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都市小说 > 口才智慧 > 倾听需要用心去听

倾听需要用心去听
好的听众拥有广阔的市场。
在不同的时间与情况下人类常以不同的方式去听一切声音。有些场合,我们听得很专心,有些场合,我们却心不在焉。例如,有些人在公司能够很专心地听上司或老板的讲话,但回到家里,却对家人的话充耳不闻。
有效倾听的缺乏往往导致错失良机,产生误解、冲突和拙劣的决策,或者因问题没有及时发现而导致危机。有效的倾听是可以通过学习而获得的技巧。认识自己的倾听行为将有助于你成为一名高效率的倾听者。按照影响倾听效率的行为特征,倾听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个人从取义,不忽视言辞以外的信息(如讲话者的身体动作等),好的倾听者能够设身处地看待事物,通过询问而不是辩解的方式与对方交流。
大概80%的人只能做到层次一和层次二的倾听,在层次三上的倾听只有20%的人能做到。
当然,要做到高层次倾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许多人在听完对方的长篇大论、口沫横飞的表达之后,还是一头雾水地频频追问:“你到底说了些什么?”这是因为我们中大多数人没有或很少受到听话的训练,缺乏听话所应该具有的理解技巧——用心倾听。
用心倾听要求你把注意力集中于说话人的身上,要心无二用。听别人讲话最忌讳“左耳进,右耳出”,别人的讲话在自己的心中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1.阻止分心。
注意力分散是有效倾听的最大障碍之一,在倾听时使人分心的因素很多,一定的生理疲劳使我们感到厌倦,而其他的新异刺激也将我们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人或事上。除了周围的噪音,演讲者的口音和方言也可能让你分心,不感兴趣的主题或组织得不好的演讲,也可能很快让你失去热情而分散注意力到其他事情上。但是,好的倾听者,常常保持着良好的弹性,他们会排除干扰,并努力倾听说话者信息中的要点。具体做法是:
1做做深呼吸。
2寻找有趣的方面。
3注意参与的姿势。
4保持距离。
5保持目光交流。目随耳移,这是自然的现象,对于你在用眼睛去看的东西,你也差不多会用耳朵去听。
2.在主题里制造兴趣。
在演讲或会议的开始,当听到主题时,先在心里思考一下所有你想知道的有关该主题的问题。在倾听时持以开放的心胸和积极的态度,你会发现你很容易跟随演讲者的节奏。在整个倾听过程中,即使你对他所说的话感到失望,也要努力试着倾听正面的及有趣的信息。拉尔夫·尼科尔斯这样建议:“他所言,有什么我可以利用?他的哪些观念有价值?他正在报告什么方法?我能派上用场吗?我能运用这些信息并让我快乐吗?”向自己提出这些问题能够帮助我们整合个人价值观,以便更好地倾听。记住:“没有无趣的主题,只有无趣的人。”
3.关注内容。
希腊有句谚语:我们在路上遇到的每一个人,都有我们不知道的知识。“听”是一种容易获得新信息的活动,你能听得越投入而不加评判,那么你的沟通能力就会越好。
人们常说,不要根据封面来评论一本书。同样,当我们听别人讲话时,也不要受自己对说话者的评价而忽略其表达的内容。
在听话过程中,我们要以开阔的胸怀去自由地倾听,要关注讲话者的内容而不要评价讲话者。
学与听是并驾齐驱的。学习的动力增强你更好地去听的欲望。如果你对讲话者厌烦了或对他不置可否,那么你就不会全神贯注地去听。这样只会导致你学不到任何东西。增强倾听效果的一个很好的方法是对自己重复说“教教我”。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以选择以下三个策略:
1不要详述你是同意还是不同意。
2对你不熟悉的题目要特别注意。
3把你获得的新信息与你已有的旧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当你从他人那里得到知识时,要把新的与已熟悉的联系起来。
4.捕捉要点。
尽管一般情况下,人们的说话和谈论并不都是金玉良言,而是有许多平常的、芜杂的甚至是多余的东西。但对处处留心的人来说,往往能在用心倾听别人谈话的过程中,获得某种宝贵的知识和信息,从而触发自己的思考,进发灵感的火花。
人们在听时是否能及时、有效地捕捉到有用的信息,这也是听话的基本目的之一。说话人常常会把话语的意思隐含在一段话里。前面的话,往往是引子,是提示;当中一段话,有时是要点,有时是解释;后面一段话,也许是结论,也许是对主要意思的强调或引申。
我们在听话过程中,要善于从说话人的言语及语言的层次中捕捉要点与信息。一般,说话人在强调某些重点语句时,常采用一些方法,比如:故意放慢语速、突然停顿、提高声调或故意降低声调以及手势等加以提示,这样我们可以从说话人的语气、手势变化来捕捉信息。
从聆听中可以获得信息,因而不会倾听的领导者会使提供信息的下属感到扫兴,他们就不再向领导者提供可能影响工作的重要信息。因此,领导者是否能有效地聆听,将会影响这个单位的各方面的工作。一旦领导者掌握了这些聆听技术后,就会发现听别人谈话是有趣而令人兴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