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都市小说 > 老实人缺什么? > 抓住每一个创富的机遇  

抓住每一个创富的机遇
世界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年轻时候独身一人,单人独骑远到宾夕法尼亚州。他只身一人前往宾夕法尼亚州的石油产地考察石油的生产情况和销售情况。这时,宾夕法尼亚州的石油刚开采出一年多。当时石油的用途还很狭窄,只把它当作照明用油和工业润滑油。但敏感的洛克菲勒意识到,石油将有不可估量的开发前途。他决心投入到这新兴的产业中去。
不过,他并不是盲目蛮干的人,他有理性的思维和谨慎的态度,他几次去产油区实地勘察,密切关注石油的涨落行情。最后,他对合作伙伴克拉克说:“现在投资还不到时候。”他认为当时开采那么多石油,行情肯定会持续下跌,那些盲目开采石油的人是蛮干的笨蛋。
石油虽然很有潜力,但开采时机还没到。
果然像洛克菲勒预测的那样,虽然油市不再暴跌,但稍一回升就会再跌,正像他当时分析的:人们对石油的需求非常有限,而且运输成本很高,毫无控制地盲目开采造成了生产过剩。
不久,南北战争爆发了,洛克菲勒暂时放下了石油,从事向欧洲出口中西部的食品。这时,单是华盛顿政府对这些食品的购买就远大于供给。洛克菲勒看准时机同别人合作经营政府军急需的食盐,洛克菲勒大赚特赚了一笔,成为当时显赫的人物。
而此时,石油行情继续暴跌,由每加仑022元的最低价跌至013元。没过多久又跌到1加仑连10分钱都不到,简直就同水一样贱。
就连这样低的油价也没有维持多久,油价又开始下跌,最后一桶油才卖035元,而运费却要花3块钱。运输成了开采石油亏本的最大原因。
这时洛克菲勒了解到产油地正计划修筑铁路,他觉得时机到了,便找合作伙伴克拉克商量来投资石油。
尽管洛克菲勒磨破嘴皮,克拉克依旧无动于衷。
在洛克菲勒的人生道路上,英国化学家安德鲁斯给他带来了机遇。
安德鲁斯是个从英国移民来的化学家,和克拉克同来自威尔士。他曾在大不列颠帝国大学做过油母岩研究,现在决意要从宾州石油这个宝库中搞出精炼油来。他想同克拉克合作投资精炼石油的事业,但克拉克不感兴趣。
当安德鲁斯得知洛克菲勒才是真正掌握公司的人之后,就和洛克菲勒联系。洛克菲勒当即答应拿出4000美元,但他名义上并未加入新公司,因为他的目标是独家包揽石油的精炼和销售过程。他正做多方面的准备,实施自己早就看准的石油业。
以安德鲁斯·克拉克命名的公司所属石油精炼厂,工厂位置优越,毗邻伊利湖,不仅水路十分方便,而且能利用铁路运输。新公司所有权表面上由克拉克掌握,洛克菲勒则担任公司的会计和推销工作,克拉克主管原油采购。
但由于克拉克目光短浅,洛克菲勒经常和他发生矛盾,最后两人终于闹翻。克拉克退出公司后,公司改名为洛克菲勒·安德鲁斯公司。洛克菲勒此时扩充了他的炼油能力,日产量增至500桶)。
当时,克利夫兰大小炼油厂共有50多家,独洛克菲勒·安德鲁斯公司规模最大,它虽只雇用37人,1865年销售总额却有120万美元之巨。
这一年洛克菲勒刚满26岁。
洛克菲勒成为全球石油大王后,许多人都认为他凭的是运气好——卖食品,食品赚钱,
搞石油,靠石油发财。但如果你仔细体会上面的故事,你就会认为洛克菲勒靠的不是运气,
不是机遇,而是自己的远见卓识。许多人忙于开采和生产石油的时候,他却在卖当时更有需
求的食品;南北战争后石油价格暴跌,当石油行业不景气的时候,他却全力投入,成就伟业。显然,他没有特别的机遇,但他有发现机遇的眼光,有把握机遇的能力。
老实人启蒙:
其实创造财富的机遇不会单独垂青任何人,它们在大多数时候是同时展现在许多人面前,问题是有的人能够发现,有的人却视而不见,结果是与它们失之交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