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将敌我他三方的情况都了如指掌
自从李嘉诚1958年涉足地产业以来,长江公司的发展可以说一直是顺风顺水。1971年,李嘉诚成立“长江地产有限公司”,一年以后改名为“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并且成功上市。1976年,长江实业拥有地盘物业635万平方英尺,资产净值达到5.3亿元,在商界已经非常引人注目。
可以说,这时李嘉诚的房地产经营是非常成功的,但是在业界和传媒,并没有人将李嘉诚看做是房地产大亨。也就是说,对于真正的地产大亨来说,李嘉诚此时所取得的成绩还都是小打小闹,构不成什么实质性的威胁。
然而,从1977年以后,李嘉诚的名字却已经被家喻户晓,只要有他出现的拍卖场,就一定有大批的记者对他穷追不舍。这样的转变,是因为李嘉诚参与了地铁中环站、金钟站上盖兴建权(地铁顶上的施工)的竞标。在这次你死我活的角逐中,李嘉诚的长江实业一举击败了当时的香港地产巨人置地公司,从此开始了华资向英资进军的历史性转变。能够取得这样的胜利,关键就在于李嘉诚能够从全局着眼,精确分析各方经济势力,从而做到了“知己知彼”。
中环站和金钟站的地铁工程预计耗资205亿港币,在8年内完成,是香港开埠以来最大的工程。中环站是地铁的首段终点,位于香港最繁华的银行区;金钟站是穿过海底隧道的杂志都围绕“长实”击败置地这个出人意料的结局大做文章,称这是“长江实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然而,只有李嘉诚心里最清楚,他的胜利是一种必然。
1978年5月,中环车站上盖建筑环球大厦分层发售,在广告见报后的8小时内全部销售一空,交易总额达5.92亿港币,创香港楼价最高纪录。8月,金钟车站上盖建筑海富中心开盘,物产总值9.8亿港币,创开盘售楼一天成交额最好业绩。
[投资金律]
环球大厦和海富中心两座大楼,让长江实业获得毛利7亿多,纯利近0.7亿港币,这与李嘉诚后来的投资成就相比,似乎算不了什么,但重要的是,李嘉诚从中获得了长江实业的信誉和知名度,这是比金钱更大的“利润”。从此,李嘉诚以及他的长江实业便树立起一流房地产商的形象,取得了银行和股市的信任,为长江实业的继续壮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