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己让贤受人敬
古代官场中为一己私利嫉贤妒能者比比皆是,而不贪名利,屈己让贤之士却不多见。能够屈已让贤需要平和的心态、大度的胸怀,更需要一种正直的品质。能够做到屈己让贤的人对自身的利益很少计较,更是秉持低调做人的哲学,凡事很少张扬,而这样的人却反而会得到大家的尊重。东汉时候的皇甫规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皇甫规,字威明,安定朝那(今甘肃平凉市西北)人,东汉大将。皇甫规世代武官家庭出身,有见识,熟习兵法。祖父皇甫棱,曾任度辽将军;父亲皇甫旗,任扶风都尉。
汉顺帝永和六年,西边的少数民族羌包围了安定(郡治临泾,今甘肃省镇原县东南),想进攻长安。征西将军马贤率十万大军前去征剿,没有取胜。皇甫规此时虽然还是平民百姓,但他看见马贤不懂军事,不体恤士兵,早就料到他一定失败,于是向郡守上书说明了情况。最后,马贤被羌军打得全军覆没,马贤和他的两个儿子均被杀。
郡守这才知道皇甫规懂得兵略,于是就举荐他,带领八百士兵,与羌军交战,这一仗获得大胜,歼灭了羌军数千人,羌军不得不退却。
汉顺帝死后,梁太后临朝,其兄梁冀当了大将军,专横跋扈。汉质帝本初元年,朝廷举贤召良,皇甫规因在应试对策中揭露了奸臣权重、收受贿赂、卖官鬻爵,致使大贼纵横、上下穷虚的社会现象和梁冀的暴行,只被任命了一个郎中的小官。皇甫规看到了朝廷的腐败,决定不为这样的皇帝效力,于是借口说自己有病,没有接受,返回了自己的故乡。当时州郡官吏秉承梁冀旨意,使他几次险遭毒手。汉桓帝延熹二年梁冀被诛,很短的时间内皇甫规就被朝廷封官五次,请他出山,但是他仍然一口回绝。皇甫规为官廉洁,不畏强暴,蔑视权贵,不与宦官合污,曾多次举劾朝廷的贪官污吏,并能荐贤举能,委位让贤。由此引起权臣的怨恨,他们一同诬陷皇甫规收受群羌贿赂,奏报功绩不实。天子受奸臣谎言的蒙蔽,便下书责难。皇甫规不怕免官,上疏自讼,并再次揭露了奸宦的恶行。
皇甫规一身清正,廉洁奉公,刚直不阿,不畏权奸,曾数次遭权幸好党的陷害,但仍毫无畏惧,刚正不阿。他爱才惜才,荐贤委位,当年迈时即举荐才略兼优的张奂代替自己的职务。后张奂不负其望,在安定羌变中亦有殊功。他开设学馆十四年,以《诗》、《易》教授门徒,很有思想见地。如他称:“夫群者舟也,人者水也。群臣乘舟者也,将军兄弟操揖者也。若能平志毕力,以度元元,所谓福也,如其怠弛,将沦波涛。可不慎乎!”很有警世意义。
从上面的故事我们看到了让贤的典型皇甫规。当然,在官场之中,矛盾重重,钩心斗角,很多有才能的人偏偏由于恃才傲物而既得罪上面的领导,又触犯同僚,以致弄得自己腹背受敌,站不住脚,纵使是天大才能也施展不开了。显然,有才能的人更需面对如何看待自己才能与如何对待他人才能的重要问题。若将这些处理得恰到好处,便会受益匪浅。
以深沉的度量,广泛地容纳他人,不嫉妒人才,并且尽自己所能举荐与任用人才,方能算得是有才有德的有心人。而荐才之功是不会被抹杀的,唐朝的娄师德就是一个十分爱才、屡屡荐才的难得人才。
娄师德本身能文能武,征吐蕃,八战八捷;搞屯田,积谷如山,所以得以逐步升迁。他身材高大,方口厚唇,性格恰似外貌——待人宽厚,极有度量。一次,他与李昭德同行,因为体胖走不快、跟不上,李昭德嫌他走得太慢,便怒气冲冲地说:“都是你这个乡下佬耽误了我的时间!”娄师德听后非但不怒,反而笑答道:“我本来就是乡下佬嘛!”由于他如此好脾气,连他的下属都敢跟他开玩笑,他也毫不介意。
娄师德的弟弟向兄长请教如何做到忍耐,弟弟举例说道:“如果有人向我脸上吐唾沫,我把它擦掉也就罢了吧。”娄师德却是这样回答的:“这样不能算是有忍耐之心。你擦了脸,对方的火气会更大,要让唾沫自己干了才是。这叫唾面自干。”娄师德为官三十年,忠心秉正,尤其善于发现人才,举荐人才。见到一个有能力的人,他就极力向上推荐,直到那个人被委以重任,他才放心。他就是以如此宽阔度量,容忍并举荐了一个个后来者,对他本人来讲,自然也就有不少后来而居上者了。
狄仁杰做了宰相后,有些看不起娄师德,常常让娄师德去干苦差事。武则天看出来了,就故意向狄仁杰发问:“你看娄师德这个人贤德吗?”
“他做个将军,小心谨慎地卫戍边防还可以,至于是否贤德,我还不大了解。”狄仁杰答道。
“娄师德是不是能发现人才呢?”武则天又问。
“我与他虽是同行,但却没听说他推举了谁。”狄仁杰答道。
话已至此,武则天才明白地告诉狄仁杰,他本人的被提拔重用,恰恰是当年娄师德的一再推荐介绍。举荐了人才还毫不张扬,实在是大贤大德了。狄仁杰闻言,惭愧不已,连连叹道:“娄公贤德,我竟然一无所知,比起娄公来,我实在差得太远了!”后来狄仁杰真的以娄师德为榜样,为朝廷举荐了不少有用的人才。
发现了人才,不嫉妒、不排挤,而是竭力向皇帝举荐,看着眼前的后来之人步步高升,受到重用,以致位在自己之上,仍然能心悦诚服,毫无怨悔之意,这确属难得。而更为难得的是举荐之功竟然秘而不宣,沉默于心,娄师德如此低调使他成为一个不求报酬的“伯乐”,也使他能在险恶的环境之中,始终被信任,还被称为“长者”,这也正是其大智之所在。
由此可见,发现人才,推荐人才,利用人才,既需要有敏锐的目光,更需要有宽广的度量,即所谓要有识才之能用才之量,而这些皆源于对名利的淡泊之心。贪图名利者是绝不允许有才能的人显身并位于自己之上的,不汲汲于名利之人才甘愿让有才能之士走在自己前面。皇甫规、娄师德皆是这样的贤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