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都市小说 > 老子公开课 > 不怕人不知

不怕人不知
【原文】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老子·》)
【大意】理解我的人少,效法我的人更难能可贵。所以圣人都是外面穿着粗麻衣衫而怀内却揣着宝玉。
许多杰出人物都遭遇过不被人理解,甚至被人误解的命运。
贝多芬学拉小提琴时,技术并不高明,他宁可拉他自己作的曲子,也不肯做技巧上的改善,他的老师说他绝不是个当作曲家的料。
歌剧演员卡罗素美妙的歌声享誉全球。但当初他的父母希望他能当工程师,而他的老师则说他那副嗓子是不能唱歌的。发表《进化论》的达尔文当年决定放弃行医时,遭到父亲的斥责:“你放着正经事不干,整天只管打猎。”另外,达尔文在自传上透露:“小时候,所有的老师和长辈都认为我资质平庸,我与聪明是沾不上边的。”沃特·迪斯尼当年被报社主编以缺乏创意的理由开除,建立迪斯尼乐园前也曾破产好几次。爱因斯坦4岁才会说话,7岁才会认字。老师给他的评语是:“反应迟钝,不合群,满脑袋不切实际的幻想。”他曾遭到被迫退学的命运。法国化学家巴斯德在读大学时表现并不突出,他的化学成绩在22人中排第15名。牛顿在小学的成绩一团糟,曾被老师和同学称为“呆子”。罗丹的父亲曾怨叹自己有个白痴儿子,在众人眼中,他曾是个前途无“亮”的学生,艺术学院考了三次还考不进去。他的叔叔曾绝望地说:“这个孩子没救了。”《战争与和平》的作者、文坛泰斗托尔斯泰读大学时因成绩太差而被劝退学,老师认为:“他既没读书的头脑,又缺乏学习的兴趣。”
一代艺术家凡·高,生前常常是在饥贫交困和不被理解中度过,可却从不怨天尤人。从凡·高那许多的关于贫穷矿工的素描和普通人物的绘画,我们看到一种对苦难的关注。他自愿到比利时南部贫穷矿区当牧师期间对矿工的护爱,对老妓女西恩的热情,都可以看到这种人性里博爱的慈悲。这是源自生命本身的爱,我们从他的画《打开的圣经、蜡烛和小说》可以看到神性。米勒的祖母告诫米勒的话:“记住,弗朗索瓦,你首先是个基督徒,然后才是艺术家。”同样也完美地体现在凡·高的人生里。
上帝永远是让天才受苦难的,这已经成为一种象征。身前不被世界理解与原谅、靠弟弟救济过日子的凡·高生命是灰色的,我们从他许多暗色调的作品里可以读到这种悲哀。可就是在这跌宕的人生里,绘画的主线却一直贯穿着。
孔子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人,要努力去了解别人,尽量让别人了解,实在不被理解,那就顺其自然吧。正所谓清者自清,浊者自浊,身正不怕影子歪!
老子以自身的经历劝慰我们:只要心中有爱,只要个人有才,不要害怕不被人理解。腹有诗书气自华,饱学的儒者,自然是温文儒雅,“山不言自高,水不言自深”。还担心别人不理解、不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