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是京东的机会
几年前开始的o2o上门服务正在兴起,大量消费者在家里、办公室或其他社区进行消费,构建了良好的线上场景,中高消费阶级层正在逐渐向品质和体验消费等多样性需求转变。
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统计的数据表明,目前中国零售市场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网络零售商,连续五年增长速度超过40。
虽然网络零售规模持续扩大,但也有一些领域没有被触及,超市生鲜就是其中之一。而且,根据权威机构预计,未来三年中国的线上平均增速将超过80,但就目前来看,生鲜的线上渗透率仅为3。
2014年,生鲜产品电商成为各大电商平台企业抢手的蛋糕。生鲜农产品是高频消费品类,如果能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一定能成功,所以很多大平台电商和物流企业都在尝试,包括阿里巴巴、顺丰等。
2015年1月11日,京东2015年生鲜电商的布局全面启动,第一季度的重要战略就是借着春节之际,启动“年货大战”。具体是利用海外包机直采、定制新年礼盒,推动20模式的“车厘子战”。这样的布局并不是要和其他电商较量,而是要与线下进口超市较量。
这次“年货大战”中,京东与很多果园合作,从源产地、品质甄选、高效冷链等多环节为消费者提供保障。其中,天天果园负责产地精选、分拣及遇冷包装,京东则在销售与冷链配送方面给予有力支持,实现了源头监控。
专业分拣、冷链运输、快速送达的全流程标准化操作,在保证品质的同时,最大限度地缩短车厘子从指头到入口的时间,京东保证了来自最佳种植区的车厘子在到达客户手中的时候依然新鲜。
2015年京东在生鲜农产品电商的战略布局中推出了很多新的项目。京东到家项目成立于2015年4月,它是以超市生鲜为切入点,实现2个小时送达。其提供的服务项目包括3公里范围内生鲜、超市产品、鲜话、外卖送餐以及健康、按摩等。目前,京东到家是京东集团的独立子公司,独立运营。
京东到家有两个核心:一是京东到家是本地商圈的互联网流量整合者,力图为用户打造一个生活服务一体化的平台。目前市面上能有的上门服务和商品,都可以在京东到家上找到;另一个是京东众包物流急速送达体验,京东力图做到3公里内最多两小时送达的业务状态。
未来,用户向线上迁移最终会带动所有品类的电商化,而且互联网会促使零售行业形成“赢着通吃”的结构。一个领域只会剩下一到二个超大型玩家,它们的竞争将是生态体系的竞争,而不是公司的竞争。
所以,搭建好线上体系是电商企业未来发展的核心。目前,京东到家与京东商城共享整个会员用户体系。而且,京东也欢迎更多的线下创业者,包括线上的资源商,和京东一起去创造整个领域平台。
未来的生鲜农产品电商之争一定不仅仅是线上之争,更多是聚集线上的优势与线下竞争的格局。高频、高客单价、季节性单品包款、预售是主流。
2014年,京东实现了全面的渠道下沉,同时全面渗透到三四线及农村市场,这对农村网购电商化和农产品电商的布局十分有利。
2016年初,京东3f战略展开,3f战略就是为农村、农业、农民创造价值。刘强东说:“我是农民出身,在农村生活到18岁,所以我对农村的理解相对来说是比较深刻的。中国有一个很大的产品区域倒挂,就是越富有的地方,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反而越低;越贫穷的地方,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反而越贵。于是,我们在农村推出3f战略。”
京东3f战略中的第三部分就是关于生鲜业务的内容,刘强东说:“第三部分就是fartotable(田间到餐桌),就是我们要做的生鲜。永辉超市利用十几年的时间在中国建立了一套最好的生鲜供应链系统,直接从田间到餐桌,跟我们的战略如出一辙,于是我们投资了永辉。以后我们可能会跟永辉共享一个供应链,一个线上销售,一个线下销售。”
刘强东认为,过去生鲜在中国的首个核心问题是中间环节太多,所以农民种东西很苦,赚不到钱,消费者也很苦,要花四五倍的价格买到生鲜食品,链条太长。第二,因为信息的高度不对称,特别是中国超高分散化的农业,导致农民对农产品市场需求的情况并不了解。
针对这些问题,京东已经有了解决措施。刘强东说:“我们有信息和数据,我们不仅可以有消费数据,还可以有农作物原材料的数据,比如可以根据季节的不同,提前三个月预测北京市平均每天能够消化多少农产品,在三个月之前我们跟农民签订合同,把物流运输的车辆车次等在系统里做好统筹,现在整个京东在全国各地,每天任何一刻在大街上跑的车有8000辆以上,已经覆盖了两千多个区县,都有我们自己的员工,都有我们的站点,都有我们最后那个末梢的分支机构,在几乎不需要花费额外成本的情况下,我们能够非常精准地把农产品运到北京市。”不可否认,京东在生鲜领域的线下布局充满着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