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都市小说 > 老实人缺什么? > 第六章  老实人缺表现

老实人缺表现
善于表现自己才会有机会。老实人不善于表现自己,自己的优点与能力常常不为人所知,给人的印象很平常,所以很难引起他人的重视,在人群中也很难有影响力。做一个聪明的老实人,需要树立积极主动的态度,敢于表现自己,敢于争取机会,充分实现自我的价值。
老实人不会表现自己
不善于得体地表现自己,是老实人的一大行为缺陷。过分的谦虚和过分的笨拙是其常见症状。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现自己,是老实人融入社会并取得一席之地的一个重要前提和必备条件。
老实人往往属于我们社会中默默无闻的那一群人。虽然他们中间,许多人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具备了相当的名望和地位,但是其实际所发挥出来的影响力与所应该、所能够发挥出来的影响力往往相去甚远。而对绝大多数的老实人来说,则生活得平平常常、普普通通,让人放心却不受重视,让人尊敬却不受欢迎。他们本来可以生活得更好,本来可以为社会作出更多的贡献,本来可以减少更多的麻烦,本来可以使自己的事业更加顺利通达,本来可以……可是,为什么在老实人身上,却总是出现“好人没有好梦”和“好心不得好报”这些怪现象呢答案有多种,但关键原因还是要从老实人自己身上找。
可以说,不善于得体地表现自我,是老实人受埋没、遭冷落、遇挫折、被误解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我们经常看到生活中的这类老实人,谦逊而沉默。他们甘于做平凡人,羞于表达自我,给人的印象似乎很平庸很冷漠,他们的生活也很平常,生活中朋友也似乎不多,在事业上更是鲜有成为风云人物者。可是,如果你有机会去接近他们、了解他们,你会发现,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并且不乏才华和技艺。但是,由于他们不善于表达自我、推销自我,因此往往被这个世界所遗忘,成为命运的弃儿。
老实人为什么总是以一种消极和被动的态度来处理自我被社会认知的问题这与其根深蒂固的传统道德观念不无关系。毫无疑问,老实人是传统观念的最忠实的维护者,因为这些传统观念往往代表了一种道德标准,这在中国就表现得更为明显。中国传统文化是主张泯灭个人而张扬集体的,展现自我往往要被视为是出风头,就可能会被别人怀疑为别有用心。老
实人总把自己看作是本分人,不愿突破常规,不愿被人视为异类,在这种传统文化的压力和心理惯性的作用下,从众、谦逊、收敛自我,就成了其一种自然而然的行为方式。显然,他们只是从道德伦理这个角度而非利害得失这个角度来考虑表现自我这一问题的。
老实人不善于表现自己的优势和成绩,这带来了一系列的不良后果。虽然他们可能很有才干,但是由于他们不善于主动展现这种才干,因此便很难引起他人特别是组织和领导的重视,从而丧失了许多发展的机遇。而且,即使他们默默地做了许多工作,因为不为人知,也得不到相应的社会承认,甚至是给他人作“嫁衣裳”。许多老实人的一生是让人颇感遗憾的,因为他们本来可以在更高的位置上更大地发挥其影响力,更多地贡献于社会,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可以说,许多老实人的怀才不遇、抱恨终生就在于其缺乏毛遂自荐的勇气和自我宣传的意识。既然别人无从了解你的优势与成绩,那么也就谈不上什么赏识和重用了。
多数的老实人,不仅在思想意识上缺少展现自我优势这根弦,而且往往由于缺乏技巧而不能表现这些优势。由于老实人把技巧和方法不是看作一种工具而是当作一种具有道德属性的东西,因此他们往往排斥技巧并且拙于技巧,这样,就很难把自己的优点最完善地凸现出来,很难把自己的成绩最得体地呈现出来。更多的情况是,没有什么实际效果,甚至还适得其反。由此我们也可推知,许多老实人其实并非不想表现自我,只是不善于表现自我,由于方法失当、手段贫乏而致使效果不佳,或得非所愿。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已开始走向一个推销时代。所谓的推销,其含意就是指主动地向别人去介绍自己的某种东西,并使其获得对方的认可。商品需要通过广告来推销自己、扩大销量,我们也同样需要通过自我宣传,展示自己的优点,去争取发展的机遇。在“酒香不怕巷子深”已成为陈年黄历的今天,在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制胜良机稍纵即逝的情况下,老实人要有危机感和紧迫感,要放下包袱、解开枷锁,要学会运用各种各样的手段和技巧来表现自我、展示自我,使自己尽快地脱颖而出,早结硕果。
老实人启蒙: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自己形象的推销员,把自己的优势和成绩推向市场、推向舞台,“守株待兔”的做法不仅在古代是一个蠢举,在今天依然会让你一事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