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都市小说 > 老子公开课 > 沉默是金

沉默是金
【原文】大音希声。(《老子·》)
【大意】最高的乐声听不到。
老子哲学的最高原则是“道”,老子不止一次地说,“道”是寂静无声的,是听不见的,并由此肯定了沉默的价值。
说话多了人就会智穷辞穷,不如守住心中想法不说。有时候什么也不说更有力量,因为沉默时让人觉得充满暗示。
维特根斯坦说:“凡是可以说的,就能明白地说;凡是不可以说的,就必须沉默。”沉默丰富了我们的言说——既丰富了我们言说的内容,又丰富了我们言说的技巧。
《红楼梦》里林黛玉离开贾府回老家扬州吊父,再回贾府时,宝玉与黛玉一见面,彼此无多话,完全是沉默。宝玉与黛玉这次见面为什么会如此沉默?因为别后重逢他们要说的话太多了,所以干脆什么也不说。沉默在此成全了他们的情意,如果任何一方说话都只会打破完美。宝黛二人冰雪聪明,当然是什么也没说。
老子指出:“多言数穷”,实际上提出了三个命题:一就是“多言数穷”,指话说多了会智穷辞穷;二就是“少言数中”,指适当说话可以应付自如;三就是“无言数丰”,指不说话会觉得说了很多。
显然老子是侧重于之富,适以饰其伪也”。也就是说,话多的人多虚伪,话越多越虚伪。一个花花公子骗小女孩的通常手段就是夸夸其谈,能从天上谈到地下,好像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如果把花花公子的话录下来给这个小女孩在十年后听一遍,这位小女孩一定会惊跳起来:“他说的全是假的!”大呼上当不已。
《易经》上说:“同心之言,其臭如兰。”要想让人觉得话中有清芳,就必须像兰花一样默默开放。兰花默默开放,所以很香。沉默的人默默对视,所以很传神。沉默是金,无言是水。老子说“多言数穷”,同时也在说“无言数丰”。人在不说话时最丰富。
老子还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就是说知道的人不说话,说话的人不知道。人们在说话时往往只知道自己在说话,而不知道说了什么。所以要想知道自己说什么,最好不说话。那就是沉默。
荀子也说过:“言而当知也,默而当知也。”即由发言而论及核心,可谓“知”;保持静默同样能达到核心的,也可以称得上“知”。他所要表达的意思是,无论雄辩或沉默均是相同的。有时候无须开口说话,利用表情、眼神、举止、态度等,也能充分地表达意念而接触到核心。
现实社会复杂多变,有时候不开口比开口更有效,所谓知者不尽言,即“沉默是金”,利用沉默的效果,往往会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正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在日常生活中,在适当的时候保持沉默,能产生诸多方面的良好效果。
有时,“适时沉默”可使你避免自食其言以及由此引起的不愉快。一个朋友就因为缺乏“适时沉默”而尝到了自食其言的苦果。朋友的朋友邀请吃午饭,主人做了土豆肉冻,朋友很讨厌这种东西,但是出于礼貌他说:“你做的土豆肉冻真好吃!”主人听后自然很高兴,并牢牢记住了这句话。在以后的十五年里,每次到那个朋友家里做客,主人总要用土豆肉冻来招待他。
“适时沉默”还是一种办事的策略。有时,有意的沉默,即使是一小会儿,所取得的效果令人惊讶。朋友回忆起有一次他到一家商店退一件圣诞节前买的礼物。当时商店里的客人很多,朋友要求退货时,一位忙于应付的店员说他买的东西不能退,并离开他到别的顾客那儿去了。于是朋友把礼物放在收款机旁等着。十分钟后,那位店员回来了,朋友冲店员笑了笑,但没有开口。那位店员在收款机前忙了几分钟后,没说一句话就拿起了朋友的礼物到柜台后面去了,回来时退钱给了朋友。朋友有礼貌的沉默使他办成了她想办的事。如果同店员吵闹,结果会适得其反。
总之,“适时沉默”同语言一样具有表达能力,很好地掌握并利用它,就能达到你所希望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