不争的品性,但若这水本身已化为怒海狂涛,首要之务,难道是去责备水中每一朵浪花不够柔顺吗?不,是去治理那令水狂暴的根源!”
说到这里,凌川停顿了一下,看着云书阑眼中翻腾的震惊与深思,缓缓道:
“因此,晚辈以为,平天下的,从来不在书斋之内个人的克己复礼,而在于庙堂之上,能否以霹雳手段、菩萨心肠,内修德政,外慑不臣,去构建一个清明的、强大的、能让亿万黎民百姓都能看到希望、得以喘息和发展的——国!”
凌川一番话毕,酒肆内一片寂静,唯有炉火上茶壶发出轻微的沸腾声。
云书阑怔在原地,手中捻着的胡须早已忘了动作,他那双看透世情沧桑的眼眸中,此刻充满了前所未有的震撼,仿佛在无尽黑暗中看到一抹亮光,虽然遥远,却是那般的刺眼。
他一生都在这九个字里求索、挣扎、愤懑、超脱,却从未有人告诉他,这九个字或许并非自上而下的道德枷锁,而是一幅自下而上、关乎国本民生的宏伟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