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都市小说 > 马化腾:有梦想,还需要坚持 > “微创新”更容易创造奇迹

“微创新”更容易创造奇迹
如果今天的腾讯只是一个毫无影响力的小企业,那么它绝不会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俗话说,树大招风。马化腾对这句话有着最为切身的体会。当选人大代表后,马化腾曾在广东代表团驻地被各路媒体疯狂围攻。面对“抄袭”“山寨”的种种质疑,他没有躲闪,没有逃避,而是勇敢面对,对记者们大声喊冤称:“这是个误解!”
从其产品线来说,腾讯确实有着明显的模仿痕迹。拍拍网与淘宝神似,搜搜与百度等搜索引擎也是一脉相承……于是小企鹅俨然变成了“全民公敌”,不仅被诸多互联网巨鳄围攻,还被数不清的网民攻击,越来越多的人指责腾讯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山寨网站。
对于社会上的种种质疑,马化腾对此有着清晰而又理智的看法。其实每个行业的“试水者”都可能会面临同样的质疑,回顾qq、微信从创立到今天的发展历史,不管是在哪一时期,腾讯在做的事情,其他互联网公司几乎都在做,但人怕出名猪怕壮,因为腾讯是第一个做得比较全面的,所以压力也都压到了腾讯身上。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腾讯所做的事情并不能构成抄袭,因为每一项工作都融入了马化腾不一样的经营理念,并进行了必要的改进与革新。世界上从来没有绝对的创新,所有的创新都是在现有知识和技术的基础上再提高、再整合。没有过去做基础,就没有后来的创新,换句话说,创新这朵鲜花是深深根植于现实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爆发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迎来了井喷式发展,时至今日,这种爆发式的创新已经步入了瓶颈时期。短时间内,很难再有突破性的技术出现,现阶段,创新的最主要表现为组合创新、微创新。
那么,什么才是微创新?周鸿祎在2010年的中国互联网大会上曾经说道:“我最近有一个心得,感觉最近出现了一种新的创新方式,就是微创新,我觉着微创新是将来做产品创新的很重要的方法。”
李开复曾在“全球经济展望”分论坛上公开表示:腾讯是微创新的代表。事实上也确实如此。腾讯的很多产品和服务确实是在模仿竞争对手,但却并不是原封不动地照搬照抄,其中融合了很多新元素。关注用户、持续改进自身产品和服务、把客户体验放在第一位,这些都是腾讯身上的闪光点。
没有模仿就没有创新,没有创新就不会有发展。腾讯之所以能够站得更高,完全是因为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它以已有的技术为支撑,节约了技术研发的人力、物力、时间和金钱,但它又没有仅满足于模仿,而是在模仿的基础上融入了更多贴近用户的元素,并进行了一些微改进。这种“模仿+创新”的经营方式,不仅使腾讯很好地规避了创新和发展中的风险,而且棋高一着的与众不同也为其赢得了大量的忠实客户。马化腾用板上钉钉的事实告诉我们,微创新比纯创新更容易成功,腾讯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互联网产品不同于普通商品,其所提供的最主要的就是服务,实体商品拼的是质量,而虚拟化商品拼的则是用户的意见,谁的服务让用户更满意,谁就能迅速击退竞争对手,占领市场。马化腾深知,要想做好互联网产品,就必须明确两个前提:一是要从小处着眼,尽可能地贴近用户需求。由于网络用户以年轻人为主,马化腾吃透了年轻人爱玩的心理,所以从qq宠物、qq秀到qq农场、qq游戏……他牢牢地抓住了一大批忠诚粉丝;二是快速出击,不断试错。互联网的发展速度是有目共睹的,今天的潮流到了明天就可能变成历史,要想在这块风云变幻的市场中争得自己的一席之地,就必须快速出击,犯错不要紧,重要的是错了马上就能调转方向。
腾讯从来都不是技术上的王者,但在微创新方面却有着不可比拟的绝对优势。马化腾就是能够埋头把一个个的产品打磨好,打磨出许多很小的功能,尽管这些功能在技术面前一文不值,但却能够赢得用户的认可,用户用得舒服,久而久之自然就成了腾讯的忠诚客户。这种以用户为中心的做法,正是马化腾决策的精髓之处,不论互联网技术如何发展,其服务的对象永远只有一个,那就是人,而技术扮演的始终只是支撑角色,以技术为支撑把用户服务好,这才是通往成功最短最平坦的道路。
尤其是对于创业型的互联网公司来说,谁善于借助微创新打市场谁就离成功更近一步。“微创新”一来可以减少技术研发的投资,降低研发风险;二来能够轻易地避开行业巨头的锋芒,因此更容易获得成功。马化腾做qq聊天时没人看好,连投资商都没什么信心,但他就是凭借着“微创新”,一步步从一个小小的聊天服务提供商变成了第一大娱乐平台的
主持者。
总之,要想在巨头林立的互联网中生存下来,就必须先学着做“跟班”,只有跟在“老大”的后边才能避免碰上大野兽,才能避免被视为眼中钉,从而免于被扼杀的命运。可是也不能仅仅满足于做“跟班”,永远跟在别人的后面,只能是二三流,永远也不可能成为一流的企业,在模仿的基础上创新,在拷贝的原则上变革,这才是互联网中的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