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都市小说 > 老实人缺什么? > 培养创新意识

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我们长期地培养。按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的说法,创新的核心含义是“引入新要素”、“实现新组合”。他认为创新要求在原有框架中引入新要素,因而必然包含着对旧有的“创造性破坏”。这对于我们开发、培养创新意识是有启迪作用的。我们在接触一个事物、思考一个问题的时候,要敢于打破常规,从别人认为是荒诞的、离奇的、不可思议的角度出发想问题,大胆引进新的东西。
要开发、培养、增强自己的创造能力,就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要打下扎实宽阔的知识基础
科学的创新来不得半点虚假,除了凭真正的成果取胜外,没有任何捷径可走。知识基础是对前人智慧成果的继承,是形成创造力的必要条件,离开了扎实宽阔的知识基础,就不可能顺利地开展创造性活动。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多掌握一些知识,就会多一条思路。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每个人不能只拥有单一的学科知识,而必须拥有跨学科的知识结构。如此,才会多一种专业眼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会比知识结构单一的人更容易产生丰富的联想,因而也更加容易形成新思维。
现代科学高度分化与高度整合的这一趋势要求人们在成为专才的同时,努力成为“通才”。美国对1300多名科学家的跟踪研究证实,有成就的科学家绝大多数是靠通才取胜的。通才在解决问题时不会被约束在狭隘的直线思维当中,并能从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中找到灵感。而一旦停止知识更新和接受新事物,今天的“先生”就可能会变成明天的“学生”,后天的“门外汉”。
(2)要积极开发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和关键所在。人的思维有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直觉(灵感)思维三种基本形式。与直接和具体反映客观事物的感觉和知觉不同,作为人类认识的最高形式的思维,是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从思维活动结果来看,上述三类思维活动又可以分为“再现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两大类。心理学界目前对创造性思维的理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创造性思维是指在发明创造中直接导致创新方式的思维活动形式。与“再现性思维”不同,“创造性思维”具有以下重要的特征:思维状态的主动性、思维方向的求异性、思维路径的综合性和变通性、思维进程的突变性和顿悟性、思维成果的新颖性和独创性等等。
对我们来说,培养求异的思维方式意义重大。现实中的绝大多数人,在没有什么利害攸关的事情相逼时,很容易陷入一种惰性思维模式之中。常识和前人的经验是这种惰性思维模式遵循的金科玉律,是它得以维持的原因。但是我们应当明白,依赖于前人的绿树阴下,不敢、不愿越雷池半步的思维方式不会推动社会的进步和个人的发展。
要求异,还要善于联想。在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中,在我们大多数人的观念里,无限制的联想与幻想常被当成“无稽之谈”“荒诞之举”,被作为老师、同学及周围人的笑料,常与“不务正业”、“不安分守己”之类的词联系起来。但是如果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没有丰富的理想,人类能将堆积如山的书本上的东西浓缩在手掌大小一张薄片上吗之所以要进行“无限制”的联想与幻想,是因为态的智慧在无限制的情形下,人脑的活力将得到最大的加强,容易闪现出新的火花。也最;弗洛伊德认为,迄今为止,人类只认识了脑的一小部分功能,就像冰山之一角。人脑的大部分功能就像潜藏在海面下的巨大冰山一样,潜藏着非意识、无意识的更多功能——潜意识。因此,不断开发人脑的功能,对提高、增强我们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进而增强我们的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要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
个人性格品质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创新能力的强弱。如自信、勤奋、进取心强、浓厚的认知兴趣、对他人的容忍度、富有幽默感、顽强的毅力、甘冒风险和不屈不挠的精神等。它往往通过为创造力的发挥提供心理状态和背景情境,通过引发、促进、调节和监控创造力,以及与创造力协调配合来发挥作用。
老实人启蒙:
创新意识的培养,要有创新思想和创新实践,允许在创新过程中犯错误。要大胆的试、大胆的闯,才会尽快成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