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 都市小说 > 刘强东:人到绝境是重生 > 物流是决定生死存亡的关键

物流是决定生死存亡的关键
如今,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无论是在城市或者偏远地区,只要上网动动鼠标,我们便能感受到电子商务的便捷和神奇,互联网正在以全新的模式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并开启一个全新的商业时代。
电子商务自推出以后便以奇快的速度扩张,迅速蔓延到全国各个地区。这对于传统零售业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因为人类延续几千年的商业行为正在不断被改变,他们的未来生存空间正在不断被压缩;而对于制造商、品牌商来说,这又是一个非常大的机遇。因为电子商务的本质是网络直销或分销渠道的扁平化,他们所生产的商品正以一种更直接的方式展现在消费者和用户的手中。
目前,物流已经成为电商的核心竞争力,是决定电商生死存亡的关键。电商的物流之争是在电商价格大战之后又一项不可避免的战争。当亚马逊在全球布局物流中心,要将商品存储离消费者最近;当京东开始自建物流,布局全国,将触角延伸到三四线城市;当马云宣布菜鸟网络,投入高达千亿元,势必要建一个在全国任何地方网购都能在24小时内送达的时候,所有已经开展电商销售的品牌商、制造商开始乱了阵脚。
很多人觉得京东的成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刘强东自建物流,刘强东也在不同的场合反复为他的物流队伍做宣传,说他们待遇如何比“四通一达”的快递员高,如何敬业、如何服务态度好,买家对京东的物流配送如何满意等。似乎京东今日能获得买家认可而获得的成功,主要就是因为京东没有像淘宝平台或者其他自营电商那样,普遍使用服务质量堪忧的“四通一达”的快递配送,以至于很多电商们也在思索要不要也像京东那样自己搞一个物流,这个问题一度困扰了当下很多的电商和专家。
自建物流的争论其实是一个伪命题,如果说刘强东公开宣传的全部都是真的,那么京东所取得的成功的本质与高明就并不在自建物流本身,而是因为刘强东很早就发现了大家所普遍采用的“邮购物流”模式根本是当下存在的几乎无解的难题,借助于雄厚的资本强力推动快人一步,他以自己的观点来说明自建物流的好处,但未必对每一个电商来说都是合理的。从长远来看或许这样的理论并不合理,但短期来看能够以迅速、有效的方式,不惜一切代价地勇敢践行了商品的“分布式仓储”这个关键因素,迅速在全国各地的若干个主要城市同时实现了“让商品离买家最近”的目标。
刘强东明白一个道理:只要商品存储离买家越近,什么时效、服务等问题统统都不是问题,买家的购物体验就一定会比淘宝好。再从价格上来说,京东也存在一定的优势,京东货物的品质自然不用说,消费者自然而然地就会蜂拥而至,一旦形成了买家购物体验的良性循环,销售量上去了,前期巨大的投入风险必然会迅速降低。最终,刘强东成功了,更重要的是,京东借这个机会迅速在自营电商界奠定了自己龙头老大的位置,迅速地筑起了行业壁垒,后来者即使学京东自建物流,但面对互联网行业“只有第一,没有第二”的铁则,要想达到京东的效果自然是不太可能的。
在外界质疑京东物流成本高、一直处于亏欠的状态时,刘强东说,京东平均每单的综合物流成本相比其他电商其实并不高,尽管为了保证服务质量,使用自己的配送队伍在末端配送方面成本相对较高(总成本占比京东是80,第三方快递是40),但在“干线运输”(仓到仓)方面相对于其他快递公司(城到城)的成本要低(京东占比仅20,第三方快递占比60),所以末端配送成本高一点也并非不能接受。对物流行业有经验的人明白,刘强东没有说假话,这倒并不是京东的“干线运输”成本控制有多高明,而是两种不同物流作业模式本身的特性决定了后者较前者为高。
也可以这么说,京东成功的关键并不是什么所谓的“自建物流”,而是“分布式仓储”。这种说法倒也算不上新鲜,但此前并没有人敢于全面夯实电商物流模式的成功。也正是因为基于全国大范围之内的分布式仓储,有了“商品离买家最近”这一基础,京东后来才有了“211限时达”的可能。“我们为什么不用顺丰?因为顺丰是纯配送公司,物流成本想降低,配送不是最重要的环节,仓储才是,就是你一定要把仓库建得离客户最近。离客户越近,你配送的成本也就越低。顺丰强调服务好、强调快,但是它解决不了成本问题。”
但是,京东的自建物流也给他们带来了很多隐患,对京东未来的发展是福是祸还要看刘强东自己如何应对,现在的京东自建的数万人的配送队伍在人员的管理上肯定是一大难题:京东的管理难度比别的互联网公司高,因为它是中国城乡二元对立的缩影——在总部,一万人坐在写字楼里,吹空调,用电脑,学历大专以上;而四万多名仓储、配送、客服等环节的一线员工以初高中学历为主,天天在路上日晒雨淋,他们的收入结构、接触的世界都不同。
所有电商的核心竞争力都是价格、物流和服务,这是每个电商的命根子。对于品牌商、制造商都抱有巨大期望的电商直销来说,京东的物流模式在一定基础上确实将京东从生死边缘拉了回来,也让它在电商领域站稳了脚步。