甩掉“抄袭”帽子,“微创新”走起
腾讯的成功被很多人指责为“抄袭主义”的胜利,马化腾也因此被称为“抄袭大王”。面对诸多讨伐,马化腾大呼冤枉,微创新不等于没创新,毕竟模仿也是学习,拷贝也能创造生产力。
拷贝也能创造生产力
1998年,几个以色列发明狂人研究出来的icq被aol收购,一出道,icq就快速触动了20世纪90年代末大多数离群索居者的心,很快成为即时通信领域里响当当的头号明星。
两年后,oicq在江湖中出现了,这个带有明显拷贝的行为引发了一场侵犯版权的争论。因版权一案,马化腾将“oicq”正式更名为“qq”,更加便于识别的名称日渐被人们熟知。
马化腾拷贝来的事业竟然存活了下来,这让有些人感到不可理解。更令人费解的是,当qq悄悄蔓延后又疯狂席卷互联网时,身为鼻祖的icq经营状况却每况愈下,似乎陷入一个怪圈里,找不到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路了。当qq把从icq这个师傅身上学来的东西加以微创新后,它就开始了自己的势力扩张之路。现在,放眼全球范围内的即时通信,腾讯qq都已是当仁不让的领军者。在模仿创新的路上,腾讯已发展成为即时通信、门户网站、在线娱乐、网络游戏等等方面建树颇丰的多栖明星。icq却徘徊在垂死的边缘,靠着原始积累下来的一些用户资源勉强为生。谁说拷贝来的东西就不能创造出新的生产力?腾讯已用行动证明给我们看。
马化腾从来不是单一地照搬照拿,他拿来的东西一定是注入了他的思想和温度的,竞争者也许看不到这其中的差别,但是用户却可以感受得到。所以,模仿人人都会,但是模仿却不是生存的技能,有思想和富有创造的模仿才是腾讯独占鳌头的根基。因此,我们不难看到,真正成功的企业即使被强大的对手模仿,依旧能保住行业第一的宝座,淘宝在电子商务领域的王者地位、支付宝在第三方支付领域的地位、搜狗输入法的绝对优选地位无不说明了这一点。
也许有人会觉得模仿他人的商业模式是件不光彩的事,但世界上没有百分百依靠创新获得成功的案例,大部分都是与其他的商业模式和资源嫁接在一起,继而赋予全新的形式和内容才得以生存和发展下来的。借鉴好的商业模式的点子只是第一步,对其商业价值的执着追求和结合市场需求的创新才是找回独立尊严的唯一道路。所以,马化腾才能将已成功的商业模式化为己用,然后经过加工改造形成独特的腾讯模式,不断完善着专属于腾讯的商业模式。
“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在互联网商业模式的模仿道路上,这句话所隐含的道理依然适用。“学”是模仿,“生”靠创新。马化腾巧妙地把握住了这二者之间的转换角度,所以他不仅成功地将商业模式和技术拷贝了过来,还成功地拷贝到了成功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