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都市小说 > 老子公开课 > 个性化的教育

个性化的教育
【原文】夫物,或行或随,或歔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老子·》)
【大意】世间万物有的在前有的后随,有的气缓有的气急,有的坚强有的羸弱,有的有成就有的毁坏。
老子认为,物性不同,要允许差异性和特殊性的存在和发展,不可强行一致,所以我们要提倡个性化的教育。
植物成长是有规律的,人的成长同样存在许多规律和潜在规则,教育者如果了解和掌握了这些成长的规律、懂得教育的规则,就能够抓住时机给予孩子恰当的指导。比如从孩子刚出生开始,就在他们运动、认知以及语言等关键期,给予他们本阶段所需要的帮助,就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如果对孩子的叛逆时期及青春期有所了解,就会有所准备地对待逆反心理和其他可能出现的种种心理问题,从而少走弯路。
教育都应该在孩子喜欢和不知不觉中进行的,任何强加于人的热切和操之过急,都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损伤孩子的兴趣,反而欲速则不达。一些家长在孩子学习特长的问题上表现尤为突出,有的家庭一有孩子便购置了钢琴,请老师上培训班,一厢情愿地为下一代规划出今后的道路,但没有耐心地引导他的兴趣,而只是给孩子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这样的学习往往收效甚微甚至最后适得其反。毕竟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兴趣所在,不能千篇一律地要求。
青年钢琴家陈萨,起初父亲是让她学习小提琴的,但刚5岁的陈萨人小主意大,她勇敢地告诉小提琴老师:她不喜欢小提琴,而是想学钢琴。虽然小提琴也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乐器,它的歌唱性是钢琴望尘莫及的,然而她的父母并没有按照自己当初的设计坚持让她学习小提琴,而是在买不起钢琴的情况下,母亲每天起个大早,带着陈萨到单位的礼堂去偷偷地练习,直练到别人上班为止。9岁时,陈萨在四川音乐学院学习音乐,每次都不辞辛苦地从重庆坐火车前往成都。天道酬勤,1992年,她在全国少年钢琴邀请赛上获得专业组。一个社会,也是由不同类型的人组合而成,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只要不是不劳而获的寄生虫,就不是无用之人。做不了顶梁柱的木材还可以做精巧的家具,也能充分体现出它的价值来。在实践中,当我们面对理想,当我们向困难挑战,当我们抉择进退、取舍时,需要的往往不仅仅是能力,更需要前进的勇气和自信。只有因人而异的个性化的教育方法,才能发掘每个孩子的特点和与众不同的潜能,树立起他们的信心;只有多元化的衡量标准,才能建立更加丰富多彩的成功模式,开辟出更多的可行之路,才能“不拘一格降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